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的解释G1垃圾收集器
解释一下 Java 的 G1(Garbage First)垃圾收集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 类比场景:清理酒店房间的智能管家(G1)
我们把 JVM 的堆内存 比作一个很大的 酒店,里面有很多“房间”(Region),每个房间住着一些物品(对象),有的房间住的是短期住客(年轻代),有的是长期住客(老年代),有的房间已经空了。
而 G1 就是这个酒店的智能管家,它会优先清理垃圾最多的房间,因此得名 Garbage First(垃圾优先)。
🏨 堆内存是怎么被划分的?
G1 把整个堆切成很多小块,每一块叫一个 Region
,每个 Region
大小是一样的,比如 1MB。
每个 Region 可能是以下几种角色:
- Eden 区(新对象先来这里)
- Survivor 区(幸存者区)
- Old 区(长期存活的对象)
- Humongous 区(巨型对象,比如大数组)
🧠 G1 的垃圾回收流程(以酒店打扫为例)
1️⃣ 初始标记(Initial Mark)
🧍♂️ 类比:管家先记一下当前住客的“联系人”,也就是从酒店前台登记的房间出发,标记哪些房间有人。
🧠 JVM:从 GC Roots 出发,标记一部分存活对象。
- 是 Stop The World 阶段(短暂停顿)
- 这阶段也标记出 “可能有大量垃圾的 Region”,准备优先打扫
2️⃣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
🤖 类比:你在酒店正常活动时,管家在后台统计每个房间垃圾的多少,哪些房间最脏。
🧠 JVM:并发遍历对象图,统计哪些 Region 存活对象少(也就是垃圾多)
- 非 STW,后台进行
- 收集每个 Region 的“回收收益”数据(垃圾占比)
3️⃣ 最终标记(Remark)
🧽 类比:清洁管家再确认一次哪些房间变化了,确保不会错过新入住的客人。
🧠 JVM:暂停应用,完成最终标记,处理并发期间遗漏的引用。
- 是 Stop The World 阶段(比 CMS 的更短)
4️⃣ 筛选回收(Cleanup)
🧹 类比:从垃圾最多的房间开始清理(“收益”最大),比如 90% 是垃圾的房间优先清理!
🧠 JVM:选择收益最大的 Region 执行回收,并进行内存整理(压缩),避免内存碎片。
- G1 会 整理内存,把活的对象搬到一起,释放出连续的大块空间
- 不一定一次回收所有 Region,而是 增量式回收
📦 举个完整的例子:
- 堆被切成了 100 个 Region。
- 有 30 个 Eden 区(新对象),20 个 Old 区(老对象),10 个 Humongous,剩下是空闲。
- G1 后台发现有 10 个 Eden 区垃圾率高达 95%,于是就优先清理它们。
- 在回收时,G1 会把存活的对象搬到 Survivor 或 Old 区,然后清空这些 Eden 区。
- 搬运时顺便做了内存压缩,避免碎片。
✅ G1 的好处:
优点 | 说明 |
---|---|
并发收集 | 大部分阶段是并发的,减少停顿时间 |
区域化管理 | 内存碎片少、可预测性强 |
可配置最大暂停时间 | 你可以设置 -XX:MaxGCPauseMillis 来控制最大暂停时间 |
适合大内存 | 特别适合堆内存大于 4GB 的应用 |
🚫 G1 的缺点:
缺点 | 说明 |
---|---|
老年代 Full GC 性能差 | 如果内存太紧张,还会退化为 Full GC(性能下降) |
管理复杂 | 内部逻辑复杂,对调优有一定要求 |
🧩 图解(文字版)
+-----------------------------------------------------+
| 堆内存(Heap) |
| +------+------+------+-----+------+-----+---------+ |
| | Eden | Eden | Old | Hum | Surv | ... | 空闲区 | |
| +------+------+------+-----+------+-----+---------+ |
| ^ ^ ^ |
| 新生代 老年代 巨型对象 |
+-----------------------------------------------------+↑|
G1分析每个Region垃圾量,优先回收垃圾多的区域
🔚 总结一句话:
G1 是一个 会计算“哪里最脏”的智能管家,它把内存分成小块,优先打扫垃圾最多的块,并且一边收集一边整理空间,既能减少垃圾,又能防止内存碎片,非常适合大内存场景。
下面多个维度对比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 和 G1(Garbage First) 两种垃圾回收器,并说明它们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为了让你更清晰直观,我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 CMS 与 G1 收集器对比一览表
对比维度 |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 | G1(Garbage First) |
---|---|---|
✅ 适用场景 | 响应时间敏感的中小型应用 | 内存容量大、低延迟要求高的服务(如电商、金融系统) |
🧠 收集代分代 | 明确分为年轻代和老年代 | 将堆划分为多个 Region,不严格分代 |
🔄 回收方式 | 标记-清除(不会压缩) | 标记-复制+压缩(可整理内存,减少碎片) |
🕓 停顿时间 | 年轻代停顿短,老年代 STW 较长 | 停顿更短,可设置目标暂停时间 |
🔧 可配置性 | 参数较多,调优复杂 | 支持暂停时间控制(如 -XX:MaxGCPauseMillis=200 ) |
🔧 并发能力 | 多阶段并发,但容易因 CPU 紧张而退化为 Full GC | 大多数阶段并发进行,稳定性更强 |
🧹 Full GC 性能 | 性能差,容易 STW 全堆 | 整体设计避免 Full GC,但触发时也较慢 |
🧱 内存碎片 | 清除后不会整理内存,可能出现碎片 | 自动整理,空间连续性好 |
🧪 稳定性 | 比较成熟,但面临淘汰 | 更现代,JDK9 开始逐渐替代 CMS |
🚫 官方支持状态 | JDK9 后已被标记为“弃用” | 是 JDK 官方推荐的默认垃圾收集器 |
📌 总结应用场景
应用类型 | 推荐收集器 | 原因 |
---|---|---|
中小型服务端应用(如 OA 系统) | CMS | 老牌、成熟,适合对 STW 敏感但内存不大的应用 |
大型互联网平台(电商、直播等) | G1 | 内存大、对象多、GC 时间可控、可设置延迟,适合高并发请求 |
金融类系统(高可用、高性能) | G1 | 高响应要求,堆空间大,G1 的预测性和压缩整理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
启动快、运行周期短的服务 | CMS | 启动快,调优成熟,开发迭代频繁的场景 |
微服务架构 | G1 | 每个服务可以分配大内存 + G1 的灵活 Region 管理减少 STW 风险 |
🧠 总体建议(实际项目选型)
场景 | 建议 |
---|---|
JDK 8 项目,堆内存 < 4G | CMS 可用,但未来考虑迁移 |
JDK 11+ 项目 | 推荐直接使用 G1(默认选项) |
高并发、高吞吐系统 | 推荐 G1 |
内存碎片明显 | G1 更有优势,能整理内存 |
如果你现在是开发一个面向 C 端用户的高并发电商项目(比如用 Java + SpringBoot 构建微服务架构),G1 是最优选择,它能提供:
- 更低更稳定的 GC 停顿
- 内存使用效率更高
- 更好地满足 SLA 要求(99% 响应时间 < X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