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感光度)的工作原理
ISO(感光度)的工作原理本质是通过调整相机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来控制图像的亮度,其实现方式因相机类型(胶片相机或数码相机)而有所不同:
1. 胶片相机的ISO原理
在胶片时代,ISO值是胶片本身的固有属性,由胶片的化学成分决定:
- 胶片的感光层含有银盐颗粒,ISO越高,银盐颗粒越大、分布越密集。
- 高ISO胶片的大颗粒对光线更敏感(少量光线即可引发化学反应),适合弱光环境拍摄;
- 低ISO胶片的小颗粒需要更多光线才能反应,画质更细腻(颗粒感弱),但在弱光下容易欠曝。
2. 数码相机的ISO原理
数码相机用图像传感器(CCD或CMOS) 替代胶片,ISO的调节本质是对传感器接收的光信号进行电子放大:
- 基础光线采集:传感器上的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线越强,电信号越强);
- 信号放大过程:当ISO提高时,相机的放大器会增强电信号的强度——相当于“放大”了光线的效果,让画面更亮;
- 噪点的产生:高ISO下,放大器不仅放大有效信号,还会放大传感器本身的电子噪声(类似收音机的杂音),导致画面出现杂色斑点(噪点),画质下降。
简单说:低ISO时,传感器“如实记录”光线;高ISO时,相机通过电子手段“增强”光线信号,但可能引入干扰。
总结
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ISO的核心作用都是调整对光线的敏感度,以适应不同亮度环境。区别在于:胶片的ISO是物理属性(不可改变),而数码相机的ISO是电子调节(可实时调整),但高ISO会伴随画质代价(噪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