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总结CRC算法的几个知识点【防止遗忘】

文章目录

  • CRC算法会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数据吗?
      • 举个例子:
      • 固定长度的意义:
  • CRC的生成多项式是什么?
      • 生成多项式的基本形式:
      • 常见的CRC生成多项式示例:
      • 生成多项式的作用:
      • 计算过程:
  • CRC生成多项式是大家统一定义好的固定数据吗?
      • 为什么是统一定义的?
      • 例子:
      • 结论:
  • 发送方如何发送CRC校验码?接收方如何处理?
      • 发送方的步骤:
      • 接收方的步骤:
      • CRC验证的关键点:
      • 示例:
      • 总结:
  • 解释一下CRC算法的两种计算方式区别?计算法和查表法(空间换时间)
      • 1. **计算法(逐位计算法)**
        • 原理:
        • 步骤:
        • 优缺点:
      • 2. **查表法(空间换时间)**
        • 原理:
        • 步骤:
        • 优缺点:
      • **空间换时间**的概念:
      • **两者的主要区别:**
      • **总结**:


CRC算法会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数据吗?

是的,CRC算法会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数据,这个数据通常被称为CRC校验码CRC值

生成的CRC值的长度是固定的,并且由所使用的生成多项式的位数决定。不同的CRC标准使用不同长度的生成多项式,从而决定了CRC校验码的长度。

举个例子:

  1. CRC-8:使用8位生成多项式,计算出的CRC值是8位长。

    • 例如,常见的CRC-8标准生成多项式是0x07,其CRC值长度是8位。
  2. CRC-16:使用16位生成多项式,计算出的CRC值是16位长。

    • 例如,常见的CRC-16标准生成多项式是0x8005,其CRC值长度是16位。
  3. CRC-32:使用32位生成多项式,计算出的CRC值是32位长。

    • 例如,常见的CRC-32标准生成多项式是0x04C11DB7,其CRC值长度是32位。

固定长度的意义:

  • 传输和存储一致性:固定长度的CRC值使得接收方能够准确地对照生成多项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校验。如果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相同的生成多项式和长度,它们就能够得出相同的CRC值,从而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 错误检测的可靠性:CRC值的长度和生成多项式的选择决定了算法对数据错误的检测能力。CRC算法本质上是通过这种固定长度的校验码来检测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因此,无论输入数据的长度如何,CRC算法的输出(即CRC值)总是具有固定的长度,具体长度取决于所选择的CRC标准。

CRC的生成多项式是什么?

CRC的生成多项式是用于生成和校验数据校验码的多项式,它定义了CRC算法的运算规则。CRC算法的核心就是通过与数据进行多项式除法操作,生成一个校验码。生成多项式本质上是一种预定义的二进制数,它确定了如何对数据进行除法运算。

生成多项式的基本形式:

生成多项式一般表示为二进制数,并且是一个多项式的系数表示。例如,对于CRC-32,生成多项式常写作:

[
P(x) = x^{32} + x^{26} + x^{23} + x^{22} + x^{16} + x^{12} + x^{11} + x^{10} + x^8 + x^7 + x^5 + x^4 + x^2 + x + 1
]

对应的二进制形式为:

[
0x04C11DB7
]

常见的CRC生成多项式示例:

  1. CRC-8

    • 生成多项式:x^8 + x^2 + x + 1
    • 对应的二进制形式:0x07
    • 这表示一个8位长的CRC校验码。
  2. CRC-16-CCITT

    • 生成多项式:x^16 + x^12 + x^5 + 1
    • 对应的二进制形式:0x11021
    • 这表示一个16位长的CRC校验码。
  3. CRC-16-IBM

    • 生成多项式:x^16 + x^15 + x^2 + 1
    • 对应的二进制形式:0x8005
    • 也称为CRC-16-ANSI,常用于串口通信等场景。
  4. CRC-32

    • 生成多项式:x^32 + x^26 + x^23 + x^22 + x^{16} + x^{12} + x^{11} + x^{10} + x^8 + x^7 + x^5 + x^4 + x^2 + x + 1
    • 对应的二进制形式:0x04C11DB7
    • 这表示一个32位长的CRC校验码,广泛应用于以太网和压缩算法中。

生成多项式的作用:

  1. 定义CRC校验码的计算方式:不同的生成多项式会导致不同的CRC算法,影响错误检测能力和性能。
  2. 错误检测:生成多项式的选择决定了CRC算法在某些情况下能检测到特定类型的错误(例如位反转、偶数/奇数个错误等)。

计算过程:

CRC的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为多项式除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数据表示为一个二进制多项式。
  2. 将数据多项式与生成多项式进行除法运算,通常是通过位移和异或(XOR)操作来实现。
  3. 余数即为CRC值,通常称为校验码。

生成多项式的选择和数据的位长密切相关,选择不同的多项式可以影响CRC算法的错误检测能力,因此,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标准会选择不同的CRC多项式。

CRC生成多项式是大家统一定义好的固定数据吗?

是的,CRC生成多项式通常是根据标准或协议统一定义好的固定数据。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存储格式或应用中,都会使用特定的生成多项式,这些多项式通常是公开和标准化的,确保不同系统之间可以正确地进行数据校验。

为什么是统一定义的?

  1. 标准化:为了确保数据在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一致性,通信协议和标准通常会规定一个统一的CRC生成多项式。例如,常见的CRC标准如CRC-32、CRC-16-CCITT等,它们的生成多项式是由相关标准组织(如IEEE、ITU等)统一定义的。

  2. 跨平台一致性:使用统一的生成多项式可以确保不同平台(例如不同的操作系统、硬件或通信协议)能够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数据校验,减少错误的可能性。

  3. 错误检测性能:生成多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CRC的错误检测能力。标准化的生成多项式通常经过精心选择,能够有效地检测常见的错误模式,例如单个位错误、偶数位错误等。

例子:

  • CRC-32:这一标准的生成多项式是0x04C11DB7,它广泛用于以太网、ZIP文件等领域。这是一个标准化的生成多项式,所有遵循CRC-32协议的系统都会使用这个多项式。
  • CRC-16-CCITT:这个标准的生成多项式是0x11021,用于许多通信协议中,比如X.25协议。

结论:

CRC生成多项式通常是根据协议和标准统一定义好的固定数据,目的是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能够正确地进行数据校验。通过使用统一的生成多项式,能够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可靠性。

发送方如何发送CRC校验码?接收方如何处理?

在数据传输中,CRC校验码的发送和处理步骤包括计算、附加、验证等操作。以下是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具体处理流程:

发送方的步骤:

  1. 计算CRC校验码

    • 发送方首先根据预定的生成多项式和待发送的数据,计算出一个CRC校验码。这个过程通过对数据进行多项式除法运算来完成,结果是一个定长的CRC值,通常是固定长度(如8位、16位或32位)。
  2. 将CRC附加到数据后面

    • 计算出的CRC校验码会被附加到数据的末尾。此时,发送方发送的实际数据包含了原始数据和校验码。例如,在CRC-32中,发送的数据将包含32位的CRC校验码。
  3. 发送数据和CRC校验码

    • 发送方将包含CRC校验码的数据发送到接收方。这时的数据实际上就是“数据 + CRC校验码”。

接收方的步骤:

  1. 接收数据并分离CRC

    • 接收方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后,首先会分离出数据部分和CRC校验码部分。数据部分是原始传输的数据,CRC校验码是附加在数据后的校验值。
  2. 重新计算CRC值

    • 接收方使用相同的生成多项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CRC校验。接收方计算出的CRC校验值会与接收到的CRC校验码进行比较。
  3. 校验结果

    • 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错误,那么接收方计算出的CRC值应该与附加在数据中的CRC校验码一致。
      • 如果一致,表示数据传输没有错误,接收方可以处理数据。
      • 如果不一致,表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接收方可以丢弃该数据并请求重新发送。

CRC验证的关键点:

  • 多项式除法: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多项式除法(通常是通过异或操作)来计算CRC校验码,这个过程不依赖于具体的数据内容,而是基于生成多项式来检查数据是否完整。
  • 错误检测:CRC的目的是通过校验码来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如果数据被修改了,计算出来的CRC值会与原始的CRC校验码不一致,接收方就能发现数据错误。

示例:

假设使用CRC-16-CCITT(生成多项式0x11021)进行数据传输。

  1. 发送方

    • 发送方准备要发送的数据10110011(假设为数据内容)。
    • 使用生成多项式0x11021计算CRC校验码,得到一个16位的校验码,例如0xB6E1
    • 发送的数据将是原数据10110011加上CRC校验码0xB6E1。发送的数据就是10110011 B6E1
  2. 接收方

    •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10110011 B6E1
    • 接收方使用相同的生成多项式对数据10110011计算CRC,假设计算结果为0xB6E1
    • 接收方比对计算结果和接收到的CRC值,如果一致,说明数据没有错误;如果不一致,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总结:

  • 发送方:计算CRC校验码并将其附加到数据后发送。
  • 接收方:计算接收到的数据的CRC校验码并与接收到的CRC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数据是否发生了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CRC有效地帮助检测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是否遭到损坏。

解释一下CRC算法的两种计算方式区别?计算法和查表法(空间换时间)

CRC算法的两种计算方式分别是计算法(逐位计算法)和查表法(空间换时间)。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计算CRC值以及在计算过程中如何优化速度,具体来说,查表法通过使用额外的空间来换取计算速度的提升。

1. 计算法(逐位计算法)

原理:

计算法通过模拟CRC多项式的除法过程,逐位计算CRC值。每次计算时,将当前数据位与CRC寄存器中的值进行异或操作,经过移位和更新,最终得到CRC值。

步骤:
  1. 初始化CRC寄存器为0。
  2. 对输入数据逐位进行处理,从数据的最高位开始。
  3. 每处理一位数据,将CRC寄存器的值与当前数据位进行异或运算,根据生成多项式进行移位和更新。
  4.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数据位都被处理完。
  5. 最终CRC寄存器的值即为计算出的CRC。
优缺点:
  • 优点:实现简单,不需要额外的内存,适合资源有限的硬件环境。
  • 缺点:速度较慢,尤其是数据量较大时,每次都需要进行逐位的计算,效率较低。

2. 查表法(空间换时间)

原理:

查表法通过预先计算CRC值并将其存储在查找表中。在计算CRC时,可以直接通过查表来快速获得每个字节的CRC值,从而减少计算过程中的重复操作,极大地提高计算速度。

步骤:
  1. 预先计算并生成一个查找表(通常是256个条目,表示所有可能的字节的CRC值)。
  2. 在计算数据CRC时,将数据按字节处理,查找表中查找每个字节的CRC值。
  3. 每次查找结果后,根据生成多项式更新CRC寄存器的值。
  4. 直到处理完所有数据。
优缺点:
  • 优点:速度较快,由于直接查表,计算过程显著减少,特别是在处理大数据时非常高效。
  • 缺点:需要额外的内存来存储查找表,通常是256个字节的表(如果是32位CRC,可能需要更大的表),占用较多空间,适用于内存较大的环境。

空间换时间的概念:

  • 查表法的核心就是空间换时间。通过预计算并存储CRC的部分计算结果(即查找表),在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通过查表获取每个字节的CRC值,避免了每次都进行复杂的逐位计算。
  • 查表法的最大优点是提升了计算速度,但代价是消耗了额外的内存空间。因此,它适用于内存充足的情况。

两者的主要区别:

特性计算法(逐位计算法)查表法(空间换时间)
计算方式逐位计算,每次处理一位数据查表法,通过查找表快速获取CRC值
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较高,逐位计算,处理大数据时较慢时间复杂度低,每次查表常数时间(O(1))
空间复杂度不需要额外内存,空间复杂度低需要额外的内存来存储查找表(256字节或更多)
适用场景适用于内存资源受限的系统,硬件实现较好适用于大数据量、高性能要求的场景
优点实现简单,适用于嵌入式设备高效,适用于大数据量处理
缺点速度慢,计算量大,效率低内存消耗大,初始化时需要计算和存储查找表

总结

  • 计算法(逐位计算法)是基础的实现方法,适用于资源有限的环境,优点是实现简单,但效率较低,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
  • 查表法通过利用预计算的查找表,显著提高了CRC计算的效率,特别适用于内存充足且需要快速计算的场景。其核心思想是空间换时间,牺牲了一定的内存以换取计算速度的提升。
http://www.dtcms.com/a/293815.html

相关文章:

  • C#与WPF使用mvvm简单案例点击按钮触发弹窗
  • 【Spring Cloud Gateway 实战系列】进阶篇:过滤器高级用法、动态路由配置与性能优化
  • 2025年股指期货期权交割日一览表
  • 第五章 W55MH32 UDP示例
  • 算法笔记之归并排序
  • 分享鸢尾花数据集:iris.csv,以及简单数据分析与分类预测示例(决策树)
  • Deep learning--模型压缩的五种方法
  • 沪银本周想法
  • Spring DeferredResult 实现长轮询
  • Http证书体系及证书加密流程(通信流程)
  • 第九章 W55MH32 HTTP Server示例
  • ARM入门学习方法分享
  • 2025年华为HCIA人工智能认证发展前景如何?客观分析!
  • 7月23日华为机考真题第一题100分
  • LazyVim 加载顺序
  • react18更新哪些东西
  • 5G时代PCB设计新突破:猎板三大创新技术重塑高频信号完整性
  • ES6 标签模板:前端框架的灵活利器
  • 2025年电赛--电源题赛前押题
  • LeetCode 460:LFU 缓存
  • LeetCode热题100--383
  • 时序数据库主流产品概览
  • 基于单片机排队叫号系统设计
  • 自动化运维:从脚本到DevOps的演进
  • Win10_Qt6_C++_YOLO推理 -(1)MingW-opencv编译
  • 人工智能——Opencv图像色彩空间转换、灰度实验、图像二值化处理、仿射变化
  • 腾讯iOA:企业软件合规与安全的免费守护者
  • 建数仓该选大SQL还是可视化ETL平台?
  • kotlin基础【2】
  • kettle 8.2 ETL项目【一、初始化数据库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