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信号机制:从生活化类比到技术实现的多维度解析

目录

一、信号的基本概念

1、从生活角度理解信号机制

2、信号处理的核心特性

二、技术应用角度的信号

1、信号

2、信号的基本概念

3、信号的来源

4、Ctrl+C的信号机制

信号产生与传递过程

信号捕捉验证

3、信号的重要特性

4、实际应用场景

5、关键问题思考

为什么进程在信号处理后不退出?

这个例子说明的核心问题

生活化类比:快递配送系统

6、重要注意事项

signal函数的本质特性

前后台进程差异

信号的异步本质

7、进程关系延伸

三、Linux信号机制

1、信号概述

2、信号的记录机制(详细在后面会讲解)

3、信号的产生方式

终端交互

系统调用

硬件异常

软件条件

4、信号处理流程(详细会在后面讲解)

四、信号处理常见方式

1、默认处理方式

进程对信号的处理有三种方式:

2、信号捕捉(Catch)

3、忽略信号

4、阻塞信号

5、信号处理相关系统调用

五、信号产生方式:终端按键产生信号

1、终端按键与信号产生

示例程序

2、常用终端信号组合

1. Ctrl+C (SIGINT)

2. Ctrl+\ (SIGQUIT)

为什么会出现 (core dumped)?

3、Term与Core的区别

4、其他相关终端信号

3. Ctrl+Z (SIGTSTP)

主要功能

4. 其他特殊组合

5、核心转储注意事项

六、键盘输入与进程管理:前后台进程补充

1、组合键与键盘输入

2、前后台进程概念

前台进程

后台进程

3、前后台进程关键区别

4、进程状态转换

常见场景

5、信号与进程控制​​

​​键盘信号机制​​

​​进程关系示例​​

6、总结流程图 

7、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一、信号的基本概念

1、从生活角度理解信号机制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快递场景来类比理解操作系统中的信号机制:

  • 信号识别:就像你能够识别快递通知一样,进程具备内置的信号识别能力。即使当前没有收到信号,进程也知道该如何处理可能到来的信号(如同你知道如何处理即将到来的快递)。
  • 信号接收时机:当信号到达时(好比快递员打来电话),进程可能正在处理更重要的事务(如你在打游戏)。这时不一定要立即处理信号,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再响应。
  • 信号暂存:从收到通知到实际处理之间存在时间窗口(如你知道有快递要取但还没取的这段时间),这相当于操作系统暂时保存了信号信息。
  • 信号处理方式:实际处理信号时通常有三种选择:
  1. 执行默认动作(如开心地拆开快递使用商品)

  2. 执行自定义动作(如将零食快递转送给女朋友)

  3. 忽略信号(如将快递扔在一边继续玩游戏)

  • 信号的异步性:就像你无法预知快递员何时会打电话一样,信号到达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

2、信号处理的核心特性

通过以上类比,我们可以总结出信号处理的几个关键特性:

  • 内置识别机制:进程识别信号的能力是由内核设计者预先实现的系统特性
  • 预处理机制:信号的处理方法在信号产生前就已确定,这与你知道如何处理快递是类似的
  • 延迟处理机制:信号不一定要立即处理,系统会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响应
  • 处理流程三阶段:信号产生 → 信号保存 → 信号处理
  • 三种处理方式:默认处理(系统预设)、忽略信号、自定义处理(也称为信号捕捉)

        这个类比生动地解释了信号从产生到处理的完整生命周期,以及系统在处理信号时的各种可能情况和应对机制。理解这个类比有助于掌握操作系统信号机制的核心概念。


二、技术应用角度的信号

1、信号

        在 Linux 系统中,信号(Signal) 是一种进程间通信(IPC)机制,用于通知进程发生了某种事件或异常。信号是异步的,可以由内核、其他进程或进程自身发送。

下面的程序展示了一个简单的无限循环打印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int main()
{while (1) {printf("hello signal!\n");sleep(1);}return 0;
}

        当运行此程序时,它会不断打印"hello signal!"消息。要终止这样的死循环程序,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Ctrl+C组合键:

2、信号的基本概念

  • 作用:信号用于通知进程某个事件的发生(如终止请求、硬件异常等)。

  • 特点

    • 异步性:信号可能在任何时间点到达。

    • 轻量级:信号本身只携带少量信息(通常是信号编号)。

    • 优先级:某些信号(如 SIGKILL)会立即终止进程,无法被忽略或捕获。

3、信号的来源

  • 内核:当进程触发异常(如除零错误 SIGFPE、非法内存访问 SIGSEGV)时,内核会发送信号。

  • 其他进程:通过 kill() 系统调用发送信号(如 SIGTERM)。

  • 终端:用户按下快捷键(如 Ctrl+C 发送 SIGINTCtrl+Z 发送 SIGTSTP)。

  • 进程自身:通过 raise() 或 kill() 向自己发送信号。

4、Ctrl+C的信号机制

信号产生与传递过程

当用户按下Ctrl+C时,系统会执行以下步骤:

  1. 键盘输入产生一个硬件中断

  2. 操作系统内核接收并解释该中断为2号信号(SIGINT)

  3. 操作系统将SIGINT信号发送给当前前台进程

  4. 进程收到信号后默认终止执行

信号捕捉验证

我们可以使用signal()函数来验证这一机制。该函数原型为:

void (*signal(int signum, void (*handler)(int)))(int);

 参数说明:

  • signum:要捕捉的信号编号(一个数字)

  • handler:信号处理函数指针(参数为int,返回void),当接收到对应信号时,会调用handler方法进行回调处理,表示信号处理动作的变更。

下面代码演示了捕捉SIGINT信号(2号信号):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ignal.h>void handler(int signumber) {std::cout << "我是: " << getpid() << ", 我获得了⼀个信号: " << signumber << std::endl;
}int main() {std::cout << "我是进程: " << getpid() << std::endl;signal(SIGINT/*2*/, handler);while(true) {std::cout << "I am a process, I am waiting signal!" << std::endl;sleep(1);}return 0;
}

运行此程序后,按下Ctrl+C时:

  1. 进程不再直接退出(因为此时我们已经将2号信号的处理方式由默认改为了自定义了)

  2. 会执行我们定义的handler函数

  3. 打印出收到的信号编号

  4. 程序继续执行

这验证了Ctrl+C确实发送了2号信号给进程。

3、信号的重要特性

  1. 前后台进程区别

    • Ctrl+C产生的信号只能发送给前台进程

    • 在命令后加&可使其在后台运行

    • Shell可同时运行一个前台进程和多个后台进程

  2. 异步特性

    • 信号可能在任何时间点到达

    • 进程执行流程可能被信号中断

    • 信号处理相对于主程序是异步的

  3. 信号本质

    • 是进程间事件异步通知的一种方式

    • 属于软件中断(软中断)范畴

    • 提供了一种处理异步事件的机制

4、实际应用场景

信号机制在系统编程中有广泛应用,例如:

  • 优雅地终止进程(SIGTERM)

  • 重新加载配置文件(SIGHUP)

  • 调试程序(SIGTRAP)

  • 处理子进程终止(SIGCHLD)

理解信号机制对于开发健壮的Linux应用程序至关重要。

5、关键问题思考

为什么进程在信号处理后不退出?

        在上述示例中,进程收到SIGINT信号后没有退出,是因为我们通过signal()函数重载了信号的默认处理行为。原本操作系统对SIGINT信号的默认处理是终止进程,但当我们注册自定义处理函数后:

  1. 信号被"捕获"而非执行默认操作

  2. 控制权转移到我们的handler函数

  3. handler执行完毕后,程序继续从被中断点恢复执行

这个例子说明的核心问题

  1. 信号处理的自主性:进程可以决定如何处理特定信号,体现"我的信号我做主"的原则

  2. 信号与执行的分离:信号注册与实际触发是两个独立事件

  3. 程序控制流的可中断性:外部事件可以异步影响程序执行

生活化类比:快递配送系统

将信号处理过程类比为快递配送:

  • 你(进程):正在专心工作(执行主程序)

  • 快递员(操作系统):负责派送包裹(传递信号)

  • 快递(信号):需要你签收的特殊通知(如SIGINT)

  • 电话铃声(信号产生):快递员按门铃/打电话通知你(硬件中断)

具体流程:

  1. 你预先告诉物业(signal注册):"如果有我的快递,请先打电话通知我"

  2. 快递员到达(Ctrl+C被按下):不直接放门口(不默认终止),而是打电话

  3. 你接听电话(执行handler):确认收到快递(打印信号信息)

  4. 挂断后继续工作(返回主程序):快递处理完毕,不改变主要工作状态

6、重要注意事项

signal函数的本质特性

signal()函数具有设置但不触发的特点:

  • 只是注册了"如果收到信号X就执行Y"的规则

  • 如果信号X从未产生,处理函数Y永远不会执行

  • 类似于设置火灾报警器,但报警器本身不会引起灭火行动

前后台进程差异

  1. 前台进程

    • 独占终端控制权

    • 能接收终端产生的信号(如Ctrl+C)

    • 会阻塞Shell输入直到结束

  2. 后台进程

    • 通过&符号创建(如./program &

    • Shell可立即接受新命令

    • 不受终端信号影响

    • 输出可能干扰前台界面

  3. nohup的防护作用

    • nohup命令使进程忽略挂断信号(SIGHUP)

    • 即使终端关闭,进程仍继续运行

    • 输出默认重定向到nohup.out文件

信号的异步本质

信号的关键特性在于其不可预测性

  • 可能在任何代码点被中断

  • 处理时机不由程序控制

  • 类似于接听意外来电,可能打断任何正在进行的工作

  • 要求信号处理函数必须设计为可重入(避免使用非线程安全函数)

7、进程关系延伸

虽然进程间关系(如父子进程、进程组等)将在网络部分详细讨论,但信号机制已经体现出:

  • 操作系统作为进程管理者角色

  • 进程间的独立性(各自信号处理)

  • 通过信号的简单协作能力

这种机制为后续理解更复杂的进程通信(IPC)奠定了基础。


三、Linux信号机制

1、信号概述

        在Linux系统中,信号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用于通知进程发生了某种事件。我们可以使用kill -l命令查看系统支持的信号列表:

kill -l

信号主要分为两类:

  1. 标准信号(1-31号):传统的UNIX信号,每个信号有特定的预定义含义

  2. 实时信号(34-64号):较新的信号,支持排队和携带附加信息

        每个信号都有⼀个编号和⼀个宏定义名称,这些宏定义可以在signal.h中找到。例如其中有定义 #define SIGINT 2  

        编号34以上的信号属于实时信号,仅讨论编号34以下的信号(实时信号不在讨论范围内)。这些信号的触发条件、默认处理动作等信息均可通过man 7 signal命令查阅详细说明。

下面这个表在Standard signals部分:

2、信号的记录机制(详细在后面会讲解)

当进程接收到信号时,系统通过以下方式记录该信号:

  1. 进程控制块(PCB)存储:每个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体中包含信号相关信息

  2. 信号位图表示使用32位的位图(signalblocked位图)来跟踪信号状态

    • 位图的位置对应信号编号(如第6位对应SIGABRT)

    • 位图的值表示信号是否到达(1)或未到达(0)

  3. pending队列:对于实时信号,系统维护一个队列来存储多个到达的相同信号

3、信号的产生方式

        信号的产生本质上是操作系统修改目标进程PCB中的信号位图。信号只能由操作系统发送,但触发方式多样:

  1. 终端交互

    • Ctrl+C 产生SIGINT(2)

    • Ctrl+\ 产生SIGQUIT(3)

    • Ctrl+Z 产生SIGTSTP(20)

  2. 系统调用

    • kill():向指定进程发送信号

    • raise():向当前进程发送信号

    • alarm():设置定时器,到期产生SIGALRM(14)

    • abort():产生SIGABRT(6)使程序异常终止

  3. 硬件异常

    • 段错误(访问非法内存)产生SIGSEGV(11)

    • 浮点异常产生SIGFPE(8)

    • 总线错误产生SIGBUS(7)

  4. 软件条件

    • 子进程终止时向父进程发送SIGCHLD(17)

    • 管道读端关闭后写端收到SIGPIPE(13)

    • 定时器到期产生SIGALRM(14)

4、信号处理流程(详细会在后面讲解)

当信号产生后,操作系统会:

  1. 检查目标进程的信号屏蔽字(blocked位图)

  2. 若信号未被阻塞,则修改pending位图或加入实时信号队列

  3. 在进程从内核态返回用户态前检查并处理未决信号

  4. 根据信号处理方式(默认、忽略或自定义)执行相应操作

        理解Linux信号机制对于系统编程和进程管理至关重要,它是实现进程间异步通知和异常处理的基础机制。


四、信号处理常见方式

在Linux/Unix系统中,进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主要方式来处理接收到的信号:

1、默认处理方式

每个信号都有其预设的默认处理动作。这些默认动作通常包括:

  • 终止进程(Term)

  • 终止并生成核心转储文件(Core)

  • 忽略信号(Ign)

  • 暂停进程(Stop)

  • 继续被暂停的进程(Cont)

可以通过man 7 signal命令查看Linux系统中所有信号的默认处理动作(往下面翻):

进程对信号的处理有三种方式:

  1. 默认行为:执行系统预定义的操作(如终止、暂停、忽略等)。

  2. 忽略信号:通过 signal(SIGINT, SIG_IGN) 或 sigaction() 显式忽略信号。

  3. 自定义处理:注册信号处理函数(回调函数),在信号到达时执行自定义逻辑。

2、信号捕捉(Catch)

进程可以提供一个自定义的信号处理函数(signal handler),要求内核在处理该信号时:

  1. 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

  2. 执行注册的处理函数

  3. 处理完成后返回被中断的代码继续执行

这种机制允许程序对特定信号做出定制化响应,例如:

  • 处理SIGTERM信号以优雅地关闭程序

  • 捕获SIGCHLD信号来回收子进程

  • 使用SIGALRM实现超时机制

3、忽略信号

        进程可以显式地忽略某些信号(SIGKILL和SIGSTOP除外,这两个信号不能被捕获或忽略)常见的忽略场景包括:

  • 忽略SIGPIPE信号以避免因管道破裂导致的意外终止

  • 忽略SIGINT信号以防止用户通过Ctrl+C中断程序

  • 后台进程通常忽略终端产生的SIGHUP信号

4、阻塞信号

除了上述三种基本处理方式外,进程还可以选择暂时阻塞(block)某些信号:

  • 被阻塞的信号将保持挂起状态,直到解除阻塞

  • 这种机制常用于保护关键代码段不被信号中断

  • 信号处理函数执行期间,系统会自动阻塞同类型信号以防止重入

5、信号处理相关系统调用

Linux提供了多种管理信号处理的系统调用和库函数:

  • signal():简单的信号处理接口(已逐渐被sigaction取代)

  • sigaction():更强大灵活的信号处理设置

  • sigprocmask():设置信号掩码以阻塞/解除阻塞信号

  • sigpending():检查被阻塞的挂起信号

  • pause():主动挂起进程等待信号

        理解这些信号处理机制对于编写健壮的Linux应用程序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处理进程间通信、异常情况和资源清理等方面。


五、信号产生方式:终端按键产生信号

1、终端按键与信号产生

        在Linux终端环境中,特定的键盘组合可以产生信号来中断或终止正在运行的程序。最常见的例子是通过Ctrl+C终止一个运行中的进程。

示例程序

考虑以下无限循环的C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int main()
{while (1) {printf("hello signal!\n");sleep(1);}return 0;
}

2、常用终端信号组合

1. Ctrl+C (SIGINT)

  • 信号编号: 2

  • 信号名称: SIGINT (Interrupt from keyboard)

  • 默认动作: Term (终止进程)

  • 行为特点: 优雅地终止进程,允许程序进行清理工作

2. Ctrl+\ (SIGQUIT)

  • 信号编号: 3

  • 信号名称: SIGQUIT (Quit from keyboard)

  • 默认动作: Core (终止并核心转储)

  • 行为特点:

    • 不仅终止进程,还会生成核心转储文件(core dump)

    • 通常用于调试目的,可以保留程序崩溃时的内存状态

        但是一般来说上面的运行结果是没有core dumped这个提示的才对,但是经过发现并没有 core 或 core.<pid> 文件,说明只是提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 (core dumped)

即使 ulimit -c 0,以下情况仍可能导致系统提示 (core dumped)(但实际不会生成 core 文件):

  • 某些 Linux 发行版的默认行为:部分系统(如 Ubuntu、CentOS 的某些版本)在收到 SIGQUIT 信号时,总是显示 (core dumped),即使未真正生成 core 文件。这是一个误导性的提示。

3、Term与Core的区别

特性Term (如SIGINT)Core (如SIGQUIT)
进程终止
核心转储不生成生成core文件
典型用途正常终止程序调试和诊断
文件生成生成core.pid文件
退出状态正常终止表示异常终止

4、其他相关终端信号

3. Ctrl+Z (SIGTSTP)

  • 信号编号: 20

  • 信号名称: SIGTSTP (Stop typed at terminal)

  • 默认动作: 暂停进程

  • 行为特点: 将进程挂起至后台,可通过fg命令恢复(对应作业编号)

    jobs 是 Linux/Unix 系统中用于查看和管理当前 shell 会话中后台作业(jobs)的内置命令,特别是在使用 Ctrl+Z 暂停进程或使用 & 将进程放到后台运行后非常有用。

主要功能

  1. 列出当前 shell 会话中的所有后台作业

  2. 显示作业的状态(运行中、已停止、已终止等)

  3. 提供作业编号(job number),用于后续管理

4. 其他特殊组合

  • 某些终端可能支持其他组合键产生不同信号

  • 可通过stty -a命令查看当前终端的键盘绑定

    stty -a

5、核心转储注意事项

1. 检查当前 core dump 设置

ulimit -c
  • 如果输出是 unlimited,表示 core dump 已开启,允许生成任意大小的 core dump 文件。

  • 如果输出是 0,表示 core dump 被禁用。

2. 临时开启 core dump(仅当前终端会话有效)

ulimit -c unlimited

此命令仅对当前 Shell 会话有效,关闭终端后失效。

        从 ulimit -a 输出来看,core file size 的值为 unlimited,这意味着 core dump 功能是开启的,并且允许生成任意大小的 core dump 文件:

3. 临时关闭core文件(当前会话有效)

ulimit -c 0

4. core文件默认可能被禁止,需要管理员权限开启

5. core文件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应注意处理

理解这些信号产生方式对于程序开发和系统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处理程序异常和调试时。


六、键盘输入与进程管理:前后台进程补充

1、组合键与键盘输入

        键盘组合键(如Ctrl+C、Ctrl+Z等)是重要的系统交互方式,它们通过键盘输入产生特定信号来控制系统进程。

2、前后台进程概念

前台进程

  • 直接与用户终端关联的进程

  • 能够从键盘获取标准输入

  • 示例:./XXX(直接运行)

  • 特点:

    • 会占用当前终端

    • 能够接收键盘产生的信号(如Ctrl+C)

    • 同一终端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前台进程

后台进程

  • 不与用户终端直接交互的进程

  • 示例:./YYY &(在命令后加&符号)

  • 特点:

    • 无法从标准输入获取内容

    • 不响应键盘产生的信号

    • 可以在后台继续运行而不占用终端

    • 一个终端可以有多个后台进程

3、前后台进程关键区别

  1. 输入处理

    • 前台进程:能从键盘获取标准输入

    • 后台进程:无法从标准输入获取内容

  2. 信号响应

    • 前台进程:能接收键盘产生的信号(如Ctrl+C)

    • 后台进程:默认不响应键盘信号

  3. 数量限制

    • 前台进程:同一终端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

    • 后台进程:可以同时存在多个

4、进程状态转换

常见场景

  1. 孤儿进程

    • 当父进程先退出时,子进程会成为孤儿进程

    • 孤儿进程会被init进程接管

    • 自动转为后台进程,无法用Ctrl+C终止

  2. 前后台切换

    • jobs:查看所有后台任务

    • fg %任务号(跟上面用到的直接使用任务号一致):将特定后台进程提到前台

    • Ctrl+Z:将当前前台进程暂停并切换到后台

    • bg %任务号(同上):让暂停的后台进程恢复运行

5、信号与进程控制​

  1. ​键盘信号机制​

    • 仅前台进程可接收键盘信号(如 Ctrl+C 发送 SIGINTCtrl+Z 发送 SIGTSTP)。
    • 后台进程需通过 kill 命令手动发送信号终止。
  2. ​进程关系示例​

    • ​Shell 进程​​:始终为前台进程(如 bash)。
    • ​子进程​​:
      • 若以前台方式启动(./testsig),继承父进程的前台状态。
      • 若以后台方式启动(./testsig &),独立于键盘输入。

6、总结流程图 

7、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1. 当运行./testsig &时,该进程会作为后台进程运行

  2. 使用Ctrl+C只能终止前台进程,对后台进程无效

  3. 后台进程仍可以向标准输出打印信息(除非重定向)

  4. 终端关闭时,所有关联的后台进程通常会被终止(除非使用nohup等方式)

理解前后台进程的区别和转换机制,对于有效管理Linux/Unix系统中的进程至关重要。

http://www.dtcms.com/a/305826.html

相关文章:

  • rabbitmq--默认模式(点对点)
  • android-PMS-包加载的顺序
  • eBPF 赋能云原生: WizTelemetry 无侵入网络可观测实践
  • Ubuntu22.04.1搭建php运行环境
  • 【C++】类和对象(中)拷贝构造、赋值重载
  • 【目标检测】d-fine模型部署
  • 【25届数字IC秋招总结】面试经验12——海康威视
  • 【Kubernetes 指南】基础入门——Kubernetes 201(一)
  • 常见的其他安全问题
  • GitPython01-依赖排查
  • 大模型对比评测:Qwen2.5 VS Gemini 2.0谁更能打?
  • 制造业企业大文件传输的痛点有哪些?
  • JavaScript和小程序写水印的方法示例
  • github-idea新建文件就要弹窗提醒-如何关闭-2025.7.30
  • RustDesk 使用教程
  • 【C#】DevExpress.XtraEditors.MemoEdit memoEditLog控件讲解
  • Linux的小程序——进度条
  • 相亲小程序匹配与推荐系统模块搭建
  • 元码智能“大眼睛”机器人首发,智启生活新纪元!
  • Netty的Http解码器源码分析
  • Tdesign-React 模板面包屑如何放到 Header头部
  • 深度学习:预训练和warm up的区别
  • React 开发中遇见的低级错误
  • 线性代数常见的解题方法
  • JS中defineProperty/Proxy 数据劫持 vue3/vue2双向绑定实现原理,react 实现原理
  • 在 React + Ant Design 项目中实现文字渐变色
  • 技术速递|GitHub Copilot 的 Agent 模式现已全面上线 JetBrains、Eclipse 和 Xcode!
  • 国产化再进一步,杰和科技推出搭载国产芯片的主板
  • Unity UI的未来之路:从UGUI到UI Toolkit的架构演进与特性剖析(5)
  • JavaScript数据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