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聚集索引VS非聚集索引:核心差异详解

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是关系型数据库中两种最关键的索引类型,它们在数据存储和检索效率上有根本区别。以下用表格概括核心差异,再详细解释:

特性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
数量限制每表仅能创建一个每表可创建多个
索引键存储位置索引键值即为数据行物理存储位置独立于数据行存储
数据行物理顺序严格按索引键值排序存储与索引键顺序无关
叶子节点内容存储完整数据行存储索引键值 + 聚集索引键(书签)
查找过程直接定位数据行需二次查找(回表)
更新影响数据物理位置随键值改变而移动仅需更新索引结构
典型关联对象主键(通常,但非强制)唯一约束、普通查询字段

详细说明:

  1. 数据存储方式与物理顺序

    • 聚集索引决定了表中数据行的物理存储顺序。一张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因为数据本身只能以一种物理顺序存储)。聚集索引的键值(通常是主键,但并非必须)决定了数据行在磁盘上的实际排列顺序。
    • 非聚集索引独立于数据行的物理存储顺序。它创建在数据行之外的一个独立结构上(类似于一本书末尾的独立索引)。一张表可以有多个非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的键值顺序与其指向的数据行的物理顺序无关。
  2. 叶子节点的内容

    • 聚集索引叶子节点就是存储实际数据行(数据页)本身。当你到达聚集索引树的叶子层时,就直接找到了完整的数据记录。
    • 非聚集索引叶子节点不包含完整的数据行。它包含:
      • 该非聚集索引定义的键列的值。
      • 一个指向实际数据行的指针(书签)。这个指针有两种形式:
        • 如果表聚集索引,则该指针是聚集索引的键值
        • 如果表没有聚集索引(堆表),则该指针是一个指向数据行的物理位置标识符(如 RID - Row ID)
  3. 查找数据的过程

    • 通过聚集索引查找
      1. 从根节点开始,在聚集索引树(通常是 B+ 树)中查找键值。
      2. 沿着中间层级节点向下导航。
      3. 到达叶子节点(即数据页)后,直接获取完整的数据行。
    • 通过非聚集索引查找
      1. 从非聚集索引的根节点开始,在非聚集索引树中查找键值。
      2. 沿着中间层级节点向下导航。
      3. 到达非聚集索引的叶子节点后:
        • 如果查询需要的所有列都包含在非聚集索引的键或包含列中(覆盖索引),则可以直接从非聚集索引叶子节点获取数据,无需再去查找数据行,效率最高。
        • 如果查询需要的列未被非聚集索引完全包含,则必须使用叶子节点中的指针(书签)进行二次查找(Key Lookup 或 RID Lookup)
          • 如果指针是聚集索引键,则数据库会用这个聚集索引键值再去聚集索引树中查找一次以获取完整数据行(回表)。
          • 如果指针是RID(堆表),则数据库会直接根据这个物理地址去中查找对应的数据行。
  4. 性能影响

    • 聚集索引
      • 优点:对于范围查询WHERE key BETWEEN min AND max, ORDER BY key)非常高效,因为物理上相邻的数据行在磁盘上也是连续的,减少 I/O。对于需要返回大块连续数据的查询有利。基于聚集索引键的查找最快(只需一次查找)。
      • 缺点插入、更新(尤其是更新聚集索引键)、删除操作可能代价较高,因为它们可能需要移动实际的数据行以维持物理顺序(页拆分),并可能导致后续索引(非聚集索引)的更新(因为非聚集索引指向聚集索引键)。如果更新了聚集索引键,所有非聚集索引的书签(指向该聚集键)都需要更新。选择不当的聚集索引键(如 GUID 或频繁更新的列)会显著降低性能。
    • 非聚集索引
      • 优点创建灵活,可以根据不同查询需求创建多个。对点查询WHERE nonclustered_key = value)和只访问索引列或包含列的查询(覆盖查询)非常高效。通常比聚集索引占用更少的空间(只存储键值和指针)。插入/更新/删除操作通常只影响索引本身,除非更新了索引键列。
      • 缺点:如果查询不能完全被索引覆盖(需要回表),则需要进行额外的查找操作(Key/RID Lookup),当需要查找大量行时,这个二次查找的成本会非常高(可能造成大量随机 I/O),显著降低性能。对于范围查询,虽然可以利用索引找到起始点,但如果需要回表且数据不连续,性能可能不如聚集索引。
  5. 数量限制

    • 一张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
    • 一张表可以有多个非聚集索引(具体数量上限取决于 DBMS)。
  6. 典型用途

    • 聚集索引:通常(强烈建议)创建在主键上,或者创建在最常用于范围查询或有大量重复值的 GROUP BY/ORDER BY 操作的列上。最好是唯一、递增、窄、静态(不频繁更新) 的列。
    • 非聚集索引:创建在经常出现在 WHERE 子句、JOIN 条件、经常需要 ORDER BY 或用作覆盖索引的列上。可以是唯一索引(强制唯一性)或非唯一索引。

总结:

  • 聚集索引 = 字典本身:目录(索引结构)的顺序决定了正文(数据)的物理排列顺序。找内容按目录顺序最快。
  • 非聚集索引 = 书末索引:索引项按字母顺序排列,指向正文(数据)所在的页码(聚集索引键或物理地址)。查找索引项快,但要找到具体内容还得根据页码翻到正文(二次查找)。

关键选择建议:

  1. 必须定义聚集索引:对于大多数 OLTP 场景,强烈建议为表定义一个合适的聚集索引(通常是主键)。堆表(没有聚集索引)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
  2. 明智选择聚集键:聚集键的选择至关重要,优先考虑窄、唯一、静态、递增的列(如自增 BIGINT 主键)。
  3. 非聚集索引用于加速查询:根据高频且性能关键的查询条件创建非聚集索引。优先考虑覆盖索引。
  4. 警惕回表代价:评估非聚集索引的覆盖能力,避免大量回表操作带来的随机 I/O 开销。
  5. 权衡索引维护成本:索引会减慢写操作(INSERT/UPDATE/DELETE)的速度。不要过度创建索引,只创建真正能带来显著查询性能提升且维护成本可接受的索引。

理解这两种索引的区别及其对查询和 DML 操作性能的影响,是进行有效数据库设计和性能调优的基础。

http://www.dtcms.com/a/320214.html

相关文章:

  • rebase 和pull的通俗区别是什么
  • 一个基于固定 IP地址查询天气的 C 语言程序,通过调用第三方天气 API:
  • React 多语言(i18n)方案全面指南
  • 计算机英语详细总结
  • 本地化密码恢复工具的技术实现与应用边界
  • RabbitMQ面试精讲 Day 13:HAProxy与负载均衡配置
  • Git `cherry-pick` 工具汇总
  • Docker 加载镜像时出现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错误的解决方法
  • Java Lambda表达式:简洁高效的函数式编程
  • 关于光猫研究
  • 【代码随想录day 14】 力扣 101. 对称二叉树
  • 技法笔记3 | 验证交互式shell连接
  • LocalSqueeze(图片压缩工具) v1.0.4 压缩
  • 美图复现|Science:添加显著性的GO富集分析美图
  • Nuxt 4.0 完全指南:Nitro 引擎升级与 Composable API 深度解析
  • 关于Android studio调试功能使用
  • 如何选择适合中小企业的OA系统?XKOA低成本高定制化方案详解
  • 数据可视化Matplotlib
  • 【AI智能编程】Cursor IDE工具学习
  • P1037 [NOIP 2002 普及组] 产生数
  • vue-plugin-hiprint 打印模版使用
  • 【IQA技术专题】大模型评级IQA:Q-Align
  • 深入理解“进程屏蔽字“(Signal Mask)
  • 利用OpenVINO™ Day0快速部署端侧可用的MiniCPM-V4.0视觉大模型
  • 【代码随想录day 14】 力扣 226.反转二叉树
  • C语言memcpy函数详解:高效内存复制的实用工具
  • uniapp-vue2导航栏全局自动下拉变色
  • 损耗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 OpenAI 开源 GPT-OSS:大型语言模型的开放时代正式来临!
  • HTTP请求头详解:从基础到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