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第二篇 Java 类的定义、构造器、成员变量与方法详解
目录
- 一、类的定义: 对象的 "设计图纸"
-
- 1. 定义格式
- 2. 示例:定义一个Person类
- 3. 类的本质
- 二、成员变量 : 对象的 "属性"
-
- 1. 特点
- 2. 分类
- 3. 访问修饰符
- 三、构造器: 对象的 "初始化工具"
-
- 1. 特点
- 2. 分类
- 3. 构造器重载
- 4. 注意事项
- 四、成员方法: 对象的 "行为"
-
- 1. 定义格式
- 2. 方法的分类
- 3. 方法重载
- 4. 方法的参数传递
- 五、综合实例:完整的类定义与使用
- 六、总结

在 Java 面向对象编程中,类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它是对象的模板,封装了对象的属性和行为。本文将详细讲解 Java 类的定义、构造器、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的核心知识点,并通过实例代码帮助理解
一、类的定义: 对象的 “设计图纸”
类(Class)是对现实世界中某一类事物的抽象描述,它定义了这类事物共同的属性和行为。比如 “人” 可以抽象为Person类,包含 “姓名、年龄” 等属性和 “吃饭、睡觉” 等行为。
1. 定义格式
[访问修饰符] class 类名 {// 成员变量(属性)// 构造器// 成员方法(行为)
}
- 访问修饰符:控制类的访问权限,可选值为 public、default(默认,不写)。public 类可以被其他包访问,默认类只能被同包访问
- 类名:采用驼峰命名法(首字母大写),如Person、UserInfo;需使用有意义的名称,体现类的含义
2. 示例:定义一个Person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