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活动回顾】开源共建 · 智能体时代的 AI 基础设施全栈实践

【活动回顾】开源共建 · 智能体时代的 AI 基础设施全栈实践

由 OpenCSG、 DeepFlow、 Milvus 三大技术社区联合发起的
《开源共建 · 智能体时代的 AI 基础设施全栈实践》 技术创新系列 Meetup 圆满收官。活动汇集了 AI 基础设施领域的顶尖实践者与开发者,通过多场深度分享与讨论,直击 AI 智能体生产化落地的核心挑战。

四位技术先锋分别从
智能体全生命周期平台构建(OpenCSG)、高效向量数据管理(Milvus)、直连生产环境的零侵扰可观测性(DeepFlow)以及上下文工程优化(LangChain)
四大关键维度,分享了经过多客户验证的技术方案与实战经验。


大咖云集:智能体生产化全链路破局

在分享环节,四位嘉宾的分享方案均直击企业级部署痛点,内容涉猎了智能体原生技术栈的四个关键层:
平台基建、数据层、运维层、应用层,打通从开发到运维的完整链条。为企业提供可复用的建设参考,也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技术探索与革新的盛宴。

分享嘉宾

01 陈冉

OpenCSG 创始人&CEO

OpenCSG 的创始人&CEO 陈冉,分享的主题为
《从 LLM 到自主 Agent:OpenCSG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 AgenticOps 平台》,结合大模型产业发展历程与开源生态经验,指出企业在投资可持续性、数据积累及智能体搭建上的核心痛点。OpenCSG 以 AgenticOps 方法论工具链生态平台为核心,从数据驱动模型适配,贯通智能体开发、托管、部署、运维全流程,提供算力与一键落地组件,推动 AI 转型与 AI 原生公司孵化。陈冉强调,未来竞争将聚焦高质量数据和自主智能体落地能力,企业需在模型多元化与可持续应用间找到平衡。

02 李成龙

Zilliz 开发者生态布道师
Milvus 开源社区负责人

来自 Zilliz 的开发者生态布道师李成龙,分享的主题为
《利用 MCP 玩转 Milvus 向量数据库》,围绕向量数据库 Milvus 展开,首先介绍其在 AI 时代中的技术优势与典型应用场景;随后深入解析 Milvus MCP Server 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通过 MCP 高效管理 Milvus 集群;最后结合实际落地案例,讲解 Milvus 在多租户检索、RAG、智能搜索等场景中的应用实践。

03 向阳

云杉 总裁

云杉 DeepFlow 的总裁向阳分享的主题为
《DeepFlow 如何让 智能体零侵扰直连生产环境》,介绍了 DeepFlow 如何利用 eBPF 和 MCP 技术,打通智能体直连生产环境的最后一公里,让分布式应用安心、随时、全天候享受全栈可观测性带来的高效率。

04 张海立

LangChain Ambassador

来自 LangChain 的 Ambassador 张海立,分享的主题为
《LangGraph 驱动的智能 Agent:掌握上下文工程的四大策略》,介绍了如何在 LangGraph 框架下实现高效的上下文管理,解决长期任务中的上下文膨胀、性能下降和成本激增问题。从 Manus 和业界最佳实践中提炼出四大核心策略:写入、选择、压缩和隔离上下文,并结合 LangGraph 的状态管理、工作流编排等特性,展示如何构建稳定、高效的生产级 AI Agent。


圆桌论坛:生产的试炼场:攻克真实世界 AI 智能体的隐形障碍

本次对话汇聚了不同领域的专家,他们分别来自:Linux 基金会亚太地区布道师/Milvus 北辰使者尹珉;OpenCSG 创始人&CEO 陈冉;Zilliz 开发者生态布道师/Milvus 开源社区负责人李成龙;云杉 DeepFlow 的总裁向阳。

以《生产的试炼场:攻克真实世界AI智能体的隐形障碍》为主题,聚焦那些阻碍 AI 智能体在复杂、动态现实场景中可靠运行的“隐形障碍”,分享实战经验与前沿思考,为攻克难关、推动 AI 智能体真正融入生产流程照亮前进道路。

Q:今天我们反复提到从POC到生产的艰难旅程。从各位独特的视角——无论是智能体逻辑、数据、可观测性还是运维——大家认为,在团队试图用AI Agent完成这个跨越时,最容易被低估的‘坑’或者说‘雷区’是什么?

陈冉 OpenCSG 创始人&CEO

当前企业在部署 AI 智能体时,最容易被低估的挑战并非纯粹的技术障碍,而是员工的心理阻力和智能体的实际价值验证问题。一方面,员工普遍担忧使用智能体会导致自身被取代,产生保护心态,需要管理层引导其认识到用好工具是增强竞争力而非被淘汰;另一方面,关键在于智能体本身能否真正为企业或员工带来可感知的、显著的效率提升或价值,避免成为另一个需要额外维护的负担。陈冉老师指出,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和试错阶段,许多企业尚未大规模应用,因此诸如大规模部署后的模型选择、数据治理、算力成本激增等更深层次的“坑”和“雷区”还未充分暴露,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智能体用起来并证明其切实有效的降本增效,这需要持续的实践和成本投入。

向阳 云杉 DeepFlow 总裁

从客户视角指出:在 AI 智能体从概念验证到生产部署过程中,最易被低估的挑战集中在数据质量、模型时效性与组织接纳度三个方面:首先,私有化部署场景下,确保高质量、格式统一的数据输入(如日志清洗)是基础但常被低估的困难;其次,模型迭代速度极快,开发必须前瞻未来六个月的技术水平,否则落地即落后;最关键的是,企业缺乏愿意积极拥抱并管理智能体的“网络护照师”(关键推动者),员工对 AI 的可靠性和自身角色转变存在疑虑,未来需将“管理人机协作”视为常态而非特例,才能克服这一组织文化障碍。

李成龙 Zilliz 开发者生态布道师

基于自身使用 AI 工具的经验强调,当前阶段最易被低估的“雷区”是对 AI 智能体处理复杂任务的过度期望和对其输出可靠性的盲目信任。他指出,即使最先进的模型(如GPT-4)也难以可靠地完成如制作完整 PPT 或开发 APP 等综合型任务。更务实且有效的方式是将复杂需求拆解为极其微小、结构清晰的单一任务(如翻译、语法修正),此时智能体的表现才相对可靠。以查询公司国别和行业为例,说明直接让 AI 处理此类看似简单但需精确性的任务,结果往往错误百出且需耗费大量时间核对修正,反不如直接调用专用脚本或 API 高效。因此,嘉宾的核心观点是:现阶段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工介入,精细拆解需求,仅将 AI 用于最细小、定义明确且对可靠性要求适中的子任务。

Q:我们台上正好有‘智能体原生’技术栈的四个关键层。我们来聊聊它们之间的‘接缝’。在当前,各位看到的最大 API 或数据模型的‘阻抗不匹配’是什么?一个真正无缝集成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陈冉 OpenCSG 创始人&CEO

数据是未来 AI 智能体时代企业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源泉,而当前最大的“阻抗不匹配”在于企业普遍缺乏对构建自身独特数据资产的意识和行动。他认为,模型、算法等技术终将趋同(如同“天下一大抄”),无法构成持久的竞争优势;真正决定企业价值的,是其拥有的、与众不同的高质量业务数据以及高效利用这些数据的能力。他建议企业应“唤醒意识”,停止空谈,转而“踏踏实实”地投入资源,找到承载业务数据的有效方式,专注于积累和利用能反映其业务本质的专有数据集,这才是实现无缝集成和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向阳 云杉 DeepFlow 总裁

当前“智能体原生”技术栈各层间最大的“阻抗不匹配”在于数据生产、收集与价值萃取环节的割裂。并指出,理想的无缝集成状态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数据生产与收集方式的标准化与高效性(例如确保能快速检查并获取关键时效数据,如最近30分钟的日志);二是如何从海量运行数据中有效识别、留存并复用那些真正代表业务洞察和经验的“金子”——即每次智能体执行所沉淀下来的关键特征和经验知识。真正的集成不仅是技术连接,更要实现从数据生成到经验积累的闭环,让每一次交互产生的有价值信息都能被标准化地捕获并转化为可复用的资产。

李成龙 Zilliz 开发者生态布道师

我赞同数据源头的质量问题是当前技术栈各层间“阻抗不匹配”的关键根源,且企业已意识到并愿意投入资源解决此问题。他指出,无论后续工程层面如何优化(如 RAG、模型微调),若原始数据本身错误或包含无效信息,智能体表现必然受限。例如,有的企业正积极投入巨资进行数据清洗,通过MinHash等高效识别并去除重复内容。这表明企业已深刻理解高质量数据的基础性作用。


轻松一刻:享受美食、交流心得

本次活动汇聚来自不同行业、企业与团队的一线实践者与技术负责人,围绕“从理念到落地、从架构到工程”的全栈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与会者在分享与讨论中拓展人脉、达成协作共识,沉淀可复用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推动知识开放与经验复用,构建起跨界协同的创新网络。活动有效提升了产业对“智能体 × 基础设施”协同演进的认知,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了持续动能。


结语

本次《开源共建 · 智能体时代的 AI 基础设施全栈实践》线下活动,以“可复用、可迁移、可扩展”的工程方法为主线,贯穿开发—部署—运维全链条,沉淀出面向企业的标准化实施路径与最佳实践。共同明确了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环节与治理要点,既交付了可执行的落地手册,也勾勒出智能体产业化的清晰蓝图,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极具实践价值的技术盛会。

http://www.dtcms.com/a/328595.html

相关文章:

  • 并发编程中的 ABA 问题:从原理到实战解决方案
  • Java数据结构之LinkedList
  • 电子电路原理学习笔记---第5章特殊用途二极管---第2天
  • 基于51单片机RFID智能门禁系统红外人流量计数统计
  • -bash: ./restart.sh: /bin/bash^M: 坏的解释器: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 MySQL 从入门到精通:基础概念与操作指南
  • Sklearn 机器学习 异常值检测 局部异常因子算法LOF
  • SQL连接操作全解析:从入门到精通
  • 某跨国金融机构法律法规自动文本摘要(ATS/文本大意提取)功能规划
  • 嵌入式第二十六天(文件IO相关操作)
  • [Robotics_py] docs | 机器人状态/位姿 | 环境表示_栅格地图
  • 准则 :用“检测到什么”的方式来编写需求条件
  • Python 异常捕获
  • 为什么我换了项目管理软件?
  • 如何在 Odoo 18 管理产品文档手册
  • Redis面试题及详细答案100道(16-32) --- 数据类型事务管道篇
  • 第23章,景深:技术综述
  • 软件测试之功能测试
  • 嵌入式系统学习Day17(文件编程)
  • (树形 dp、数学)AT_dp_v Subtree 题解
  • 架构设计:设计原则
  • 第十一节:加载外部模型:GLTF/OBJ格式解析
  • [MySQL数据库] 数据库简介
  • 【虚拟机】VMwareWorkstation17Pro安装步骤
  • Tricentis Tosca 2025.1 LTS 系统要求
  • 华为OD最新机试真题-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匹配-(C卷)
  • Terminal Security: Risks, Detection, and Defense Strategies
  • [激光原理与应用-255]:理论 - 几何光学 - CCD成像过程
  • 维文识别技术:将印刷体或手写体的维文文本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息
  • 网络协议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