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海洋大地测量基准与水下导航系列之九我国海洋PNT最新技术进展(中)

二、我国首个海底大地测量基准试验网建成依据

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海底大地控制网建设工作,填补了我国大地测量基准在广阔海域的空白,为国家海底大地测量基准可行性论证提供了技术支持。结合我国目前的装备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海底大地控制网建设的技术指标体系论证包括海底观测精度、点位密度和布网方案优化设计等多个方面,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

我国首次海底空间基准试验团队从山东青岛出发,历时25天、行程7600km,在南海3000m水深海域首次完成了我国深海海底空间基准构建技术试验,为我国深海海底空间基准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积累了海底基准工程经验。下图为我国科研团队在南海开展深海空间基准建设技术试验现场。

无标题20.png

2019年7月在水深3000m的海域进行了布网及观测试验。

下图为海底基准网和海面测线分布图,5个海底基准点采用主站置于中间,辅站成四边形布置的构型,每个点进行一次圆半径约为0.5倍水深的圆走航观测。此外,对5号点还进行一个半径为1.5倍水深的圆走航观测和交叉十字观测。

无标题33.png

相对于陆地观测环境,海洋环境相对恶劣,观测数据异常误差偏多,这种异常误差对点位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有较大影响。为抑制异常误差影响,计算中采用 IGGIII方案抗差估计法进行数据处理。为比较不同的观测策略对结果的影响,采用如下观测方案数据进行计算:

方案1,采用圆 半径约为0.5倍水深的圆走航观测;

方案2,采用圆半径约为1.5倍水深的圆走航观测;

方案3,采用十字观测;

方案4,圆形测量加十字观测。

表2为方案1中圆走航5个点的定位结果的内符合精度;海底定位试验的基准点坐标分量内符合精度在1.2~4.7cm。

点击查看原图

5号基准点还进行不同半径圆走航观测和交叉十字观测,其结果见表3;

点击查看原图

以其不同观测图形计算结果的均值为参考,给出了各方案计算结果与参考值的差异(见表4)。

点击查看原图

表3和表4表明,不同观测方案计算的点位坐标结果差异较小,X分量最大差异为 0.007″,Y分量最大差异为0.008″,在H分量最大差异为−0.182m。

海底基准点测定完成后,再同时跟踪五个海底控制点进行海面导航定位,与海面载体的GNSS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声纳导航定位精度。声纳导航验证采用格网型检测图形,最远点离海底基准网中心 11km。

无标题37.png

结果表明,海底基准点覆盖范围内导航精度 (RMS)优于3m,边缘区域精度也优于10m。

参考文献

1、海洋大地测量基准与水下导航_中国科学院_2022.06

2、我国海洋大地测量基准与海洋导航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_杨元喜2017

http://www.dtcms.com/a/293247.html

相关文章:

  • Qt开发环境搭建全攻略(Windows+Linux+macOS)
  • 14.8 LLaMA2-7B×Dolly-15K实战:从准确率63%到89%,如何用优质数据让大模型性能飙升42%?
  • 17-VRRP
  • 汉诺塔问题
  • 阿里Seata事务模式场景化选型指南
  • Java学习-------事务失效
  • 第二章 JS进阶 【5. Date(日期对象)】
  • 坑机介绍学习研究
  • Linux 使用 screen 窗口会话稳定挂载jar包到后台运行
  • 【图像认知与处理】OpenCV基础学习
  • 每日数据推荐:成都市AOI面数据
  • 疯狂星期四文案网第15天运营日记
  • 【langchain】3分钟构建一个上下文聊天机器人
  • 高可用架构模式——FMEA方法(排除架构可用性隐患的利器)
  • linux辅助知识(Shell 脚本编程)
  • Agent 工具箱:一步步搭建你的第一个 MCP 服务
  • day21-定时任务
  •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415 D题
  • Elasticsearch Java 8.x 的聚合 API 及子聚合的用法
  • (Python)类的练习与巩固(图书管理系统)(类与方法的基础教程)(if条件扩展)(动态类型)(Python教程)
  • RDLC报表纵向合并单元格
  • 适配者模式
  • git reset HEAD的实用指南
  • PyQt5—QLabel 学习笔记
  • Python通关秘籍(四)数据结构——列表
  • 发票识别在费控系统应用剖析
  • Linux 重定向和缓冲区
  • 1.两数之和
  • CDN 优化前端打包体积
  • Unity里的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