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第4节 大模型推理内存与计算优化

前言
大模型推理过程中,内存占用和计算效率是两大核心瓶颈。即使通过并行策略实现了多设备协同,仍需针对性优化内存使用和计算流程,才能充分发挥硬件性能。本节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介绍内存管理、量化、算子优化等关键技术,帮助理解如何在有限资源下提升推理效率。

一、KV缓存:推理中的“内存黑洞”

1. 什么是KV缓存?

在Transformer模型生成token的过程中(尤其是 autoregressive 生成,即逐词生成),每一步都需要用到前序所有token的Key(K)Value(V) 张量(来自注意力层计算)。如果每次生成新token都重新计算所有历史K和V,会导致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例如生成1000个token需要计算1+2+…+1000≈50万次注意力)。

为避免重复计算,推理系统会将每一步的K和V缓存下来,后续步骤直接复用。这部分缓存就称为KV缓存。

  • 举例:生成第5个token时,只需计算第5个token的Query(Q),然后与缓存的前4个token的K、V计算注意力,无需重新计算前4个token的K、V。
2. KV缓存的内存问题

KV缓存的内存占用随序列长度(生成的token数)线性增长,计算公式为:

KV缓存总大小 = 序列长度 × 隐藏层维度 × 头数 × 2(K和V) × 数据类型字节数  

以70B模型(隐藏层维度8192,头数96,FP16精度)为例:

  • 1K token:1024 × 8192 × 96 × 2 × 2字节 ≈ 31GB
  • 32K token:32768 × 8192 × 96 × 2 × 2字节 ≈ 1000GB(1TB)

长序列推理时,KV缓存的内存占用会远超模型参数本身(70B模型FP16参数仅140GB),成为真正的“内存黑洞”。

二、KV缓存的分布式管理

1. 块化存储:像管理硬盘一样管理缓存

如果将KV缓存视为一整块连续内存,长序列会导致内存碎片(例如128K token的缓存可能被分成多段零散空间)。解决办法是块化存储

  • 将KV缓存按固定大小(如16/64 token)分成“块”,每个块独立管理;

  • 用元数据记录块的位置(哪个设备)、所属序列、有效token数等信息。

  • 举例:64 token/块时,128K token的序列会被分成2000个块,每个块独立存储,减少碎片。

2. 跨设备共享:分布式缓存池

单机内存无法容纳长序列KV缓存时,需要将块分散到多设备(GPU/CPU),形成分布式缓存池:

  • 全局块索引表:记录每个块所在的设备,类似“地址簿”;

  • 按需访问:计算时通过索引表找到块的位置,跨设备读取(如GPU0需要某块时,从GPU1或CPU内存中读取)。

  • 优势:突破单设备内存限制,支持128K+ token长序列。

3. 动态分配与驱逐策略

当缓存池满了,新序列需要空间时,需“驱逐”旧块:

  • 贪心策略:优先保留连续块(减少碎片);
  • 注意力权重策略:驱逐低注意力分数的块(对当前生成影响小);
  • 超时策略:驱逐长时间未使用的块(如30秒无访问)。
4. 代码示例:简单的块化KV缓存管理
class KVCacheBlock:def __init__(self, block_size=64, dtype=torch.float16):self.block_size = block_size  # 每块64 tokenself.data = torch.zeros((block_size, 8192, 96),  # (token数, 隐藏层维度, 头数)dtype=dtype,device="cuda")self.used = 0  # 已使用的token数(如30表示用了30个位置)class KVCacheManager:def __init__(self, max_blocks=1000):self.blocks = [KVCacheBlock() for _ in range(max_blocks)]  # 缓存池self.free_blocks = list(range(max_blocks))  # 空闲块索引self.seq_blocks = {}  # 记录序列占用的块:{seq_id: [block_idx1, block_idx2]}def allocate(self, seq_id, need_tokens):"""为序列分配块(需容纳need_tokens个token)"""need_blocks = (need_tokens + 63) // 64  # 向上取整(如65 token需2块)if len(self.free_blocks) < need_blocks:self.evict(need_blocks - len(self.free_blocks))  # 驱逐旧块alloc_idx = self.free_blocks[:need_blocks]self.free_blocks = self.free_blocks[need_blocks:]self.seq_blocks[seq_id] = alloc_idxreturn alloc_idxdef evict(self, num):"""驱逐num个块(简单起见,驱逐最早分配的)"""for _ 
http://www.dtcms.com/a/326572.html

相关文章:

  • 【FreeRTOS】任务间通讯6: 任务通知- Task Notification
  • python+requests+yaml实现接口自动化用例
  • 【软件分享】格式工厂FormatFactory便携版本(解压即用)
  • 介绍一下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
  • Salesforce案例:零售企业会员积分体系
  • 新人如何简化学习Vue3文件
  • LangChain框架之 invoke() 方法
  • 【每日一错】PDB之间数据迁移
  • 7.Java的继承
  • 分享一款基于STC8H8K32U-45I-LQFP48单片机的4路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 多重时间聚合算法(MAPA)改进需求预测模型
  • Redis实现排行榜
  • C++11 auto关键字:智能类型推导指南
  • 字符串相关例题(查询子串在主串中的个数)
  • GB17761-2024标准与电动自行车防火安全的技术革新
  • 编译GCC-12.1.0
  • Linux内核网络设备框架及其注册流程分析
  • Cursor 实用技巧与常见难题解析:从入门到进阶的技术实践
  • Pytest项目_day11(fixture、conftest)
  • OSPF IP FRR 理论和实验
  • 当C#遇上Notepad++:实现GCode可视化编辑的跨界实践
  • 3.数据类型和类型装换
  • Qt——实现”Hello World“、认识对象树与Qt坐标系
  • 用 Node.js 玩转 Elasticsearch从安装到增删改查
  • 月报 Vol.02:新增条件编译属性 cfg、#alias属性、defer表达式,增加 tuple struct 支持
  • 【前端插件】Code-Inspector-Plugin:重新定义前端开发的调试与协作体验
  • 【CSS 布局】告别繁琐计算:CSS 现代布局技巧(gap, aspect-ratio, minmax)
  • CobaltStrike的搭建与使用
  • 数字IC后端层次化Hierarchical Flow子系统Sub-System模块 block partition和pin assignment细节盘点
  • C++算法(数据结构)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