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碳纳米管的原子精度制造——展望

碳纳米管的原子精度制造——展望


文章目录

  • 碳纳米管的原子精度制造——展望
  • 摘要
  • 1. 宏观背景
  • 2. 原子精度碳纳米管的必要性
  • 3. 当前现状与挑战
  • 4. 从“制备”到“制造”的可能路径


摘要

碳纳米管(CNT),尤其是单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性能,可应用于包括高性能电子器件在内的诸多高端领域。然而,碳纳米管的原子排列决定了其能带结构,这使得原子精度制造成为该材料发展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中,作者对碳纳米管原子精度制造历史、现状进行了个人总结,并概述了从 “实验室制备”“规模化制造” 原子精度碳纳米管仍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技术路径。

1. 宏观背景

当材料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时,会出现诸多独特现象,表面原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愈发显著。从这一简单的“尺寸效应”出发,过去几十年间,纳米科学与技术迎来了蓬勃发展,在制备技术开发、新奇物性探究以及各类应用概念验证等方面均取得了广泛进展[1]

碳纳米材料在这一“微小”领域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碳是最早可被制备成原子级薄层的材料之一。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六边形晶格中的所有碳原子都位于表面,因此原子精度变得空前重要。这类全表面原子构成的碳纳米材料主要有三种:富勒烯、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它们也分别是零维(0D)、一维(1D)和二维(2D)材料的代表[2-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a) 碳纳米管的原子尺度结构定义,三根黑色箭头代表三种不同碳纳米管的手性矢量;(b) 上述三种碳纳米管的示意图;© (8,4) 半导体性碳纳米管与 (5,5) 金属性碳纳米管的电子态密度。

2. 原子精度碳纳米管的必要性

在碳纳米材料中,原子排列均会影响其性能,而碳纳米管的情况似乎最为极端。对于单壁碳纳米管,有两个因素唯一决定其电子结构:一是碳六边形晶格的卷曲角度,二是形成无缝管的周期数。前者称为手性角(介于0°至30°之间),后者与管直径相关(如图1所示)。或者,也可以用两个整数nnnmmm严格定义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这对数值在纳米管领域被称为手性指数(或手性)。在所有手性组合中,1/3的碳纳米管具有金属性其余2/3为半导体性。由于这种结构-性能关联,“手性调控”或“特定手性合成”在过去30年里一直是碳纳米管制备的终极目标

3. 当前现状与挑战

获取原子精度碳纳米管主要有两种方法:合成后分选直接化学气相沉积(CVD)合成,前者比后者早发展约10年。

大致在2004–2014年间,尽管学界普遍意识到直接CVD合成原子精度碳纳米管极具挑战,但从事碳纳米管分散研究的人员发现了另一种可能:不同类型的碳纳米管在溶液中表现不同。借助分离技术,可获得含特定碳纳米管的溶液。由此,密度梯度超离心分离[5]、脱氧核糖核酸(DNA)辅助分离[6]、凝胶色谱分离[7]等方法迅速建立。这些方法均可制备含特定碳纳米管(甚至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溶液[8];近期优化已能获得亚毫克级单一手性碳纳米管[9]。一个有趣的发现是:碳纳米管并非总是黑色——当原子结构纯净时,特定类型碳纳米管的溶液实则色彩斑斓[10](图2)。随着分离技术发展,近期研究开始尝试从碳纳米管溶液制备取向薄膜[11–13],这些高密度、手性分离的薄膜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电子器件[14,15]

2014年,手性可控碳纳米管的直接CVD合成迎来期待已久的突破[16]。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高熔点Co–W催化剂,该固体催化剂可特异性生长(12,6)单壁碳纳米管,纯度超92%。通过调控催化剂预处理和反应条件,还能高选择性制备其他类型碳纳米管(图3):例如,(16,0)碳纳米管纯度超80%,(14,4)碳纳米管纯度超97%[17,18]。其中,(14,4)碳纳米管因具半导体性可直接用作场效应晶体管的沟道材料,备受关注。系列生长选择性的背后机制,被认为是Co–W固体催化剂特定晶面的成核效应——即特定原子排列的碳纳米管种子更易形成。该模型基于系统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提出,并通过催化剂-碳纳米管界面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验证。总体而言,催化剂设计的革新,推动了碳纳米管原子精度合成的突破。同年,另一研究团队通过不同方法也取得进展[19]:设计一种特殊分子(后续可转化为特定碳纳米管帽)作为碳纳米管生长的前驱体,借助后续生长,该种子可延伸为原子精度的(6,6)碳纳米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a) 经凝胶色谱分选的原子精度单手性碳纳米管溶液(改编自[7],遵循CC BY-NC-SA 3.0协议,©2011 Springer Nature)。(b) 光吸收光谱,以及© DNA辅助分散制备的单手性碳纳米管光学图像;(d)和(e) 展示DNA包裹碳纳米管的示意图,(f) 为实验中所用DNA的结构(改编自[6],经Springer Nature授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原子精度单手性碳纳米管直接合成三种策略。(a) 采用Co–W金属间化合物作为新型固体催化剂(转载自[17],©2015美国化学会,已获授权)。(b) 采用分子前驱体作为新型碳源(改编自[19],经Springer Nature授权)。© 采用碳化物作为对称匹配催化剂并结合动力学控制(改编自[20],经Springer Nature授权)。

继这些突破之后,另一类催化剂——碳化物,也被发现可高选择性制备特定类型的碳纳米管[20,21]。例如,利用Mo₂C和WC催化剂可实现(2m, m)型碳纳米管的选择性生长,经该方法制备的(12,6)碳纳米管纯度达90%,(8,4)碳纳米管纯度达80%。目前,直接生长的原子精度碳纳米管纯度仍低于溶液分选样品,且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晰[22],但在清洁度和晶体质量方面确有显著优势:与经表面活性剂或DNA包裹的溶液分选法制备的碳纳米管不同,CVD法制备的碳纳米管表面更洁净;此外,原位生长的碳纳米管无需经历超声等损伤性处理,故晶体质量得以保留。加之碳纳米管可直接生长为水平阵列(无需后处理对齐)[23],这些因素使直接CVD生长虽极具挑战,却成为原子精度碳纳米管制备的优选方案(尤其适用于纳米电子学应用)。

碳纳米管原子精度合成的挑战不仅在于制备本身,还在于原子精度的结构表征。所幸,目前已建立多种方法用于识别碳纳米管的结构指数(即(n,m))。

在这些方法中,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最直接的手段之一:若分辨率足够,TEM或扫描TEM成像可直接解析原子排列;若高分辨率不可得,纳米束电子衍射也能识别碳纳米管的(n,m)对。尽管碳纳米管的轻微倾斜或弯曲会影响手性评估,但低损耗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的最新进展可进一步揭示局域电子态[24]。因此,尽管样品制备过程复杂,TEM仍被公认为原子尺度结构表征最直接、精准的方法。

光学表征是区分碳纳米管原子结构的有力工具,主要包括拉曼光谱、光吸收光谱、光致发光(PL)光谱和瑞利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因高灵敏度在碳纳米管研究中应用广泛:受共振效应影响,它是最早能检测单根碳纳米管的光谱技术。上述光学方法的主要局限是“管偏倚”——即无法等效率检测所有类型的碳纳米管。例如,拉曼光谱会显著放大“共振”碳纳米管的信号,而金属性碳纳米管因无光学带隙,在PL光谱中完全无信号。因此,光学表征与显微表征的结果可能存在矛盾[25]。不过,瑞利散射已成为一种有效且无偏的光学方法,可检测更多类型的碳纳米管;近期研究甚至表明,瑞利散射能区分碳纳米管的手性[26],精度几乎与TEM相当。

近期综述[27]对相关方法有更系统的总结。碳纳米管的原子精度表征需多种方法交叉验证,单一方法可能导致严重误差甚至结论失准[25]。目前,仍迫切需要发展快速的原子精度结构评估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a) 原创雷达图展示三种主要CVD法制备碳纳米管的现状,对比其生产力、成本及碳纳米管可控性;(b) 气溶胶CVD制备的近原子精度、本征色彩的碳纳米管薄膜,及© 其手性分布图(改编自[29],遵循CC BY 4.0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两种或可用于多晶圆规模制造原子精度碳纳米管的方法。(a) 低压CVD(LPCVD)示意图(由现有单衬底醇催化CVD系统改造而来,可在晶圆载具支撑的多片晶圆上沉积薄膜);(b) 金属有机CVD(MOCVD)示意图(或可在同一腔室制备催化剂与碳纳米管,改编自[30],遵循CC BY 4.0协议)。

4. 从“制备”到“制造”的可能路径

碳纳米管的生产是一种极端制造过程需高温反应环境,通常还依赖特殊设计的反应设备。目前,已有多种接近工业化规模(如年产量达吨级或更高)的“制造”技术可生产碳纳米管;同时,如前所述,实验室中也发展出了制备“原子精度”(或至少“近原子精度”)碳纳米管的技术。然而,真正的“原子精度制造”仍未实现

图4(a)展示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碳纳米管直接合成方法,通过原创雷达图对比其生产力、成本及碳纳米管可控性(尤其实现原子精度的能力)。所列三种CVD方法中,流化床法可大规模、低成本制造碳纳米管,在生产电池添加剂用多壁碳纳米管方面已非常成功[28];但对单壁碳纳米管调控能力有限,产物手性混杂,原子精度程度低。晶圆支撑生长法(如前所述)可实现近原子精度调控,还能直接生长高密度水平阵列;但生产力极低,每批次产量可能不足毫克。第三种气溶胶CVD,生产力和可控性介于前两者之间,已能制备“本征色彩”(结构差异极小)的碳纳米管薄膜[29],是首个通过直接合成将近原子精度碳纳米管制备为宏观形态的实例(图4(b))。

然而,对于碳纳米管晶体管及最终的碳基集成电路,仍需在晶圆上制备 原子精度、高密度、高度对齐 的碳纳米管;且制造中对多晶圆的同步加工能力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催化剂制备、操作参数及反应设备均需重新设计。尽管尚不清楚何时能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及最终方案,但作者设想了两种此前工艺或可为碳纳米管领域提供借鉴(图5)。

第一种是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上世纪为硅工业提出,水平LPCVD炉广泛用于硅晶圆薄膜沉积。低压操作与晶圆载具结合,可单批次处理多片(最多100片)晶圆。虽气流中前驱体浓度略降,但可通过优化喷射设计或炉温梯度克服。此外,碳纳米管制造流程或比硅工业更简单(前驱体为烃类/醇类,废气基本无害),仅需LPCVD前单独制备催化剂。除催化剂制备外,LPCVD有望成为多晶圆规模制造碳纳米管的成熟方案。

第二种是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因在蓝宝石衬底制造GaN用于LED而闻名。碳纳米管生产反应温度虽略高于GaN,但MOCVD设备多年研发经验使其可大幅定制。目前,涂层石墨多腔晶圆夹具可确保温度超1000 °C ,且能在同一腔室、碳纳米管生长前沉积催化剂。市售金属有机前驱体繁多,有望制备各类过渡金属催化剂;有机钨(Organic W)可商用,也常用于原子层沉积(ALD)和聚焦离子束(FIB)制造。因此,通过MOCVD制备钨基手性选择性催化剂并非不可能。若达成,或可通过单台MOCVD设备实现多晶圆规模的特定手性碳纳米管生产。届时,碳纳米管的原子精度制造或成现实——毕竟MOCVD在GaN成功后已高度发展,且有望拓展至诸多其他材料[30]
目前,LPCVD和MOCVD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均未得到足够关注。这可能是因为原子精度单壁碳纳米管的市场仍不明朗,因此多数碳纳米管研究者仍聚焦于实验室规模研究。然而,过去十年间,碳纳米管的手性可控生长及在晶体管(甚至计算机)中的高端应用取得了快速进展[31,32]。因此,当下或许是宣称碳纳米管领域已准备好从“制备”迈向“制造”(尤其“原子精度制造”)的绝佳时机。

碳纳米管研究始于1991年,2021年恰逢其“30岁”。除碳纳米管本身外,近期还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制备出多种其他晶体纳米管,形成一类名为一维范德华异质结构的新材料[33,34]。可以预见,碳纳米管研究或将迎来激动人心的下一个30年。碳纳米管的原子精度制造及其功能可设计的异质结构,仍有广阔探索空间。

http://www.dtcms.com/a/318701.html

相关文章:

  • 福彩双色球第2025090期篮球号码分析
  • docker启动出现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Container的问题【已解决】
  • 容器化运维工具(2)Kubernetes 详细教程(含图解)
  • 开发避坑指南(18): SpringBoot环境变量配置错误:占位符解析失败解决方案
  • 【数据结构与算法-Day 12】深入浅出栈:从“后进先出”原理到数组与链表双实现
  • 奔图P2500NW打印机加碳粉方法
  • 《Transformer黑魔法Mask与Softmax、Attention的关系:一个-∞符号如何让AI学会“选择性失明“》
  • 深入理解 qRegisterMetaType<T>()
  • DAY32打卡
  • 字符输入流—read方法
  • Kotlin Native调用C curl
  • 内部类详解:Java中的嵌套艺术
  • WebView 中控制光标
  • Diamond基础1:认识Lattice器件
  • 数据结构 二叉树(1)二叉树简单了解
  • Linux学习-数据结构(栈和队列)
  • 8.6学习总结
  • Selenium在Pyhton应用
  • Java 大视界 -- Java 大数据机器学习模型在电商用户生命周期价值评估与客户关系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383)
  • 应急响应排查(windows版)
  • Vue计算属性详解2
  • Python Pandas.lreshape函数解析与实战教程
  • 机器学习模型调优实战指南
  • 关于应急响应的那些事
  • 第14届蓝桥杯Scratch选拔赛初级及中级(STEMA)真题2023年3月12日
  • 人工智能-python-机器学习实战:特征降维、PCA与KNN的核心价值解析
  • Linux: NFS 服务部署与autofs自动挂载的配置
  • 分隔串处理方法
  • SQL注入SQLi-LABS 靶场less51-57详细通关攻略
  • 【2026版】JVM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