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5.2:如何利用BJT的区域进行稳定工作

   首先聊聊BJT的数据手册,不管什么设计,首先要注意最大电流和最大功率的参数,确保设计符合要求,即IC的最大电流,而最大功率的取值,取决于温度,也就是散热措施,进而引申出减额系数,即超过25℃后,温度每上升一℃,需要将额定功率减少多少。

  散热措施就是散热片或者硅脂,而晶体管散热多是通过散热片来完成的,可以快速降低外壳温度,进而降低BJT内部温度或结温度,手册有热电阻参量,可以根据参量计算不同散热片的外壳温度。

  电流增益在手册叫h参数,也就是hFE,表示CE组态的正向电流传输比,βdc = hFE

  而BJT都有最佳工作点,比如2N3904的集电极电流在10mA为最佳,所以当大于或小于10mA的时候,最小电流增益随之减小,而且手册会给出电流偏离10mA时最小电流增益,表示最坏情况,所以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最坏情况下是否电路能正常工作。

  电流增益βdc取决于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温度,晶体管替换为同类型的另一个晶体管,电流增益通常会发生变化,这是工艺导致的问题,同样,如果集电极电流或温度发生变化,电流增益也会改变。

  比如2N3904在温度25℃,集电极电流为10mA时,hFE的最小值为100,最大值为300,如果用2N3904搭建几千个电路,那么有些晶体管电流增益会是100,也有些晶体管电流增益是300,而温度升高的时候,电流增益会提高(温度越高,自由电子越兴奋),温度降低的时候,电流增益会下降。
所以由此得出,更换晶体管、改变集电极电流或改变温度,都会让电流增益发生较大改变,所以如果设计精确电流增益的电路,大批量生产里会有很多废品!

  说完大概手册的必要内容,接下来要提起负载线的内容,BJT作为放大器或者开关,需要让它的直流电路满足合适条件,进而通过偏置,使BJT达到要求的区域来工作,下文先从基极偏置说起。

  基极偏置就是设定固定的基极电流值,比如RB=1MΩ,基极电流为14.3uA,即使更换晶体管或改变温度,基极电流也不会改变。

  静态工作点就是在基极电流确定下,放大倍数确定下的集电极电流,即IC=β*IB,以及VCE = VCC - ICRC,这就是静态工作点Q的位置,合理的静态工作点可以让BJT稳定工作,任何意外情况下都可以稳定工作。

  而求静态工作点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图解法,利用负载线求出,比如VCE = VCC - ICRC,那么IC = (VCC - VCE) / RC,根据IC和VCE的关系,得到了一条线性方程,也就是一条贯穿晶体管曲线的负载线。

  所以负载线的两个端点很好找到即饱和点和截止点。

  这条线的意义在于它包含了电路所有可能的工作点,基极电阻的改变,导致IB变化,使得IC和VCE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变动,根据IB画出相对于的IC和VCE,即可得出负载线。

  饱和点:基极电阻很小时,集电极电流过大,VCE几乎降到0,BJT进入饱和区,意味着集电极电流到达了最大的可能值,饱和点就是负载线与集电极在饱和区特性曲线的交点,饱和时VCE很小,饱和点几乎和负载线上端重合(图片没画好,可以看书上的图片),所以可以近似的看成饱和点就是负载线的上端点,但要记住这是近似,是有误差的。

  饱和点表示电路可能的最大集电极电流,集电极电流约5mA时进入饱和区,VCE几乎下降到零,那么就可以近似等效为集电极和发射极短路,则IC=VCC/RC。

  晶体管饱和,和饱和点的饱和是两个意思,晶体管饱和指的是基极电流如何增大,集电极电流的始终是这么大,不再是成固定比例的放大倍数,而饱和点指的是每个固定基极电流下的最大集电极电流。

  截止点表示集电极电流非常小,是负载线和集电极特性曲线的截止区交点,从图片看,截止点和负载线的下端点几乎重合,所以可以近似等效把截止点看作负载线的下端点,截止点代表BJT最大的VCE,因此可以近似等效为集电极和发射极开路,由于没有电流流过集电极电阻。

  所以VCE = VCC,当集电极电流为零,晶体管截止。

  当集电极电源电压不变,而改变集电极电阻的时候,负载线斜率会发生改变,截止电压却相同,所以得到了斜率 = 1/RC

  而改变电流增益的时候,基极电流不变(电流增益对基极没用),但IC则被影响,进而VCE也被影响,所以静态工作点Q也会变化,所以当电流增益增大,静态工作点将在负载线上移,而电流增益减小,静态工作点在负载线下移。

  所以如果电流增益变化过大,静态工作点很容易就进入饱和区或截止区,这时候有源区以外电流增益有损失,所以放大电路不能正常使用,所以基极偏置的电路由βdc决定。

  而计算Q点公式是:

                                  IB = (VBB - VBE) / RB

                                  IC = βdc*IB

                                  VCE = VCC - ICRC  

  所以如何对一个电路快速判断工作在哪个区域?

答:放大电路,Q点必须工作在有源区,否则输出信号的波峰将由于进入饱和区或者截止区而发生失真,开关电路后面再论,下面讲放大电路的判断。

  1.矛盾判别法:即假设晶体管工作在有源区,然后计算电流和电压,最后比较结果和理论值,如果出现了不可能的结果,那说明假设是错误的,反之假设是正确的。

  2.饱和电流法:先计算饱和电流,然后算出集电极电流,如果集电极电流大于饱和电流,则说明晶体管不可能工作在有源区,他一定工作在饱和区。

  3.集电极电压法:在理想情况下得到基极电流,然后假设电流增益为多少,然后计算出集电极电流,然后得到VCE,进而看结果是否为正数,如果出了负数,则说明晶体管在饱和区。

  电流增益一般是对有源区而言的,而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电流增益比有源区要小,饱和电流增益为βdc = IC / IB。

  深度饱和:若让BJT在所有条件下都工作在饱和区,设计通常会选择电流增益10的基极电阻,这样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基极电流使得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这种状态就叫深度饱和。

  为什么要设计深度饱和状态?

答:前文所述,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温度变化都会让电流增益发生变化,为了确保晶体管在集电极电流较低、温度较低等情况下不至于脱离饱和,设计时就需要采用深度饱和,让晶体管在所有条件下都工作在饱和状态。

  深度饱和指的是饱和电流增益近似为10的设计,轻度饱和则时晶体管刚刚进入饱和的设计,即饱和电流增益只是略小于有源区电流增益。

  深度饱和的快速判别:通常基极电源电压和集电极电源电压相同,VBB = VCC,这种情况下可以用10:1规则设计电路,即基极电阻大约是集电极电阻的10倍,这种就可以判断晶体管处于深度饱和状态。

  对于晶体管开关电路来说,基极偏置应用与数字电路,因为这种电路通常工作在饱和区和截止区,他们输出不是高电压就是低电压,所以Q点变化也就没关系,因为电流增益变化时,晶体管始终处于饱和或截止状态,所以输出电压的确切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分辨高电平电压和低电平电压,数字电路也常常叫开关电路,因为Q点在负载线两端来回切换,大多数设计中这两个点就是饱和点和截止点,另一个常用名字叫双态电路,是指具体两种输出状态(高低电平)。

  对于故障诊断,都采用理想近似,因为电阻会有很大误差,二阶和三阶近似的计算结果都会和理论值有不小的偏差。

  而晶体管损坏,无非是短路或开路,短路可能是器件损坏或焊锡飞溅到电阻两端等,开路则是器件烧毁导致的,这样的问题会导致电流或电压发生很大变化。

  短接元件等效于0R电阻,开路元件等效于无穷大的电阻,所以根据等效电路和晶体管的计算公式,可以很快分析具体故障点,晶体管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大,它包含二极管、击穿电压、最大电流、额定功率,任何一个量超过范围,都会使一个或两个二极管损坏,这些损坏可能是短路,也可能是开路,或漏电流过大,或者βdc减少。

  测量故障还可以通过欧姆档来测量,先测量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该电阻值在两个方向都应该很大,因为集电结和发射结都是背靠背串联,所以很常见的集电极发射极短路,就能很快测量出来,导致短路的原因就是功率超过了额定值,如果在任何方向读取这个电阻在0-几千Ω,那就可以判断发生短路,立即更换晶体管。

  如果测量集电极-发射极电阻在两个方向都很大(兆欧级别),可以测量集电结和发射结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反向电阻 / 正向电阻 应该大于1000:1(硅晶体管),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则判断晶体管损坏。

  

http://www.dtcms.com/a/321328.html

相关文章:

  • 冠雅新品 | 以“无形之光”守护双眸,以“无声之智”浸润生活
  • 冷冻食材,鲜美生活的新选择
  • 深入理解OpenGL Shader与GLSL:基础知识与优势分析
  • 深度学习·Cascade-CLIP
  • Linux中的内核同步源码相关总结
  • 安科瑞EMS3.0:打造“零碳工厂”的智能能源神经中枢
  • 在 Mac 上安装 IntelliJ IDEA
  • 艾体宝产品 | 从“被看见”到“被信任”:GWI 协助洞察消费者,重构品牌认知
  • day21|学习前端vue3框架和ts语言
  • 二十八天(数据结构:图的补充)
  • 璞致电子 PZ-FH8052 高性能 FMC 子卡:超高速信号链的理想解决方案
  • Agent 开发进阶路线:从基础功能到自主决策
  • C++基础学习笔记
  • 如何在simulink中双击一个模块弹出一个exe?
  • SCI论文润色一站式服务
  • 机器学习模型在订单簿大单预测与应对
  • 线程池分析与设计
  • 【设计模式】访问者模式模式
  • Claude Code 实战场景解析:从代码生成到系统重构的典型应用案例
  • 修复C++14兼容性问题 逻辑检查
  • 控制建模matlab练习11:伯德图
  • 数据大集网:重构企业贷获客生态的线上获客新范式​
  • C++信息学奥赛一本通-第一部分-基础一-第2章-第5节
  • 亚马逊 Alexa + 广告整合:智能语音交互重构电商营销范式
  • AI日报 - 2025年08月08日
  • [科普] AI加速器架构全景图:从GPU到光计算的算力革命
  • vue3 map和filter功能 用法
  • 仅需8W,无人机巡检系统落地 AI 低空智慧城市!可源码交付
  • 远期(Forward)交易系统全球金融市场解决方案报告
  • 智能体协同作战:实现工具调用成功率提升47%的架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