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度学习计算性能】03:自动并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作者主页】Francek Chen
【专栏介绍】⌈⌈PyTorch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 (DL, Deep Learning) 特指基于深层神经网络模型和方法的机器学习。它是在统计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等算法模型基础上,结合当代大数据和大算力的发展而发展出来的。深度学习最重要的技术特征是具有自动提取特征的能力。神经网络算法、算力和数据是开展深度学习的三要素。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数据分析、科学探索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成果。本专栏介绍基于PyTorch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
【GitCode】专栏资源保存在我的GitCode仓库:https://gitcode.com/Morse_Chen/PyTorch_deep_learning。

文章目录

    • 一、基于GPU的并行计算
    • 二、并行计算与通信
    • 小结


  深度学习框架(例如,MxNet、飞桨和PyTorch)会在后端自动构建计算图。利用计算图,系统可以了解所有依赖关系,并且可以选择性地并行执行多个不相互依赖的任务以提高速度。

  通常情况下单个操作符将使用所有CPU或单个GPU上的所有计算资源。例如,即使在一台机器上有多个CPU处理器,dot操作符也将使用所有CPU上的所有核心(和线程)。这样的行为同样适用于单个GPU。因此,并行化对单设备计算机来说并不是很有用,而并行化对于多个设备就很重要了。虽然并行化通常应用在多个GPU之间,但增加本地CPU以后还将提高少许性能。例如,把结合GPU和CPU的训练应用到计算机视觉模型中。借助自动并行化框架的便利性,我们可以依靠几行Python代码实现相同的目标。对自动并行计算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使用CPU和GPU的并行计算上,以及计算和通信的并行化内容。

  请注意,本文中的实验至少需要两个GPU来运行。

import torch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一、基于GPU的并行计算

  从定义一个具有参考性的用于测试的工作负载开始:下面的run函数将执行101010矩阵-矩阵乘法时需要使用的数据分配到两个变量(x_gpu1x_gpu2)中,这两个变量分别位于选择的不同设备上。

devices = d2l.try_all_gpus()
def run(x):return [x.mm(x) for _ in range(50)]x_gpu1 = torch.rand(size=(4000, 4000), device=devices[0])
x_gpu2 = torch.rand(size=(4000, 4000), device=devices[1])

  现在使用函数来处理数据。通过在测量之前需要预热设备(对设备执行一次传递)来确保缓存的作用不影响最终的结果。torch.cuda.synchronize()函数将会等待一个CUDA设备上的所有流中的所有核心的计算完成。函数接受一个device参数,代表是哪个设备需要同步。如果device参数是None(默认值),它将使用current_device()找出的当前设备。

run(x_gpu1)
run(x_gpu2)  # 预热设备
torch.cuda.synchronize(devices[0])
torch.cuda.synchronize(devices[1])with d2l.Benchmark('GPU1 time'):run(x_gpu1)torch.cuda.synchronize(devices[0])with d2l.Benchmark('GPU2 time'):run(x_gpu2)torch.cuda.synchronize(devices[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删除两个任务之间的synchronize语句,系统就可以在两个设备上自动实现并行计算。

with d2l.Benchmark('GPU1 & GPU2'):run(x_gpu1)run(x_gpu2)torch.cuda.synchroniz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上述情况下,总执行时间小于两个部分执行时间的总和,因为深度学习框架自动调度两个GPU设备上的计算,而不需要用户编写复杂的代码。

二、并行计算与通信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之间移动数据,比如在CPU和GPU之间,或者在不同的GPU之间。例如,当执行分布式优化时,就需要移动数据来聚合多个加速卡上的梯度。让我们通过在GPU上计算,然后将结果复制回CPU来模拟这个过程。

def copy_to_cpu(x, non_blocking=False):return [y.to('cpu', non_blocking=non_blocking) for y in x]with d2l.Benchmark('在GPU1上运行'):y = run(x_gpu1)torch.cuda.synchronize()with d2l.Benchmark('复制到CPU'):y_cpu = copy_to_cpu(y)torch.cuda.synchroniz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注意到当列表中的其余部分还在计算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开始将y的部分复制到CPU了。例如,当计算一个小批量的(反传)梯度时。某些参数的梯度将比其他参数的梯度更早可用。因此,在GPU仍在运行时就开始使用PCI-Express总线带宽来移动数据是有利的。在PyTorch中,to()copy_()等函数都允许显式的non_blocking参数,这允许在不需要同步时调用方可以绕过同步。设置non_blocking=True以模拟这个场景。

with d2l.Benchmark('在GPU1上运行并复制到CPU'):y = run(x_gpu1)y_cpu = copy_to_cpu(y, True)torch.cuda.synchroniz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个操作所需的总时间少于它们各部分操作所需时间的总和。请注意,与并行计算的区别是通信操作使用的资源:CPU和GPU之间的总线。事实上,我们可以在两个设备上同时进行计算和通信。如上所述,计算和通信之间存在的依赖关系是必须先计算y[i],然后才能将其复制到CPU。幸运的是,系统可以在计算y[i]的同时复制y[i-1],以减少总的运行时间。

  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个简单的两层多层感知机在CPU和两个GPU上训练时的计算图及其依赖关系的例子,如图1所示。手动调度由此产生的并行程序将是相当痛苦的。这就是基于图的计算后端进行优化的优势所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在一个CPU和两个GPU上的两层的多层感知机的计算图及其依赖关系

小结

  • 现代系统拥有多种设备,如多个GPU和多个CPU,还可以并行地、异步地使用它们。
  • 现代系统还拥有各种通信资源,如PCI Express、存储(通常是固态硬盘或网络存储)和网络带宽,为了达到最高效率可以并行使用它们。
  • 后端可以通过自动化地并行计算和通信来提高性能。
http://www.dtcms.com/a/325446.html

相关文章:

  • Apache Ignite 生产级的线程池关闭工具方法揭秘
  • 【C++】封装哈希表模拟实现unordered_set和unordered_map
  • 【10】微网优联——微网优联 嵌入式技术一面,校招,面试问答记录
  • 【Linux让旧电脑重获新生的奇妙魔法】
  • 【k8s】k8s安装与集群部署脚本
  • Godot ------ 平滑拖动03
  • 量子神经网络:从NISQ困境到逻辑比特革命的破局之路
  • Day 37:早停策略和模型权重的保存
  • C语言指针(四):字符指针、数组指针与函数指针的实战指南
  • Unity大型场景性能优化全攻略:PC与安卓端深度实践 - 场景管理、渲染优化、资源调度 C#
  • 在Mac 上生成GitLab 的SSH 密钥并将其添加到GitLab
  • 在 .NET Core 5.0 中启用 Gzip 压缩
  • AI时代基于云原生的 CI/CD 基础设施 Tekton
  • Redis Sentinel 中 `sentinel resolve-hostnames yes` 的必要性解析
  • C#图形库SciChart与ScottPlot及LiveCharts2对比
  • Linux客户端利用MinIO对服务器数据进行同步
  • 掌握while循环:C语言编程基础
  • Unity跨平台性能优化全攻略:PC与安卓端深度优化指南 - CPU、GPU、内存优化 实战案例C#
  • 《番外:Veda的备份,在某个未联网的旧服务器中苏醒……》
  • 扩展运算符...作用介绍
  • 关系型数据库:原理、演进与生态全景——从理论基石到云原生的深度巡礼
  • 国内 Mac 开启 Apple Intelligence 教程
  • 深入浅出JVM:Java虚拟机的探秘之旅
  • 第2节 PyTorch加载数据
  • 关系操作符详解与避坑指南
  • 软件编程2-标准IO
  • Maxscript实现在物体表面均匀散布的4种主流算法
  • C# 异步编程(计时器)
  • 大模型提示词工程实践:大语言模型文本转换实践
  • 实战:用 PyTorch 复现一个 3 层全连接网络,训练 MNIST,达到 95%+ 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