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计算机网络摘星题库800题笔记

第1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考点1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

题组闯关

1.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 )。
A. 客户机
B. 服务器
C. 操作系统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1.【参考答案】D
【解析】从物理上看,计算机网络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组成。客户机是用户访问网络的出入口,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服务器是提供服务、存储信息的设备,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 P2P 模式下,服务器不一定是固定的某台机器,但在网络中一定存在充当服务器角色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数据库,在一个网络上,可能没有数据库系统,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可以没有的。

2.近年来,“三网” 融合试点工作在我国多个城市陆续展开,这里所说的 “三网” 不包括的是 ( )。
A. 电信网络
B. 有线电视网
C. 无线传感网
D. 计算机网络

2.【参考答案】C
【解析】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络。

3.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 )。
A. 共享资源
B. 精度高
C. 运算速度高
D. 内存容量大

3.【参考答案】A
【解析】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也是其最突出的优点。

真题实战

1.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的是 ( )。 【沈阳工业大学 2016 年】
Ⅰ. 差错控制 Ⅱ. 路由选择 Ⅲ. 分布式处理 Ⅳ. 传输控制
A.Ⅰ、Ⅱ、Ⅳ
B.Ⅰ、Ⅲ、Ⅳ
C.Ⅰ、Ⅳ
D.Ⅲ、Ⅳ

1.【参考答案】A
【解析】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数据通信,包括连接控制、传输控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路由选择和多路复用等子功能。选项 Ⅰ、Ⅱ、Ⅳ 都属于数据通信最基本的功能。选项 Ⅲ 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之一,但不是最基本的功能,所以选项 A 为正确答案。

2.Internet 网络体系结构具有良好扩充性的主要原因是它 ( )。 【四川大学 2012 年】
A. 基于星型结构,节点之间无依赖性
B. 基于环型结构,节点之间无依赖性
C. 基于树型结构,具有层次性和单向依赖性
D. 基于客户机 / 服务器结构,具有单向依赖性

2.【参考答案】C
【解析】在整个体系结构上,Internet 采用的是树型组织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层次性和单向依赖性,易于扩充。

考点2 计算机网络分类

题组闯关

1.在下列交换方式中,数据传输延迟最小的是 ( )。
A. 报文交换
B. 电路交换
C. 分组交换
D. 信元交换

1.【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 3 种交换方式的性能。选项中的信元交换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结合了电路交换技术延迟小和分组交换技术灵活的优点,主要应用于异步传输模式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时延小,而电路交换虽然建立连接的时延较长,但在数据传输时独占链路,实时性更好,传输时延最小。故选 B。

2.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 ( )。
A. 局域网和广域网
B. 环形网和总线网
C. 双绞线网和光纤网
D. 基带网和宽带网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不同的分类。选项 A 的分类依据是网络的地理(作用)范围,选项 B 的分类依据是网络的拓扑结构,选项 C 的分类依据是网络的传输介质,选项 D 的分类依据是通信方式。所以选项 B 为正确答案。

3.有 n 个节点的星型拓扑结构中,有 ( ) 条物理链路。
A. n - 1
B. n
C. n + 1
D. n + 2

3.【参考答案】A
【解析】值得注意的是,星型结构不是两两相连,也不是类似于五角星的结构,而是需要一个中枢点与其他的点相连,对于 n 个节点,减去一个中枢点,其他的就是连接线的个数,考生要注意细节知识点。

真题实战

1.目前的 100M/1000M 以太网是最常见的网络,它采用的拓扑结构是 ( )。 【南京大学 2016 年】
A. 树形拓扑
B. 星形拓扑
C. 总线拓扑
D. 环形拓扑

1.【参考答案】B
【解析】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其中通信子网的结构决定了网络的拓扑结构。早期的以太网采用总线结构,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技术和经济)决定的。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专用芯片的发展使得星形结构的集中式网络可以做得既便宜又可靠,另外加上可靠性高且受干扰小的光纤在通信子网中的普遍使用,使得星形结构的集中式网络又成了 100M/1000M 以太网的首选拓扑。所以选项 B 为正确答案。

2.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不包括 ( )。 【沈阳工业大学 2016 年】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运输层

2.【参考答案】D
【解析】考点为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层结构。从功能组成上看,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通信子网包括 OSI 参考模型的最下面三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运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通信子网的细节(如网络拓扑、路由协议等),它使应用进程看见的就是好像在两个传输层实体之间存在的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道,因此在通信子网上没有运输层,运输层只存在通信子网以外的主机中。所以选项 D 为正确答案。

3.与总线型网络相比,星型网络的最大优点是 ( )。 【武汉大学 2012 年】
A. 易于管理
B. 可靠性强
C. 信道利用率高
D. 总体传输性能好

3.【参考答案】B
【解析】因为总线型网络中,总线单点故障会造成这个网络不通,故星型网络的可靠性更高,选 B。

§1.2 计算机性能指标

题组闯关

1.主机甲通过 1 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 5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 5kb 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 1 个大小为 6Mb(1M = 10⁶)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
A. 1200ms、1201ms
B. 2400ms、1201ms
C. 1201ms、1200ms
D. 2400ms、1200ms

1.【参考答案】B
【解析】题目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由题设可知,采用报文交换(不进行分组)时,由公式: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b)/ 发送速率(b/s)可知,主机甲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 6Mb/5Mbps = 1200ms,路由器转发此报文的时延也是 1200ms,完成报文传输共计 2400ms。当采用分组交换(进行分组)时,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 5kb/5Mbps = 1ms,接收一个报文的时延也是 1ms,但是在发送第二个报文时,第一个报文已经开始接收。共计有 1200(6Mb/5kb)个分组,所以,总时间为发送报文的时间加上最后一个报文的接收时间,即 1200 + 1 = 1201ms。所以选项 B 为正确答案。

2.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之间的关系是( )。
A. 没有关系
B. 反比
C. 正比
D. 无法确定

2.【参考答案】A
【解析】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而链路带宽仅能衡量发送时延,所以说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之间没有关系。故选 A。

3.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 10ms,带宽为 5Mbp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
A. 2×10⁴bit
B. 4×10⁴bit
C. 5×10⁴bit
D. 8×10⁴bit

3.【参考答案】C
【解析】时延带宽积是传播时延(s)和带宽(b/s)的乘积,即,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将题中有关参数代入公式可知,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信道带宽 = 10×10⁻³×5×10⁶bit = 5×10⁴bit,注意这里的单位换算。所以选项 C 为正确答案。

4.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 2×10⁸m/s,媒体的长度为 200km,则当数据率为 10Mb/s 时在该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为( )。
A. 1000
B. 2000
C. 10000
D. 5000

4.【参考答案】C
【解析】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数据等于传播时延和数据率之积。传播时延等于媒体长度除以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将题中有关数据代入可知,传播时延 = 200km/(2×10⁸m/s) = 10⁻³s,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 = 10⁻³s×10Mb/s = 10000bit。所以选项 C 为正确答案。

5.( )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
A. 带宽、吞吐量
B. 时延带宽积
C. 往返时间
D. 可扩展性

5.【参考答案】D
【解析】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6.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是 20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1×10⁸m/s,线路的带宽是 10kbps,现在发送一个 3KB 的数据包,那么需要( )使得接收方收到数据。
A. 2.6s
B. 2.4s
C. 3.6s
D. 3.4s

6.【参考答案】A
【解析】数据发送的时延分为发送时延和传输延时。其中,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b)/ 发送速率(b/s),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s)/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在题目中数据帧长度为 3KB 即 3000×8bit,线路的带宽是 10kbps,即数据发送速率为 10×1000b/s,信道长度即两站点之间的距离为 20000km(即 20000×1000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1×10⁸m/s。将这些数据代入计算公式,发送延时为 3000×8/10000 = 2.4(s)。传播延时为 20000000/100000000 = 0.2(s),所以总共需要 2.4s + 0.2s = 2.6s 来传输该数据包。所以选项 A 为正确答案。

真题实战

1.假设 OSI 参考模型的应用层欲发送 400B 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外其他各层在封装 PDU 时均引入 20B 的额外开销,则应用层的数据传输效率约为( )。 【全国统考 2017 年】
A. 80%
B. 83%
C. 87%
D. 91%

1.【参考答案】A
【解析】考点为 OSI 参考模型。OSI 参考模型共分 7 层,除物理层和应用层外,还剩 5 层。它们会向 PDU 引入 20B×5 = 100B 的额外开销。应用层是最顶层,因此其数据传输效率为 400B/(400 + 100)B = 80%,所以选项 A 为正确答案。

2.【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分组携带的数据长度为 980B,文件长度为 980000B,需拆分为 1000 个分组,加上头部后,每个分组大小为 1000B,总共需要传送的数据量大小为 1000×1000B = 1MB。由于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同,因此文件传输经过最短路径时所需时间最少,如题中图示最短路径为经过 2 个分组交换机。当 t = 1M×8/100Mbps = 80ms 时,H1 发送完最后一个 bit;注意这里 1MB 需要把字节换算为比特(1B = 8b),即 1MB = 1M×8b。由于传输延时,当 H1 发完所有数据后,其中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 2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在两次转发完成后,所有分组均到达目的主机。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t₀ = 1K×8b/100Mbps = 0.08ms,其中 1K×8b 为分组的大小。所以,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等待延时的情况下,当 t = 80ms + 2t₀ = 80.16ms 时,H2 接收完文件,即所需的时间至少为 80.16ms。故选项 C 为正确答案。

3.在链路上产生的时延称为 ( )。 【四川大学 2015 年】
A. 发送时延
B. 传输时延
C. 传播时延
D. 处理时延

3.【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区别,传输时延也称发送时延。可以用公交车的例子来打比方。传输时延好比公交车开到站台前,站台上等候该公交的乘客从第一个上车到最后一个上车结束所花的时间便是传输时延;而公交车载着乘客从这一站开到下一站的路上所花的时间就是传播时延。而在网络结构中,我们把数据发送到传播媒介上的过程便是乘客上车的过程;而数据通过电磁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在传播媒介上进行传播所花的时间便是传播时延。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考点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题组闯关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网络模型进行分层的目标的是 ( )。
A. 提供标准语言
B. 定义功能执行的方法
C. 定义标准界面
D. 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

1.【参考答案】B
【解析】该题变相考查哪一项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描述的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它不应该包括各层协议及功能的具体实现细节(定义功能执行方法)。这些内部实现细节应该由工作人员完成,我们并不需要知道。所以选项 B 为正确答案。选项 A 和 C 能够促进标准化工作,选项 D 降低了整个问题的复杂度,都是分层的目标,也是分层结构的好处。

2.协议是指在 ( ) 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或约定。
A. 同一节点的上下层
B. 不同节点
C. 相邻实体
D. 不同节点对等实体

2.【参考答案】D
【解析】协议是为对等层实体之间进行逻辑通信而定义的规则的集合。

真题实战

1.下列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7 年】
A. 网络协议中的语法涉及的是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有关的控制信息
B. 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n 层是 n + 1 层的用户,又是 n - 1 层的服务提供者
C. OSI 参考模型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D. OSI 和 TCP/IP 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和无连接通信

1.【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中的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和信号电平等;语义则涉及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和做出何种响应。选项 A 混淆了语法和语义涉及的内容,所以错误。因为在网络分层结构中,中间层的实体不仅要使用相邻下一层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定义的功能,还要向相邻上一层提供本层的服务,即下层向相邻上层提供服务,即 n 层是 n - 1 层的用户,又是 n + 1 层的服务提供者,所以选项 B 错误。对于 OSI 参考模型,网络层支持面向连接和无连接通信,而 TCP/IP 模型中的网络层仅支持无连接通信,所以选项 D 错误。在 OSI 中,采用了三级抽象,即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说明,所以选项 C 为正确答案。

2.OSI 模型中的实体指的是 ( )。 【四川大学 2015 年】
A. 实现各层功能的规则
B. 每一层中实现该层功能的软件或硬件
C. 上下层之间进行交互时所要的信息
D. 同一节点中,相邻两层相互作用的地方

2.【参考答案】B
【解析】实体是每一层中实现该层功能的软件和硬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一层次中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协议包含了三个要素,分别是语法、语义和时序。该题是基本概念题,请考生不要混淆。

考点2 网络协议

题组闯关

1.在计算机网络中,要保证信息能够在计算机或终端之间正确地传送,必须按照 ( ) 来互相通信。
A. 信息交换方式
B. 网卡
C. 传输装置
D. 网络协议

1.【参考答案】D
【解析】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计算机或终端之间能够正确传送信息,必须按照网络协议来互相通信。

2.网络协议的主要三个要素中,不包括 ( )。
A. 语法
B. 同步
C. 规则
D. 语义

2.【参考答案】C
【解析】(1) 语义。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响应。
(2)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3) 时序。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也可称为 “同步”)。

真题实战

1.网络协议的主要要素为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6 年】
A. 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 数据格式、控制信息、时序
C. 语法、语义、时序
D. 编码、控制信息、数据格式

1.【参考答案】C
【解析】考点为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语法、语义和同步(也称时序),所以选项 C 正确。选项 A 中的数据格式、编码和信号电平是协议语法的内容;选项 B 中的数据格式和控制信息是语法和语义内容的一部分;选项 D 中的编码属于语法的一部分,控制信息属于语义。选项 A、B 和 D 都是协议三要素的一部分内容,不全面,所以错误。

2.下列有关网络协议的描述,正确的是 ( )。 【武汉大学 2015 年】
A. 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可以看出,一个协议是可以分层的
B. 协议是控制同一系统中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C. 协议数据单元就是报文或报文段
D. 简单地说,协议就是通信实体需要遵守的通信规则

2.【参考答案】D
【解析】一个协议只能存在于模型的某一层,不能出现在多层。协议是控制不同系统中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数据单元分别是:报文;报文段;分组;帧;bit 流。

考点 3 服务

题组闯关

1.( ) 不属于 Internet 服务质量(QoS)保证模型。
A. IntServ
B. MPLS/RSVP
C. IPSec
D. DiffServ

2.( ) 不是面向连接的。
A. 虚电路
B. 基于电路交换的电话通信
C. X.25 协议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D. TCP/IP 协议簇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真题实战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下层的目的是向上一层提供 ( )。 【重庆邮电大学 2019 年】
A. 协议
B. 服务
C. 规则
D. 数据包

考点 4 接口

题组闯关

1.OSI 参考模型所涉及的三个主要概念是 ( )。
A. 子网、层次、端口
B. 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C. 结构、模型、交换
D. 服务、接口、协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网络层的协议是网络层内部处理数据的规定
B. 接口实现的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
C. 在应用层与网络层之间的接口上交换的是包
D. 上一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就是下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

真题实战

在 OSI 的术语中,同层实体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为 ( )。 【重庆大学 2011 年】
A. 接口数据单元
B. 服务数据单元
C. 协议数据单元
D. 访问数据单元

§1.4 OSI RM 模型

考点 1 物理层

题组闯关

1.在两个系统之间传递数据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中没有参与数据封装的是 ( )。
A. 表示层
B. 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层

2.当数据由端系统 A 传至端系统 B 时,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 ( )。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应用层
D. 表示层

真题实战

在对 OSI 参考模型中第 n 层与 n + 1 层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四川大学 2018 年】
A. 第 n - 1 层为第 n 层提供服务
B. 第 n 层和 n + 1 层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C. 第 n 层利用 n + 1 层提供的服务为 n - 1 层提供服务
D. 第 n + 1 层为从 n 层接收的数据添加一个头部

考点 2 数据链路层

题组闯关

OSI 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中,自底向上各个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为 ( )。
A. 比特流,帧,数据分组,报文段
B. 帧,报文段,数据分组,比特流
C. 比特流,数据分组,帧,报文段
D. 帧,数据分组,报文段,比特流

真题实战

1.网络传输中对比特流进行封装成帧并保证透明传输,在 OSI 体系中是由哪一层实现 ( )。 【四川大学 2015 年】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2.在 ISO/OSI 参考模型中,实现两个相邻结点间流量控制功能的是 ( )。 【全国统考 2022 年】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考点 3 网络层

题组闯关

1.路由器工作在 OSI 模型的哪 (些) 层 ( )。
A.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B.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D. 网络层和传输层

2.在 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最后一个提供相邻节点间通信的层次是 ( )。
A. 网络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数据链路层

真题实战

1.在 OSI 七层协议体系中,路由交换主要是下列哪一层的功能 ( )。 【南京大学 2017 年】
A. 网络层
B. 会话层
C. 传输层
D. 数据链路层

2.在 TCP/IP 参考模型中,由传输层相邻的下一层实现的主要功能是 ( )。 【全国统考 2021 年】
A. 对话管理
B. 路由选择
C. 端到端报文段传输
D. 节点到节点流量控制

考点 4 传输层

题组闯关

1.在 OSI 模型中,以下哪个层次可以认为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之间的中间层次 ( )。
A. 网络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2.在 OSI 模型中,完成多路复用的是 ( )。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真题实战

1.UDP 协议属于七层参考模型中的 ( )。 【北京邮电大学 2016 年】
A. 会话层
B. 传输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互联网层

2.在 OSI 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 )。 【全国统考 2014 年】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络层

3.在 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 )。 【全国统考 2009 年】
A. 数据链路层
B. 传输层
C. 应用层
D. 会话层

考点 5 高层

题组闯关

1.在 OSI 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 )。
A. 数据加密解密
B. 路由选择
C. 可靠传输
D. 拥塞控制

2.使用浏览器访问 WWW 服务器上某公司的主页地址时,在该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封装和转换的步骤是 ( )。
A. 比特流、IP 分组、报文、帧、数据
B. 报文、数据、帧、IP 分组、比特流
C. 数据、IP 分组、报文、帧、比特流
D. 数据、报文、IP 分组、帧、比特流

3.以下关于 OSI 参考模型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 OSI 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
B. OSI 参考模型定义了各层所包含的可能的服务
C. OSI 参考模型作为一个框架,协调组织各层协议的制定
D. OSI 参考模型定义了各层接口的实现方法

4.一台网络打印机在打印时,突然收到一个错误的指令要打印从头回到本行的开始位置,这个差错发生在 OSI 模型中的 ( )。
A. 传输层
B. 表示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

5.当进行文本文件传输时,可能需要进行数据压缩。在 OSI 模型中完成这一工作的是 ( )。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真题实战

1.OSI 参考模型的第五层(自下而上)完成的主要功能是 ( )。 【全国统考 2019 年】
A. 差错控制
B. 路由选择
C. 会话管理
D. 数据表示转换

2.以下哪一项较好地定义了封装 ( )。 【南京大学 2013 年】
A. 对数据进行分段以便它在网络中连续地流动
B. 对数据进行压缩以便传输得更快
C. 对数据进行分组以便一些数据能放在一起
D. 把数据打包在一个特定的协议报头中

3.以下说法中,关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 N 层 PDU 和 N + 1 层 SDU 的关系正确的是 ( )。 【武汉大学 2014 年】
①一个 N + 1 层的 SDU 可封装在一个 N 层的 PDU 中
②多个 N + 1 层的 SDU 可封装在一个 N 层的 PDU 中
③一个 N + 1 层的 SDU 可分片封装在多个 N 层的 PDU 中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1.5 TCP/IP 模型

考点 1 网络接口层

题组闯关

相对于 OSI 的七层参考模型的低四层,TCP/IP 协议集内对应的层次有 ( )。
A. 传输层、网际层(或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
B. 传输层、网际层(或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C. 会话层、网际层(或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
D. 传输层、网际层(或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真题实战

TCP/IP 模型由哪几个层次组成 ( )。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年】
A. 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B. 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应用层
C.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D.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考点 2 网络层

题组闯关

TCP/IP 体系结构中的 TCP 和 IP 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 )。
A. 链路层服务和互连网络层服务
B. 互联网网络层服务和传输层服务
C. 传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
D. 传输层服务和互连网络层服务

真题实战

1.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 )。 【全国统考 2011 年】
A.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 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 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2.TCP/IP 体系结构中与 ISO/OSI 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对应的是 ( )。 【重庆邮电大学 2013 年】
A. 网络接口层
B. 传输层
C. 互联层
D. 应用层

考点 3 传输层

题组闯关

相对于 OSI 的七层参考模型的低四层,TCP/IP 协议集内对应的层次有 ( )。
A. 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
B. 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口层
C. 传输层、互联网层、ATM 层和物理层
D. 传输层、网际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考点 4 应用层

题组闯关

TCP/IP 协议有多少层 ( )。
A. 3
B. 4
C. 5
D. 6

§1.6 简答题

题组闯关

1.在下列情况下,计算传送 2000KB 文件所需要的总时间,即从开始传送时起直到文件的最后一位到达目的地为止的时间。假定往返时间 RTT 是 100ms,一个分组是 2KB(即 2048 字节)的数据,在开始传送整个的文件数据之前进行的起始握手过程需要 2×RTT 的时间。

(1) 带宽是 2Mbps,数据分组可连续发送;

(2) 带宽是 2Mbps,但在结束发送每一个数据分组之后,必须等待一个 RTT 才能发送下一个数据分组;

(3) 带宽是无限大的值,即我们取发送时间为 0,并且在等待每个 RTT 后可发送多达 10 个分组;

(4) 带宽是无限大的值,在紧接起始握手后我们可以发送一个分组,此后,在第一次等待 RTT 后可发送21个分组,在第二次等待 RTT 后可发送22个分组…… 在第 n 次等待 RTT 后可发送2n个分组。

2.长度为 180 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 20 字节的 TCP 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 20 字节的 IP 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 18 字节。

(1) 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

(2)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 1800 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3.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1×108m/s,媒体长度分别为:

(1) 20cm(网络接口卡);

(2) 200m(局域网);

(3) 100km(城域网);

(4) 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 2Mb/s 和 10Gb/s 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4.在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 x 和(p+h)(bit),其中 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 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 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 k 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 b(b/s),但传播时延和节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 p 应取为多大?

真题实战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试着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s;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Gb/s。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何种结论? 【沈阳农业大学 2017 年】

第2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概述

题组闯关

1.采用以下哪种设备,可以使数字信号传输得更远 ( )。
A. 放大器
B. 中继器
C. 网桥
D. 路由器

2.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两个网段可以在物理层进行互联 ( )。
A. 数据传输率和数据链路层协议都相同
B. 数据传输率和数据链路层协议都不相同
C. 数据传输率相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不相同
D. 数据传输率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

真题实战

1.100BaseT 快速以太网使用的导向传输介质是 ( )。 【全国统考 2019 年】
A. 双绞线
B. 单模光纤
C. 多模光纤
D. 同轴电缆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层接口规范定义范畴的是 ( )。 【全国统考 2018 年】
A. 接口形状
B. 引脚功能
C. 物理地址
D. 信号电平

3.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 ( )。 【全国统考 2012 年】
A. 机械特性
B. 功能特性
C. 过程特性
D. 电气特性

4.如果某个物理层协议要求采用 - 25V ~ - 5V 这个范围的电压表示 0,则这样的描述属于 ( )。 【重庆大学 2015 年】
A. 机械特性
B. 电气特性
C. 功能特性
D. 规程特性

5.无法隔离冲突域的网络互联设备是 ( )。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年】
A. 路由器
B. 交换机
C. 集线器
D. 网桥

6.在互联网设备中,工作在物理层的互联设备是 ( )。 【沈阳工业大学 2016 年】
Ⅰ. 集线器 Ⅱ. 交换机 Ⅲ. 路由器 Ⅳ. 中继器
A. Ⅰ、Ⅱ
B. Ⅱ、Ⅳ
C. Ⅰ、Ⅳ
D. Ⅲ、Ⅳ

§2.2 通信基础

考点 1 基本术语

题组闯关

1.传输计算机内的文件可用的信号形式有 ( )。
A. 微波信号
B. 脉冲信号
C. 红外线信号
D. A、B、C 都可以

2.以下为数字数据的是 ( )。
A. 声音
B. 电视视频
C. 气压值
D. 硬盘保存的图像文件

真题实战

若下图为 10BaseT 网卡接收到的信号波形,则该网卡收到的比特串是 ( )。 【全国统考 2013 年】


A. 00110110
B. 10101101
C. 01010010
D. 11000101

考点 2 信息速度

题组闯关

1.某通讯线路每 10ms 采样一次,每一个信号共有 32 种不同的状态,那么这个线路的传输速率是 ( )。
A. 800bps
B. 600bps
C. 500bps
D. 400bps

2.一个信道每 1/8s 采样一次,传输信号共有 16 种变化状态,最大数据传输率是 ( )。
A. 16bps
B. 32bps
C. 48bps
D. 64bps

真题实战

1.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率的是 ( )。 【全国统考 2014 年】
A. 信噪比
B. 频率宽带
C. 调制速率
D. 信号传播速度

2.在相隔 2000km 的两地间通过电缆以 4800b/s 的速率传送 3000 比特长的数据包,从开始发生到接收数据需要的时间是 (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7 年】
A. 480ms
B. 645ms
C. 630ms
D. 635ms

考点 3 通信模式
题组闯关

1.键盘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下面哪种通信 ( )。
A. 单工
B. 双工
C. 半双工
D. 自动

2.利用一根同轴电缆互连主机构建以太网,则主机间的通信方式为 ( )。
A. 全双工
B. 半双工
C. 单工
D. 不确定

真题实战

1.关于虚电路和数据报的比较,以下哪种是错误的 ( )。 【重庆大学 2014 年】
A. 虚电路需要建立传输连接
B. 虚电路的包采用同一个路由
C. 虚电路更容易保证服务质量
D. 虚电路每个包包含完整的源和目的地址

2.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采用了 ( ) 交换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年】
A. 分组
B. 报文
C. 信元
D. 电路

§2.3 编码和调制

考点 1 调制

题组闯关

1.站点 A、B、C 通过 CDMA 共享链路,A、B、C 的码片序列分别是

(1,−1,1,−1) (−1,−1,1,1) (1,−1,−1,−1),若 C 从链路上收到的序列是

(0,−2,0,−2,0,0,2,−2,0,2,0,2),则 C 收到 A 发送的数据是( )。
A. 110
B. 011
C. 101
D. 001

2.某系统采用偏移键控方式调制数字数据,该系统可产生 8 种不同的振幅,且波特率为 1200Baud,则数字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为( )。
A. 1200bps
B. 2400bps
C. 3600bps
D. 4800bps

真题实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青岛理工大学 2012 年】
A. 调制解调器仅用于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在线路中传输
B. 调制解调器是对传输信号进行 A/D 和 D/A 转换的,所以在模拟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时是不可缺少的设备
C.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数据通信设备 DCE
D. 56kb/s 调制解调器的下传速率比上传速率高

考点 2 编码

题组闯关

1.假定有一条带宽为 200kHz 的信道,每路信号的带宽为 6.8kHz,各路信号间的防护带宽为 1.2kHz。若采用频分多路复用,那么最多可以同时传输( )路信号。
A. 25
B. 20
C. 10
D. 8

2.一种数据编码的汉明距是 9,那么使用这种编码最多可以纠正( )个错误。
A. 2
B. 3
C. 4
D. 5

3.在物理层,二进制信息需要编码成信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双相位编码中,代表每个比特的电信号中间都有跳变
B. 曼彻斯特编码属于双相位编码
C.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属于双相位编码
D. 将曼彻斯特编码信号反相后,所代表的二进制信息不变

真题实战

1.若信道在无噪声情况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不小于信噪比为 30dB 条件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则信号状态数是( )。 【全国统考 2017 年】
A. 4
B. 8
C. 16
D. 32

2.使用两种编码方案对比特流 01100111 进行编码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编码 1 和编码 2 分别是( )。 【全国统考 2015 年】
A. NRZ 和曼彻斯特编码
B. NRZ 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C. NRZI 和曼彻斯特编码
D. NRZI 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3.将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实际上是将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或称为数字化过程。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最典型的例子是 PCM 编码。PCM 编码过程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6 年】
A. 量化→采样→编码
B. 采样→量化→编码
C. 编码→采样→量化
D. 采样→编码→量化

4.某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为 3000Baud,若令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9kb/s,则一个信号码元所能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应为( )。 【沈阳农业大学 2017 年】
A. 4
B. 8
C. 16
D. 32

5.若下图为一段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波形,则其编码的二进制位串是( )。【全国统考 2021 年】
A. 1011 1001
B. 1101 0001
C. 0010 1110
D. 1011 0110

§2.4 数据率计算

考点 1 码元率和数据率

题组闯关

1.用 PCM 对语音进行数字量化,如果将声音分为 64 个量化级,采样频率为 4000 次 / 秒,那么一路话音需要的数据传输率为( )。
A. 24kbps
B. 36kbps
C. 48kbps
D. 60kbps

2.采用串行接口进行七位 ASCII 码传送,带有一位奇校验位、一位起始位和一位停止位,当波特率为 8800 波特时,字符传送速率为( )。
A. 1100
B. 1000
C. 900
D. 880

真题实战

1.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率为 2400b/s,采用 4 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 【全国统考 2011 年】
A. 600Baud
B. 1200Baud
C. 4800Baud
D. 9600Baud

2.设信号的波特率为 600Baud,采用振幅调制技术,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 16 个不同的等级来传送,则信道的数据率为( )。 【重庆邮电大学 2019 年】
A. 600bps
B. 2400bps
C. 4800bps
D. 9600bps

3.假设生产管理网络系统采用 B/S 工作方式,经常上网的用户数为 150 个,每用户每分钟产生 8 个事务处理任务,平均事务量大小为 0.05MB,则这个系统需要的信息传输速率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7 年】
A. 4Mb/s
B. 6Mb/s
C. 8Mb/s
D. 12Mb/s

考点 2 奈奎斯特定理

题组闯关

1.对于带宽为 6MHz 的信道,若采用 8 种不同的状态来表示数据,在不考虑热噪声的情况下,该信道每秒最多能传送的位数为( )。
A. 36M
B. 18M
C. 48M
D. 96M

2.设信道的码元速率为 600 波特,采用 8 相 DPSK 调制,则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b/s。
A. 4800
B. 2400
C. 1800
D. 1200

真题实战

1.在无噪声的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 3kHz,采用 4 个相位,每个相位有 4 种振幅的 QAM 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 )。 【全国统考 2009 年】
A. 12kb/s
B. 24kb/s
C. 48kb/s
D. 96kb/s

2.在无噪声情况下,某通信系统的链路带宽为 4000Hz,若采用 4 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 4 种振幅的 QAM 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 【四川大学 2011 年】
A. 16Kbps
B. 24Kbps
C. 32Kbps
D. 48Kbps

考点 3 香农定理

题组闯关

1.影响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有( )。
A. 信道带宽和信噪比
B. 频率特性和相位特性
C. 信道带宽和噪声功率
D. 频率特性和噪声功率

2.通信信道带宽对数据在传输中失真的影响是( )。
A. 带宽变大,失真不变
B. 带宽越大,失真越大
C. 带宽越大,失真越小
D. 不能确定

真题实战

彩色电视图像每帧含106个像素,每个像素有 256 个等概率出现的颜色,若要求每秒传送 30 帧图像,设信道输出信噪比为 30dB,则传输此电视信号所需的最小带宽约为( )。 【武汉大学 2014 年】
A. 24MHz
B. 48MHz
C. 768MHz
D. 1536MHz

§2.5 传输介质

考点 1 有线介质

题组闯关

1.用下列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错误率最低的是( )。
A. 双绞线
B. 微波
C. 光缆
D. 同轴电缆

2.同轴电缆比双绞线的传输速度快,是因为( )。
A. 同轴电缆比双绞线的铜芯粗,能通过更大的电流
B. 同轴电缆的阻抗比较标准,减少了信号的衰减
C. 同轴电缆具有更高的屏蔽性,同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
D. 以上都对

3.光纤传输的实际速率主要受限于( )。
A. 单模光纤的带宽
B. 多模光纤的带宽
C. 光产生的速率
D. 光电转换的速率

4.100BASE - T 标准规定网卡与 HUB 之间的非屏蔽双绞线最长为( )。
A. 50m
B. 100m
C. 200m
D. 500m

真题实战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 )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 【浙江工商大学 2015 年】
A. 双绞线
B. 同轴电缆
C. 光纤
D. 微波

考点 2 无线介质

题组闯关

下列有关卫星通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费用较低
B. 不受气候的影响
C. 传输延迟比较小
D. 通信距离远,覆盖的范围较广

真题实战

1.( ) 不属于导向传输媒体介质。 【中国科技大学 2012 年】

A. 5 类双绞线

B. 同轴电缆

C. 光缆

D. 卫星通信的无线介质

2.无线电波分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其中关于微波叙述正确的是 ( )。【山东大学 2019 年】

A. 微波沿地面传播,绕射能力强,适用于广播和海上通信

B. 微波具有较强的电离层反射能力,适用于环球通信

C. 微波是具有极高频率的电磁波,波长很短,主要是直线传播,也可以从物体上得到反射

D. 微波通信可用于电话,但不宜传输电视图像

§2.6 物理层接口特性

题组闯关

1.一个 DTE 连接了 EIA - 232 - E 接口的 DCE,当 DTE 的信号线 ( ) 有效时才能发送数据。

A. RTS

B. CTS

C. DSR

D. DTR

2.一个 DTE 连接了 EIA - 232 - E 接口的 DCE,它们之间的信号线 TxD 的数据流向是 ( )。

A. DTE 到 DCE

B. DCE 到 DTE

C. 双向的

D. 没有数据

3.某网络物理层规定,信号的电平用 + 10V ~ + 15V 表示二进制 0,用 - 10V ~ - 15V 表示二进制 1,电线长度限于 15m 以内,这体现了物理层接口的 ( )。

A. 机械特性

B. 功能特性

C. 电气特性

D. 规程特性

真题实战

以下特性中,( ) 不是物理层的接口所指明的。 【中国科技大学 2013 年】

A.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尺寸、引脚数目、排列等

B. 差错特性 指明传输过程中出错率的最低误差范围

C. 功能特性 指明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D. 电气特性 指明出现的电压范围

§2.7 物理层设备

考点 1 中继器

题组闯关

1.中继器的作用是 ( )。

A. 存储转发数据

B. 再生衰减的信号

C. 连接不同速率的网段

D. 互连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局域网

2.在粗缆以太网中,可通过中继器扩充网段,中继器最多可有 ( ) 个。

A. 3

B. 4

C. 5

D. 无限

真题实战

下列只能简单再生信号的设备是 ( )。 【浙江工商大学 2017 年】

A. 网卡

B. 网桥

C. 中继器

D. 路由器

考点 2 集线器

题组闯关

1.一个 24 端口的集线器和一个 24 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的广播域个数分别是 ( )。

A. 1、24

B. 24、24

C. 1、1

D. 24、1

2.当集线器的一个端口收到数据后,将其 ( )。

A. 从所有端口广播出去

B. 从除了输入端口外的所有端口广播出去

C. 根据目的地址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D. 随机选择一个端口转发出去

3.在一个使用集线器的 10Base - T 局域网中,各台计算机连接到集线器上。此网络的拓扑结构为 ( )。

A. 各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都是星状拓扑

B. 物理连接时星状拓扑,逻辑连接是总线状拓扑

C. 物理连接是总线状拓扑,逻辑连接是星状拓扑

D. 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都是总线状拓扑

真题实战

1.如下图所示,若 Hub 再生比特流的过程中,会产生 1.535μs 延时,信号传播速率为 200m/μs,不考虑以太网帧的前导码,则 H3 和 H4 之间理论上可以相距的最远距离是 ()。(注:图中 Hub 为 100Base - T 集线器。) 【全国统考 2016 年】

A. 200m

B. 205m

C. 359m

D. 512m

2.8 个端口的一个集线器具有的冲突和广播域分别为 () 个和 () 个。 【武汉大学 2015 年】

A. 1,1

B. 1,8

C. 8,1

D. 8,8

§2.8 简答题

题组闯关

1.设需在两台计算机之间经两个中间节点传送 200M 字节的文件,假定:

(1) 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率为 4kb/s;

(2) 数据传输的差错可以忽略不计;

(3) 中间节点存储转发时间可忽略不计;

(4) 所有链路的传播时延均为 20ms。
试计算采用甲、乙两种方案传送此文件所需时间。其中:

(1) 方案甲:将整个文件逐级存储转发;

(2) 方案乙:将文件分为 2000 字节长的帧再进行逐级存储转发,假定帧头和帧尾的开销各为 10 字节。假定分组之间连续发送且连续到达中间节点。

2.设信号脉冲周期为 0.004s,脉冲信号有效值状态个数为 16。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用二进制代码表示上述信号,一个脉冲信号需用几位二进制代码表示?

(2) 用二进制代码表示上述信号,其数据传输速度是多少?

3.共有 4 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 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 - 1, - 1,1, - 1, - 1,1, - 1)

B:( - 1,1,1, - 1,1,1, - 1,1)

C:( - 1,1, - 1,1,1,1, - 1, - 1)

D:(1,1,1,1,1,1, - 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 S:(1, - 1, - 2, - 1, - 1, - 2,1, - 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 0 还是 1?

真题实战

用香农公式计算,假定信道带宽为 3100Hz,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 35kb/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增加 60%,问信噪比 S/N 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 S/N 再增大到 10 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 20%? 【山东师范大学 2017 年】

http://www.dtcms.com/a/296767.html

相关文章:

  • 单片机按键的控制
  • 西门子plc IEC_TIMER 与 TON_TIME 异同
  • 【STM32】FreeRTOS 任务的创建(二)
  • ESP32+MicroPython:嵌入式开发的极简入门指南
  • MySQL基础02
  • JavaScript 入门教程
  • 【MySQL】MySQL 事务和锁详解
  • Linux应用开发基础知识——进程学习2(exec函数、system函数、popen函数)(三)
  • C语言:20250724笔记(函数-指针)
  • S7-200 SMART 编程基础详解:从语言、数据结构到寻址方式
  • Spring Bean生命周期七步曲:定义、实例化、初始化、使用、销毁
  • C语言(十)
  • 面试150 寻找峰值
  • Leetcode-.42接雨水
  • 【Linux基础知识系列】第六十四篇 - 了解Linux的硬件架构
  • 【学习】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如何推进制造业转型
  • 放款需要注意的事项
  • C++实战:人脸识别7大核心实例
  • 【Java】空指针(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深度攻坚:从底层原理到架构级防御,老司机的实战经验
  • 网络测试工具
  • UE 加载本地Json文件
  • 【Servo】裸机还是RTOS驱动架构如何选?
  • C++核心编程学习--对象特性--对象的初始化和清理
  • MCU(微控制器)中的高电平与低电平?
  • 基于LiteOS的OTA组件实现对终端固件的差分升级和全量升级
  • Rust与YOLO目标检测实战
  • 【redis其它面试问题】
  • 【OD机试】矩阵匹配
  • JavaScript高级特性与优化全解析
  • JManus Plan-Act模式:如何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规划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