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MySQL 高并发下如何保证事务提交的绝对顺序?

MySQL 的 Binlog 提交顺序是严格有序的。这是确保主从复制(Replication)数据一致性的核心基础。从库必须严格按照主库上 Binlog 记录的事务提交顺序来重放这些事务,否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Binlog 顺序性是如何保证的?

保证 Binlog 顺序性的机制主要依赖于 MySQL 的内部协调和锁机制,核心是 组提交(Group Commit),尤其是在多线程并发提交事务的情况下。以下是详细的保证机制:

  1. 事务提交流程与 Binlog 写入:

    • 当一个事务准备提交时(COMMIT语句执行后),它首先会进入一个准备阶段。
    • 在这个准备阶段,事务会将它的 Binlog 事件(包含 XID)写入到内存中的 Binlog 缓存区。
    • 关键点:所有准备提交的事务都需要获取一个互斥锁 LOCK_log 来确保同时只有一个线程/事务能够进入实际的 Binlog 文件写入阶段。这似乎是顺序性的瓶颈。
  2. 组提交(Group Commit)的引入:

    • 为了解决单个 LOCK_log 锁在高并发下的性能瓶颈(成为串行点),MySQL 引入了组提交优化(特别是在 MySQL 5.6 及以后版本中得到了显著增强)。
    • 组提交的核心思想: 将多个并发提交的事务的 Binlog 写入和 fsync(刷盘)操作合并成一次或少量的 I/O 操作,大大提升并发吞吐量。它巧妙地在合并过程中维护了事务提交的顺序
    • 组提交的三个阶段(简化版):
      1. Flush Stage (Leader 收集阶段):
        • 第一个到达的事务(成为 Leader)获取 LOCK_log 锁。
        • 这个 Leader 会等待一小段时间(或直到达到一定数量的事务),让其他正在提交的事务有机会加入这个组。这些后续到达的事务在 LOCK_log 外排队等待。
        • 关键点: 这些排队的事务会按照它们尝试获取锁的顺序形成一个队列。这个队列顺序就是它们最终在 Binlog 中的顺序基础。
      2. Sync Stage (刷盘阶段):
        • Leader 将本组所有事务(包括它自己和队列中的跟随者)在 Binlog 缓存中的内容一次性顺序写入到 Binlog 文件(操作系统 Page Cache)。
        • Leader 然后调用一次 fsync() 系统调用,强制将这一批数据从 Page Cache 刷到物理磁盘。这一步确保了数据的持久性,并且这一组事务的 Binlog 在磁盘上的顺序就是它们在队列中的顺序。
        • 关键点: 整个组的事务 Binlog 事件被原子性地、顺序地写入并刷盘。组内事务在 Binlog 文件中的物理位置顺序由它们在 Flush Stage 队列中的顺序决定。
      3. Commit Stage (引擎提交阶段):
        • 释放 LOCK_log 锁。
        • 按照 Binlog 中记录的顺序(即队列顺序),依次通知各个事务的存储引擎(如 InnoDB)进行最终的提交(更新事务状态等)。引擎提交可以并行进行(使用 LOCK_commit 锁或类似的并发控制机制)。
        • 关键点: 即使引擎提交是并行或半并行的,Binlog 的顺序在 Sync Stage 就已经不可逆转地确定下来了。
  3. 顺序性的关键保证点:

    • LOCK_log 锁: 虽然组提交优化了性能,但 LOCK_log 锁的存在(尤其是在 Flush Stage)确保了进入“准备写入 Binlog 文件”这个关键区域的事务是串行的(Leader 收集组员时持有锁)。这强制了事务提交请求的某种顺序性。
    • Flush Stage 队列: 等待加入组的事务在 LOCK_log 外排队,这个排队是严格 FIFO(先进先出)的。这个队列顺序直接决定了组内事务在 Binlog 文件中的物理顺序。
    • Sync Stage 的原子性写入: 整个组的 Binlog 数据被一次性、连续地写入文件并刷盘。这保证了组内事务的 Binlog 事件在磁盘上是紧密相邻且顺序排列的。组与组之间也是顺序排列的(后一个组的 Leader 必须等待前一个组完成 Sync Stage 后才能获取 LOCK_log)。
    • XID 与 GTID: 每个事务在 Binlog 中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XID 或在启用 GTID 时的 GTID)。这些标识符在 Binlog 文件中的出现顺序就是事务的提交顺序。

总结:

  1. Binlog 顺序是绝对有序的: 这是 MySQL 复制机制正确工作的基石。
  2. 保证机制核心是组提交: 通过 LOCK_log 锁强制串行化进入关键区域,在 Flush Stage 形成严格 FIFO 的等待队列。
  3. 队列顺序决定物理顺序: 组内事务在 Binlog 文件中的物理顺序由它们在 Flush Stage 队列中的顺序决定。
  4. 原子性写入保证组内顺序: Sync Stage 一次性将整个组的 Binlog 数据顺序写入并刷盘,固化顺序。
  5. 组间顺序由锁保证: 后一个组必须等待前一个组完成 Sync Stage 后才能开始,保证了组间的顺序。

因此,即使在高并发下,MySQL 通过精心设计的组提交机制(尤其是 Flush Stage 的 FIFO 队列和 Sync Stage 的批量顺序刷盘),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依然严格保证了所有提交事务的 Binlog 写入顺序与它们获取提交机会的逻辑顺序一致。这个顺序最终体现在 Binlog 文件的物理内容上,并被从库忠实地重放。

http://www.dtcms.com/a/309229.html

相关文章:

  • 转换图(State Transition Diagram)和时序图(Sequence Diagram)画图流程图工具
  • 新手向:国内外大模型体验与评测
  • 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实战系列(四):后端C++ DLL开发与模块化设计
  • 一种新的分布式ID生成方案--ULID
  • ABP VNext + Dapr Workflows:轻量级分布式工作流
  • (AC)唐克的新游戏
  • Vue3中Markdown解析与渲染的完整解决方案:从安全到性能优化
  • PostgreSQL 中删除指定数据库下的所有表结构
  • 微服务的编程测评系统9-竞赛新增-竞赛编辑
  • 如何保护 Redis 实例的安全?
  • 快速排序算法详解与洛谷例题实战
  • 【PHP 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从基础到高级的完整指南】
  • 直播平台中的美白滤镜实现:美颜SDK的核心架构与性能优化指南
  • Qt结合ffmpeg实现图片参数调节/明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设置/滤镜的使用
  • Windows编译安装ffmpeg和sdl
  • CG--逻辑判断1
  • 实战指南:如何将Git仓库中的特定文件夹及其历史完整迁移到另一个仓库
  • Git 各场景使用方法总结
  • java8学习笔记-Stream流
  • 在uni-app中引入本地日志插件
  • 城市数字孪生之GISBox三维顶层重建白皮书
  • 操作系统:共享内存通信(Shared Memory Systems)
  • WAIC 2025再发AI十大展望
  • WaitForSingleObject 函数参数影响及信号处理分析
  • SpringAI智能客服Function Calling兼容性问题解决方案
  • 中国信通院/华为:智能体技术和应用研究报告(2025)(转载)
  • 充电桩与照明“联动”创新:智慧灯杆破解新能源基建难题
  • AntFlow 1.0.0 正式发布:企业级开源工作流引擎,历经一年打磨,全面上线!
  • Nginx配置优先级问题导致静态资源404
  • 新书速览|Python数据分析师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