解密Redis速度神话:从I/O多路复用到零拷贝
Redis是一个开源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
Redis6.0之前是单线程的,6.0之后是多线程的,我们今天聊的6.0版本之前的单线程Redis。但其实无论6.0之前还是6.0之后,redis用于工作的线程也只有一个,所以也可以说redis一直是单线程的(注:说的“单线程”,指的是干活的线程只有一个)。
Redis 单线程(6.0 之前)
6.0 之前的 Redis,确实走的单线程路子。但咱得说明白,这可不是说整个 Redis 进程里就一个线程在跑,而是说跟客户端打交道、处理各种命令逻辑的 “干活线程” 只有一个。不管是接收客户端的请求、解析命令,还是执行读写操作、返回结果,全靠这一个线程包办,其他线程可能负责点后台清理、持久化之类的杂活,不掺和核心的命令处理。
Redis 多线程(6.0 之后)
到了 6.0 之后,Redis 确实引入了多线程,但重点是 —— 核心的工作线程(Worker 线程)依旧是独苗,多出来的是专门处理I/O的线程。
相信大伙面试时,十有八九都被问过:“单线程的 Redis 咋就这么快呢?”
作为内存数据库时,Redis 每秒能扛住几十万次操作,它那炸裂的性能,让它在高并发应用的世界里如鱼得水。
这问题看似简单,表面问速度,实际是拷问底层老底!
咱今儿就掰开揉碎唠唠——Redis这货凭啥能狂飙到每秒几十万操作?
官方提供的数据是可以达到 100000+ 的 QPS(每秒内查询次数)。这个数据不比采用单进程多线程的同样基于内存的 KV 数据库 Memcached 差!
有兴趣的可以参考官方的基准程序测试:https://redis.io/topics/benchmarks
横轴是连接数,纵轴是 QPS。此时,这张图反映了一个数量级,希望大家在面试的时候可以正确的描述出来,不要问你的时候,你回答的数量级相差甚远!
Part1Redis 为啥这么生猛?
1.1 内存存储:数据的极速之旅
Redis 性能牛的头一个原因,首先得归功于它的内存存储特性。与那些靠磁盘吃饭的传统数据库不一样,Redis将所有数据都安置在了内存中。
这就意味着每次读写都不需要经过磁盘I/O这条“羊肠小道”,而是直接走上了内存这条“高速公路”。微秒级别内就能完成存取。而且,这么一来,不仅避开了磁盘带宽和I/O操作的瓶颈,还大大提升了操作效率。
1.2 单线程模型:大道至简
在多线程并发成为标配的时代,有些同学可能会纳闷:单线程咋还能快呢?
其实啊,多线程虽然能并发处理请求,但线程之间的上下文切换可是个不小的开销,反而可能拖慢速度。
因为少了上下文切换这个“累赘”,Redis可以更专注于手头的任务。通过事件驱动模型加上非阻塞I/O多路复用技术,Redis能够同时应对多个连接,就像一位武林高手同时接住几只飞镖一样轻松自如,根本不需要为每个请求单独开辟新战场。
1.3 简单而高效的数据结构
Redis 支持的那些数据结构,比如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个个都设计得简单又高效。每种结构都有自己的优化套路,无论是基本的键值对操作还是复杂的集合运算,Redis都能以极低的延迟完成任务。
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数据结构,Redis更是配备了高度优化的算法(像跳表、哈希表),确保每一次操作都是快准狠。
1.4 持久化机制
尽管Redis是内存数据库出身,但它也没忘了给自己的数据找个稳妥的家——磁盘。它把数据存到磁盘上,万一重启了还能恢复,Redis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方式:RDB和AOF。
这两种方式虽然涉及到磁盘操作,但Redis早就想好了对策,保证这些操作不会拖慢整体节奏。
RDB是定期保存内存数据到磁盘,异步执行,主线程该干啥干啥,一点不耽误。
AOF则是记录每次写操作的日志,虽然写入频繁,但Redis优化了写入流程,让性能影响降到最低。
1.5 多样化的缓存策略
Redis作为缓存系统时展现的另一面——对多种缓存策略的支持。无论是LRU淘汰策略,还是定期删除与惰性删除相结合的方式,Redis都能巧妙地管理内存使用,确保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常用的数据始终活跃在缓存中,避免因缓存满载导致的性能下降。
Part2Redis性能的实际应用
2.1 高并发场景:Redis 就是 “救火队员”
就冲 Redis 这并发处理能力,高并发场景里基本少不了它。比如那些用户乌泱乌泱的 Web 应用、“演唱会开票”这种场面,全靠 Redis 快速响应,才能让系统不卡壳,延迟还低得很。
缓存应用:给数据库穿“防弹衣”
Redis最经典的角色,就是当那个“挡刀”的缓存。用户一来,先问Redis:“有数据吗?”
有?直接甩脸上,毫秒级响应!
没有?再去查数据库,顺便把结果塞给Redis存着,下次就快了。
这招叫“缓存穿透防护”,直接把数据库从“996ICU”拯救回“朝九晚五”,系统稳得一批!
会话存储:分布式系统的“记忆大师”
你在A服务器登录了,跳到B服务器还得重新登录?那多尴尬!
Redis一出手,立马搞定:把用户session存它那儿,所有服务器都能查,一人登录,全网通行。
尤其是在微服务、集群环境下,Redis就是那个“记住你是谁”的大脑,支持成千上万用户同时在线,不卡、不崩、不掉线!
2.2 实时数据处理:反应快得像 “闪电侠”
Redis 凭借其卓越的内存读写性能和丰富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实时数据处理场景,如实时计数、排行榜计算等,能够有效支撑高并发下的低延迟访问需求。
实时计数器:利用 Redis 提供的原子性自增(
INCR
)和自减(DECR
)操作,系统可高效实现访问次数统计、用户点赞数、页面浏览量等高频计数功能,具备极高的吞吐能力和数据一致性保障。实时排行榜:基于 Redis 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结构,系统能够根据动态变化的评分(score)对元素进行快速排序与排名更新。这一特性非常适合实现游戏积分榜、热门商品排行、实时热搜榜单等需要动态排序的应用场景,支持范围查询、排名获取和分数更新等操作,性能优异。
2.3 任务队列 & 消息队列
得益于其高性能的读写能力以及灵活的数据结构支持,Redis 常被用作轻量级的任务队列或消息中间件,适用于异步处理、解耦服务和事件通知等架构设计。
任务队列:通过 Redis 的列表(List)结构,结合
LPUSH
和RPOP
(或阻塞版本BRPOP
)等操作,可构建高效可靠的任务队列系统,广泛应用于异步任务调度、批量数据处理和后台作业分发等场景,具备简单易用、高吞吐、低延迟的优势。消息推送与事件通知:借助 Redis 的发布/订阅(Pub/Sub)机制,系统可实现进程间或服务间的实时消息广播与事件驱动通信。该模式支持多订阅者监听同一频道,适用于实时通知、日志收集、服务状态监控等需要低延迟消息传递的场景,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与可扩展性。
总结
Redis 的卓越性能源于其核心设计的多重优势:
基于内存的数据存储实现了极快的读写速度;
单线程事件循环模型有效避免了上下文切换和锁竞争,保障了操作的原子性与系统稳定性;
简洁高效的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集合、有序集合等)配合高度优化的算法,极大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
同时,灵活的持久化机制(RDB 和 AOF)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兼顾了一定程度的数据持久性与恢复能力。
得益于这些特性,Redis 能够轻松支持每秒数十万次的并发操作,成为高并发、低延迟应用场景的理想选择。无论是在提升系统响应速度的缓存层,还是在实时计数、排行榜、任务队列、消息通信等场景中,Redis 都展现出强大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对于正在构建高性能、高并发应用的开发者而言,Redis 不仅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更是一种提升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技术支撑,无疑是架构设计中极具价值的组件之一。
附上部分Redis高频面试题:
redis是什么? Redis架构是怎么样的?怎么设计redis?
RDB是什么,AOF是什么?RDB和AOF的区别是什么?
Redis有什么作用?
Redis为什么要单线程?
Redis的持久化机制是怎么样的?
Redis支持String,List,Set,Zset
Redis支持哪些数据类型?
Redis是单线程吗?
Redis缓存过期策略
Redis缓存淘汰策略
缓存过期策略和缓存淘汰策略的区别是什么?
LRU是什么?
Redis-cli是什么?
Redis通信协议是怎么样的?
Redis的协议格式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Redis不用HTTP?
RedisJson是什么?
RediSearch是什么?
RediTImeSeries是什么?
RedisGraph是什么?
Redis的高可用,高性能怎么做?
点击下方关注【Linux教程】,获取 大厂技术栈学习路线、项目教程、简历模板、大厂面试题pdf文档、大厂面经、编程交流圈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