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进行专项分析项目?
一、项目描述
申报时,要写出项目带来什么价值(金钱/技术/商业能力),对于项目等级划分,可以量化到具体的金钱或价值,比如优化这个模型可以提升多少效率。
- 评估项目的商业价值多少,核算成本是否值得做
- 项目不能脱离商业实际,一定要能落地,不然等于白做
- 项目一定要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
对项目的归类和价值划分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 能解决具体的商业问题
- 能够提升技术能力,提高企业内部效率
- 能够输出前瞻性的分析报告,辅助业务决策
- 能够在理想环境下分析商业问题,用模型来提供解决思路
项目的价值在于,别人愿不愿意拿着你的结论去干活,付出资源付出劳动。
二、企业中项目如何进行?
2.1 项目开始阶段
启动项目的根本目的是:更高效的拉动资源
通常需要启动项目的原因包括:
- 业务表现与预算或者目标出现了偏差
- 企业内部的运转效率开始出现问题
- 对某些未来可以预见的问题需要解决
如果公司比较小,就依赖管理者去选择优先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资源,获得什么收益。
当问题和业务都比较复杂的时候,基本需要一个数据团队或者经营团队把问题给梳理清楚,当决策落下的时候,能把问题进一步拆解到各团队。
这种情况下,有的分析师能提前一步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指标异常】,也并不是指出错误,因为错误一直存在,而是指出当前急需解决的错误,为什么,需要多少资源,为什么这个优先级最高。
这需要分析师对当前的资源了如于心,包括:运营的主要工作内容,活动耗费的成本,产品的供给者如何维护,近期的产品功能迭代如何等等。
然后落到一个指标上,接着就对这个指标进行展开。如何界定这个指标有问题,可以综合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未来有n个因子会影响这个指标的变动,但是【某个问题影响核心指标的绝对值,导致经营结果与目标偏差最大】,就需要立项解决。
因此,正确的项目推进方式:
- 保持对自己熟悉领域的核心指标的关注
- 对未来的业务变动有一定程度的预估,并时刻换算到对核心指标的影响
- 同时跟进多个问题,观察业务态度和风向,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时刻跟进所有事,需要多和其他人一起沟通
2.2 项目进行阶段
1)拉齐共识
数据分析师应该主动的去告诉他们
- 立项时的逻辑和主要思路
- 思路上涉及的数据指标在时空上的表现,比如要提高留存率,肯定有一些低留存的用户,这些用户在app的表现如何
- 和业务沟通可能的想法和路径,然后把大家的想法变成指标或者目标拆解的方式,在项目组同步
- 通过整理数据,定期开会的方式,输出你的数据和结论
2)监控汇报
- 敲定汇报和监控指标,确定口径
- 了解项目进度,计算目标达成
- 确定汇报和监控流程
面临的难题有:
1)把核心目标往下拆解1~2层,要体现出业务的动作。
2)梳理具体的统计口径,并且说清楚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关系。为什么选择这个指标,因为这个指标能够反映策略的效果
3)汇报过程及时和各方同步
分析师一半干的是技术的活,即发现问题;另一半干的是业务的活,即高效运转业务。(有效横向沟通很重要)
2.3 项目复盘阶段
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兼顾复盘和项目推动工作
项目复盘分为过程中策略的复盘和项目达成结果的复盘,两个复盘的核心点在于:贡献(当然正常的评估也要给一个好和不好的结果)
实际的复盘问题会出现:
- 业务上了一个优惠券,要看这个优惠券有多少人领了,多少人核销了,核销的用户是不是满足项目需求
- 业务这个月总共上了三个策略,这一块业务的达成情况怎么样?哪个策略有效,值的推进?
- 项目进展到中期了,各业务线达成成果如何,外部环境有什么变化?
- 项目结束了,本次达成的情况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谁做的比较好,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三、如何提高推进项目的能力
1. 沟通协作能力
- 如何正确的收集信息
- 把一切收集信息的初衷,落在【为业务解决问题】上
- 当信息足够多输出时,给出一个大家接受且能够落地的建议
2. 分析效率
- 做成熟的中间表,对业务有较高的理解
- 能够合理的安排甚至是拒绝需求
- 把控项目或者日常工作的管理预期
3. 方案制定能力
- 明确目标方向甚至是本质原因,到底是为了用户增长还是留存
- 当前数据情况如何,对本次要解决的问题会有多少影响
- 业务的执行策略是什么,能做到什么地步,投入产出比多少(按团队拆解)
举例:当前项目需要紧急维系一批一百万的用户群体,维系的对象可能是历史流失用户,维系的手段大概是通过电话和短信和push,那么数据分析师需要做以下事情:
- 维系的对象从哪里来的,流失天数多少天合适,用户历史表现如何
- 常规的维系手段触达率如何,每个团队应该分多少kpi(客服、运营等)
- 分配后团队时间安排怎么做,流程如何?同步做还是按顺序来?
- 在充分估算后给到项目预期的完成情况,制定分阶段的目标达成方案,然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