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PLC学习之路-定时器-(三)


文章目录

  • 1. PLC中定时器
  • 2. 核心功能
  • 3. 硬件级结构解析
  • 4. 工作模式对比(LAD/STL指令)
  • 5. 定时时间计算公式
  • 6. PLC定时器编号原理深度解析(基于S7-200系列)
    • (1) 编号基本规则
    • (2) 编号的双重数据维度
    • (3) 编号与时基、工作模式的映射关系(核心表格解析)
    • (4) 原理延伸与工程逻辑
    • (5) 编程实践要点
  • 7. 定时器举例
    • (1) 通电延时定时器(TON)
    • (2) 记忆型通电延时定时器(TONR)
    • (3) 断电延时定时器(TOF)工作阶段详解
    • (4) 时间脉冲发生器


1. PLC中定时器

PLC 中的定时器是实现时间控制核心指令,通过设定预设时间值,在触发信号(如输入信号或程序条件)满足时开始计时,当前值达到预设值后,其输出触点状态(接通或断开)发生改变,从而控制后续逻辑或外部设备动作。常见类型包括通电延时(触发后延时动作)、断电延时(触发消失后延时复位)及保持型定时器(计时中断后可保留当前值),广泛应用于电机启动延时、工序间隔、报警延时等工业控制场景,是实现自动化时序控制的关键工具。

2. 核心功能

PLC定时器通过 累计内部时钟的时间增量 实现延时控制,为工业场景(如设备启停延时、工序节拍控制)提供时序逻辑支撑。

3. 硬件级结构解析

定时器由以下模块构成(核心依赖16位寄存器实现数据交互):

模块功能细节
时基脉冲发生器生成 1ms、10ms、100ms 三种脉冲(决定定时精度,称为“时基”)
设定值寄存器(PT)存储用户设定的延时值(16位整数,范围0~32767)
计数器对时基脉冲 递增计数,记录当前累计时间(16位字数据,通过定时器编号访问)
输入控制位(IN)触发信号:IN为1时启动计数,IN为0时决定是否复位(依模式而异)
输出控制位计数≥PT时置1,驱动后续逻辑(位数据,通过定时器编号访问)
比较器实时比对 计数器当前值PT设定值,判断输出状态

4. 工作模式对比(LAD/STL指令)

类型LAD指令图示STL指令格式核心行为差异
通电延时(TON)TON Txx, PTTON Txx, PTIN=1时开始计数,计数≥PT则输出=1;IN=0时 立即复位(计数清0,输出清0)
记忆型通电延时(TONR)TONR Txx, PTTONR Txx, PTIN=1时累计计数,IN=0时 保留当前值(需手动复位指令清零)
断电延时(TOF)TOF Txx, PTTOF Txx, PTIN从1→0时启动计数,计数≥PT则输出=0;IN=1时 输出直接置1(不计数)
特性TONTONRTOF
触发逻辑持续通电达PT累计通电达PT断电后计时达PT
断开行为清零,重启计时记忆当前值保持最终计时值
复位方式断电解锁(自动)手动复位(如R指令)通电自动清零
典型场景单一连续延时分段累计计时断电后延时关断

指令参数说明

  • Txx:定时器编号(T0~T255),同时代表 定时器位(触点状态)和 当前值(累计时间);
  • PT:预设值,支持输入继电器(IW)、变量存储区(VW)等,或直接写常数。

TON与TOF的资源冲突规则

  • 共享本质:TON和TOF属于PLC同一组定时器(如S7-200中,T32可配置为TON或TOF,但不能同时生效);
  • 冲突风险:若同一定时器编号(如T32)同时定义为TON和TOF,程序会因“计时规则矛盾”(TON断电解锁 vs TOF通电解锁)导致逻辑混乱;
  • 规范用法:同一编号只能分配给TON TOF,二者择一。

5. 定时时间计算公式

定时时间 = 预设值(PT) × 时基脉冲宽度(时基决定最小计时单位)。

示例计算
若使用 T97(时基10ms),PT设置为100,则:

定时时间=100×10ms=1000ms=1秒定时时间 = 100 × 10\,\text{ms} = 1000\,\text{ms} = 1\,\text{秒}定时时间=100×10ms=1000ms=1

6. PLC定时器编号原理深度解析(基于S7-200系列)

(1) 编号基本规则

定时器编号采用 T + 数字编号 标识(如 T40),数字范围为 0~255,全局唯一标识单个定时器资源。

(2) 编号的双重数据维度

每个定时器编号同时关联两类核心数据,构成定时器的“状态-计量”双属性:

数据类型功能本质触发逻辑数据特征
定时器位等效继电器触点当前累计值 ≥ 预设值(PT)时置1位数据(0=断开,1=闭合)
当前值时间累计计数器对时基脉冲进行递增计数16位有符号整数(最大值32767)

(3) 编号与时基、工作模式的映射关系(核心表格解析)

定时器编号按 工作模式(TONR/TON/TOF)时基(1ms/10ms/100ms) 分组,直接决定定时精度和范围:

工作模式编号范围时基(Δt)定时精度最大定时计算(公式)最大定时(秒)
TONRT0、T641ms±1ms32767×1ms32767 \times 1\,\text{ms}32767×1ms32.767
T1-T4、T65-T6810ms±10ms32767×10ms32767 \times 10\,\text{ms}32767×10ms327.67
T5-T31、T69-T95100ms±100ms32767×100ms32767 \times 100\,\text{ms}32767×100ms3276.7
TON/TOFT32、T961ms±1ms32767×1ms32767 \times 1\,\text{ms}32767×1ms32.767
T33-T36、T97-T10010ms±10ms32767×10ms32767 \times 10\,\text{ms}32767×10ms327.67
T37-T63、T101-T255100ms±100ms32767×100ms32767 \times 100\,\text{ms}32767×100ms3276.7

(4) 原理延伸与工程逻辑

  1. 时基的工程意义

    • 1ms时基:高精度场景(如高速设备同步、脉冲触发),但最大延时仅32秒;
    • 100ms时基:长延时场景(如工序等待、间歇控制),精度降低但范围扩展至数小时。
  2. 编号分配的设计意图

    • TONR(记忆型)和TON/TOF(普通型)编号不重叠,避免模式冲突;
    • 同时基编号连续分布(如TON/TOF的100ms时基集中在T37-T63、T101-T255),便于记忆。
  3. 当前值的极限约束
    16位有符号整数的 最大值32767 决定了定时上限,公式推导:
    最大延时(ms)=32767×时基(ms)\text{最大延时(ms)} = 32767 \times \text{时基(ms)} 最大延时(ms=32767×时基(ms
    示例:T37(TON/TOF,100ms时基)的最大延时为 ( 32767 \times 100 = 3276700,\text{ms} = 3276.7,\text{秒} )。

(5) 编程实践要点

  • 选型策略
    • 短延时(<30秒)+ 高精度 → 选1ms时基(如T0、T32);
    • 长延时(>300秒)+ 低精度 → 选100ms时基(如T37、T5)。
  • 数据交互
    • 定时器位 做逻辑触发(如驱动输出线圈);
    • 当前值 做过程监控(如HMI显示剩余时间)。
  • 资源管理
    系统共256个定时器(T0-T255),需规划编号避免重复定义。

7. 定时器举例

(1) 通电延时定时器(T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PLC程序通过通电延时定时器(TON)T37实现持续通电延时触发功能,逻辑如下:

  1. 定时参数:T37时基为100ms,预设值PT=5,对应定时时长 5×100ms=500ms5 \times 100\,\text{ms} = 500\,\text{ms}5×100ms=500ms
  2. 计时逻辑:当I0.0 持续接通 时,T37启动计时,当前值从0递增;若I0.0 中途断开,T37立即复位(当前值清0,状态位归零),计时中断。
  3. 输出控制:仅当T37累计计时 达到500ms 时,其常开触点闭合,驱动Q0.0输出;若I0.0接通时间不足500ms就断开,Q0.0无输出。

整体功能:对I0.0的“持续通电时长”做判断——仅当持续接通满500ms,才触发Q0.0;若中途断开,定时器自动重置,确保输出严格依赖“连续延时”条件。

(2) 记忆型通电延时定时器(TON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PLC程序基于记忆型通电延时定时器(TONR)T6,实现分段累计计时触发功能,具体逻辑如下:

网络1(计时逻辑)

  • T6的时基为100ms,预设值PT=4(对应定时时长 400ms)。
  • 当输入 I0.0 接通 时,T6启动计时,当前值从0递增;若 I0.0 断开,T6的当前值会 保持记忆(不复位),再次接通时从记忆值继续累加。

网络2(输出触发)

  • 当T6的累计计时值 ≥400ms 时,其常开触点闭合,驱动输出 Q0.0(如控制继电器、指示灯等负载动作)。

网络3(复位控制)

  • 当输入 I0.1 接通 时,执行T6的复位操作:清除当前计时值,重置状态位,使定时器回到初始状态(可重新开始累计计时)。

整体功能:程序允许 I0.0 多次通断,累计时间达400ms时触发 Q0.0I0.1 可随时重置定时器,实现“分段累计→触发→重置”的循环控制逻辑。

(3) 断电延时定时器(TOF)工作阶段详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PLC程序通过断电延时型定时器(TOF)T39实现 输入断开后延时关断输出 的功能,逻辑如下:

网络1(定时器触发逻辑)

  • T39 时基为 100ms,预设值 PT=4(对应延时时长 400ms)。
  • I0.0 接通(使能端有效):T39 状态位立即置 1,当前值复位为 0,网络 2 中 T39 常开触点闭合,Q0.0 立即输出。
  • I0.0 断开(使能端无效):T39 启动计时,当前值从 0 递增,进入延时阶段。

网络2(输出控制)

  • 延时过程中(I0.0 已断、计时未达 400ms):T39 状态位保持 1,常开触点持续闭合,Q0.0 维持输出。
  • 延时结束后(计时达 400ms):T39 状态位复位为 0,常开触点断开,Q0.0 停止输出,当前值保持。

整体功能Q0.0I0.0 接通时立即触发,在 I0.0 断开后延迟 400ms 关断,实现“断电延时关断”逻辑(如设备停机前的延时保护、信号延时消失等场景)。

(4) 时间脉冲发生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PLC程序为闪烁控制电路,通过两个通电延时定时器(T37、T38)构成振荡循环,实现输出Q0.0的周期性通断,具体逻辑如下:

1. 定时器参数与触发关系

  • T37:TON型,时基100ms,预设值PT=20(对应延时 2秒),受 T38常闭触点 和I0.0控制。
  • T38:TON型,时基100ms,预设值PT=30(对应延时 3秒),受 T37常开触点 控制。

2. 工作流程(循环周期:2秒断开 + 3秒接通)
阶段①:T37计时,Q0.0断开(持续2秒)

  • I0.0接通T38常闭触点闭合(初始状态或T38复位后),T37启动计时,当前值从0递增。
  • 此阶段T37常开触点断开,故Q0.0无输出。

阶段②:T38计时,Q0.0接通(持续3秒)

  • 当T37计时达2秒(当前值≥20),其常开触点闭合
    • 触发T38启动计时,当前值从0递增;
    • 直接驱动 Q0.0输出(如指示灯点亮)。
  • 此阶段T38常闭触点保持闭合(直到T38计时完成),T37因IN持续接通,状态位保持置1(常开仍闭合)。

阶段③:定时器复位,循环重启

  • 当T38计时达3秒(当前值≥30),其常闭触点断开
    • T37因IN断开,立即复位(当前值清0,状态位归0,常开断开),Q0.0停止输出;
    • T38因IN断开(T37常开断开),也复位(当前值清0,常闭恢复闭合)。
  • 回到阶段①,T37重新启动计时,循环往复。

整体功能:通过T37(2秒)和T38(3秒)的交替触发与复位,使Q0.0实现 “2秒断开 → 3秒接通” 的周期性闪烁,振荡周期为 5秒(2+3秒)。仅当I0.0保持接通时,闪烁循环持续运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www.dtcms.com/a/317534.html

相关文章:

  • Fabric.js从入门学习到实现labelImg矩形多边形标注工具【上】
  • 论文学习19:Multi-view Aggregation Network for Dichotomous Image Segmentation
  • STM32江科大学习笔记,全功能按键非阻塞式实现,按键点击,双击,长按
  • 思途AOP学习笔记 0806
  • 网安学习no.22
  • Zookeeper集群在Kubernetes上的高可用部署方案
  • 什么是VR全景图?VR全景图有什么优势?
  • vite项目中集成vditor文档编辑器
  • 金融风控实战:Spring Boot + LightGBM 贷款预测模型服务化(超详细版)
  • 多链钱包开发指南:MPC无助记词方案+60+公链支持
  • 问题定位排查手记1 | 从Windows端快速检查连接状态
  • STM32的PWR
  • 阿里云polardb-x 2.0迁移至华为云taurusdb
  • VSCode:基础使用 / 使用积累
  • react16 umi3 快速刷新配置
  • 从技术角度看React和Vue:性能、生态与开发体验对比
  • 猎板视角下的 PCB 翘曲:成因、检测、工艺优化及解决措施热点解析
  • C++ Primer Plus 14.4.10 模板别名
  • 下载 | Windows Server 2019最新原版ISO映像!(集成7月更新、标准版、数据中心版、17763.7558)
  • ref存储对象和reactive深度响应式递归地对对象的嵌套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
  • 纯血鸿蒙(HarmonyOS NEXT)应用开发完全指南
  • Baumer相机如何通过YoloV8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农作物水稻病虫害的检测识别(C#代码UI界面版)
  • 机器学习----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详解
  • MonoFusion 与 Genie 3
  • imx6ull-驱动开发篇10——pinctrl 子系统
  • Apollo中三种相机外参的可视化分析
  • ipv6学习
  • CVE-2020-24557
  • 【LayUI】数据表格监听事件
  • 界面规范的其他框架实现-列表-layui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