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入理解流式输出:原理、应用与大模型聊天软件中的实现

一、什么是流式输出

流式输出,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如同水流一般,数据不是一次性全部传输或展示,而是逐段、逐部分地进行传输与呈现。

具体来说,其数据传输与展示方式具有以下特点:数据并非一次性全部传输或展示,而是以小块形式逐步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可以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立即对已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 “全有或全无” 的传输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数据传输与展示效率,进而改善用户体验。

二、为什么需要流式输出

契合 AIGC 大模型输出特性

AIGC 大模型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其生成内容的方式是按 “token-by-token” 进行的。简单来讲,模型会根据前面已经生成的 token,通过复杂的计算推理出下一个最可能的 token,然后以此类推,逐步构建出完整的输出内容。而流式输出能够与这种生成过程完美匹配。

优化用户体验

在处理长文本或复杂内容时,如果采用一次性输出的方式,很容易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体验。而流式输出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前端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在数据生成或获取耗时的情况下,流式输出能让用户感觉内容是实时生成输出的,而不是长时间面对空白的等待界面。
  • 由于流式输出与模型生成过程相匹配,用户可以看到内容逐步呈现,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等待带来的焦虑。

例如,在网页加载时,采用流式输出可以先展示页面框架和部分文字,然后再逐步填充图片和详细内容,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和使用意愿。

三、流式输出的实现

        要实现流式输出,核心在于建立服务端到客户端的长链接,因为传统的 HTTP 请求响应式协议在传输完成后连接就会断开,无法满足流式输出的需求。而流式输出正是基于Server-Sent Events(服务发送事件 SSE)实现的,SSE 是一种允许服务器通过 HTTP 向客户端推送实时更新的技术,它是 WebSockets 的一种更简单的替代方案,专门用于单向的服务器到客户端通信。

        Server-Sent Events(SSE)是支撑流式输出的核心技术之一,很多主流的大模型ai助手的后端都是用的sse实现的。

 SSE的作用:

1. 适配单向流式场景,降低技术复杂度

ai聊天助手的核心交互场景是 “用户发送问题→AI 持续生成回复”,其中AI 到客户端的内容推送是单向的主要数据流(用户输入是离散的单次请求)。
SSE 作为专门为 “服务器单向推送” 设计的技术,无需像 WebSocket 那样维护双向通信通道,仅通过 HTTP 长连接即可实现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持续数据传输。这种 “轻量级” 特性让后端和客户端的开发、维护成本更低,也更适合聊天场景中以 “AI 输出” 为核心的单向数据流需求。

2. 原生支持 “事件流” 格式,贴合内容生成逻辑

ai聊天助手的 AI 模型生成内容是 “token-by-token” 的渐进式过程(比如先生成一个短句,再补充细节,最后完善结尾),而 SSE 的原生数据格式就是 “事件流”(text/event-stream):

  • 服务器可以将 AI 生成的每一段内容(如一个分句、一个段落)封装成独立的 SSE 事件(以data:开头,\n\n结尾),逐段推送给客户端;
  • 客户端通过EventSourceAPI 监听message事件,每收到一个事件就立即解析内容并更新 UI(比如在对话框中追加文字)。
    这种 “生成一段、推送一段、展示一段” 的流程,与 AI 模型的内容生成节奏完全同步,避免了传统 “全量生成后再传输” 的等待问题。

3. 基于 HTTP 协议,兼容性与部署友好

        SSE 是 HTTP 协议的扩展,无需额外的端口或协议支持,这让ai聊天助手的流式输出功能在各种网络环境(如浏览器、移动端 APP、小程序)中都能更稳定地运行:

  • 对于网页版ai聊天助手,浏览器原生支持EventSourceAPI,无需引入额外插件;
  • 对于移动端 APP,通过 HTTP 客户端库即可轻松实现 SSE 连接的建立与管理;
  • 同时,SSE 可以与现有 HTTP 生态(如缓存策略、代理服务器、HTTPS 加密)无缝兼容,降低了跨平台部署的技术门槛。

4. 自动重连机制,提升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中,网络波动可能导致连接中断。SSE 的EventSource默认支持自动重连机制:当连接意外断开时,客户端会在短暂延迟后自动尝试重新连接,服务器也能通过Last-Event-ID等机制恢复断点续传。
这一特性对ai聊天助手这类实时交互产品很重要 —— 即使网络短暂不稳定,用户也无需手动操作,就能继续接收后续的 AI 回复内容,减少了因连接问题导致的体验中断。

http://www.dtcms.com/a/313344.html

相关文章:

  • 跨语言模型中的翻译任务:XLM-RoBERTa在翻译任务中的应用
  • python---python中的内存分配
  • AI Agent 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
  • 联想笔记本安装系统之后一直转圈圈的问题了?无法正常进入到系统配置界面,原来是BIOS中的VMD问题
  • Autoswagger:揭露隐藏 API 授权缺陷的开源工具
  • 使用CMake构建项目的完整指南
  • [LINUX操作系统]shell脚本之循环
  • 【Qt】QObject::startTimer: Timers cannot be started from another thread
  • 如何玩转 Kubernetes K8S
  • 【QT】概述
  • 快速搭建一个非生产k8s环境
  • Android 之 网络通信(HTTP/TCP/UDP/JSON)
  • 量子物理学的前沿意义虚无、形式混乱
  • 入门MicroPython+ESP32:ESP32链接WIFI全攻略
  • Dify中自定义工具类的类型
  • 多模态后训练反常识:长思维链SFT和RL的协同困境
  • GitLab 代码管理平台部署及使用
  • CCF-GESP 等级考试 2025年6月认证C++一级真题解析
  • 扩散模型(一)——综述
  • 介绍JAVA语言、介绍greenfoot 工具
  • 案例介绍|JSON数据格式的转换|pyecharts模块简介
  • noob靶机复现笔记
  • 纯JavaScript实现文本选择工具栏:功能详解与源码解析
  • RAG 知识库实战指南:基于 Spring AI 构建 AI 知识问答应用
  • Git用法记录
  • UE5的渲染Debug技巧
  • C语言字符串拷贝的三重境界:从下标到指针的华丽变身
  • 设备健康管理标准规范:技术架构与合规性实现指南
  • 《人形机器人的觉醒:技术革命与碳基未来》——类人关节设计:人工肌肉研发进展及一款超生物肌肉Hypermusclet的设计与制造
  • K8S服务发现原理及开发框架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