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基石】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如何使用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方式表达地表高程信息的模型,是地表起伏形态的数字载体。它通过规则网格(如矩形网格)或不规则离散点(如三角网顶点)的高程值,结合对应的平面坐标(经纬度或平面直角坐标),精确描述区域内的地形高低变化,是地理空间信息中表征地形的核心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使用场景与方法
DEM的价值在于通过高程数据支撑各类地形分析和应用,具体使用场景如下:
1. 基础地形分析
这是DEM最核心的应用,通过对高程数据的计算,提取地形特征参数,反映地表形态属性:
- 坡度与坡向:坡度表示地表倾斜的陡峭程度(单位:度或百分比),坡向表示倾斜的方向(如正北、东南等)。例如,农业中通过坡度判断耕地适宜性(陡坡不适宜耕种),生态学中用坡向分析光照、湿度差异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 地形起伏度与粗糙度:起伏度反映区域内最高与最低高程的差值,粗糙度表示地表的破碎程度(如山区 vs 平原),用于地质、地貌类型划分。
2. 水文与水资源分析
基于DEM的高程差异,可模拟地表水流运动,支撑水文过程分析:
- 流域划分与水系提取:通过计算水流方向(由高到低)和汇水量,自动划分流域边界(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并提取河流网络(从支流到干流的拓扑关系)。
- 洪水模拟与淹没分析:结合水位数据,用DEM计算某一水位下的淹没范围(低于水位的区域),用于洪水风险评估和防灾规划。
3. 工程建设与规划
在工程设计中,DEM用于优化方案、降低成本:
- 线性工程(道路、管线)规划:通过DEM计算线路沿线的高程变化,确定挖填方量(挖去高地、填充洼地),选择坡度平缓的路线以减少施工难度。
- 场地选址:分析候选场地的高程(避免低洼易涝区)、坡度(如建筑场地坡度需≤5%),辅助工厂、住宅等选址决策。
4. 遥感与三维建模
DEM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数据,用于提升空间信息的真实性:
- 遥感影像校正:山区遥感影像因地形倾斜会产生“畸变”(如陡坡区域影像被拉伸),结合DEM可消除地形影响,提高影像精度。
- 三维场景构建:将DEM与卫星影像、航拍纹理叠加,生成真实的地表三维模型(如城市三维地图、景区虚拟游览场景),用于规划展示或导航。
5. 灾害监测与评估
DEM可辅助识别灾害风险区域,评估灾害损失:
- 地质灾害预警:在滑坡、泥石流高发区,通过DEM分析坡度(>25°易发生滑坡)、沟谷分布(泥石流通道),圈定高风险区域。
- 灾后评估:对比灾前(如滑坡前)和灾后(如滑坡后)的DEM,计算地表高程变化,量化灾害规模(如滑坡体的体积、位移高度)。
6. 军事与导航
- 军事地形匹配:导弹、无人机等利用DEM与实时地形数据对比,校正飞行路径,避开高地等障碍。
- 导航路径优化:车辆或无人机导航中,结合DEM考虑地形起伏对能耗的影响(如爬坡增加油耗),规划最优路线。
使用DEM的工具与流程
实际应用中,DEM数据需通过专业工具处理,常用软件包括ArcGIS、QGIS(开源)、Global Mapper等,基本流程为:
- 获取DEM数据(来源:卫星遥感如SRTM、ASTER GDEM;航空激光雷达LiDAR;地形图数字化等);
- 数据预处理(如去除噪声、填补空洞,确保高程数据连续);
- 选择分析工具(如ArcGIS中的“坡度计算”“流域分析”工具);
- 输出结果(如坡度图、流域边界矢量图、三维模型等),支撑具体应用。
总之,DEM是“数字化地形”的核心,通过将高程信息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字数据,为地理研究、工程实践、灾害防控等领域提供了高效的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