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阶段1--Linux存储管理

目录

一、磁盘管理

1.1.简介

1.2.存储设备类型

1.2.1.机械硬盘

1.2.2.固态硬盘

1.3.详解机械硬盘

1.3.1.从尺寸大小来分

1.3.2.从接口类型来分

1.3.3.机械硬盘拆解

二、Linux对磁盘管理

2.1.kernel对不同接口硬盘的命名方式

2.2.磁盘分区类型

2.3.管理磁盘

2.3.1.查看磁盘信息

2.3.2.创建分区

2.3.3.刷新分区表

2.3.4.创建(格式化)文件系统

2.3.5.挂载mount

普通挂载(重启之后需要重新挂载)

永久挂载


一、磁盘管理

1.1.简介

磁盘/硬盘/disk是同一个说法,他们相较于内存来说,通常拥有更大的容量。

1.2.存储设备类型

从工作原理区分,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1.2.1.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即是传统的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步进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1.2.2.固态硬盘

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俗称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

1.3.详解机械硬盘

1.3.1.从尺寸大小来分

1.8寸、2.5寸和3.5寸,2280(NVMe)

3.5寸硬盘巴掌大小,常为SATA硬盘

2.5寸半个手掌大小,常为SAS盘、SSD固态硬盘

2280 22mm宽度和80mm的长度,SATA接口SSD以及NVMe接口ssd

3.5寸硬盘和2.5寸硬盘的区别

1.3.2.从接口类型来分

IDE(ATA接口) ——> SATA(Serial ATA)接口

SCSI接口 ——> SAS(Serial Attached SCSI)接口

IDE和SCSI都被淘汰了,他们都是并行传输,抗干扰性能力不强

M.2接口,SATA SSD和PCIE SSD(NVMe SSD)

FC(Fibre Channel)接口

实物图:

IDE接口(公口-针状)、SCSI接口(母口-孔状)

 SAS、SATA接口

SATA硬盘,3.5寸,5400rpm,7200rpm,接口类型是SATA接口(6Gb/s),10TB,14TB,可靠性较低,成本低,容量大。

SAS硬盘,2.5寸,10000rpm,15000rpm,接口类型是SAS接口(15/Gb/s),600GB,1.2TB,1.5TB,1.8TB(通常以300G和600G作为一个跳板),可靠性比SAS盘高,性能好,稳定高。

 PCIE接口

FC(Fibre Channel)接口

1.3.3.机械硬盘拆解

盘片:存储数据的地方,磁性粒子均匀的喷洒在盘片上,N极和S极——记作0和1

读/写磁头:负责向盘片读取和写入数据。通过磁头改变盘片表面上极细微的磁性粒子簇的 N、S 极性加以储存。

磁头臂:带动读/写磁头,将磁头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主轴:马达电机(步进电机)和轴承在其下方,转动盘片,将盘片上的指定位置移动到读/写磁头下。

控制电路:控制硬盘的速度、磁头臂的移动,向磁头下发命令等。硬盘的每个盘片都有两个读写磁头,分别用于盘片的两个表面的数据的读写,磁头是利用气流飘浮在盘片上,并没有接触到盘片,因而可以在各轨间高速来回移动。若磁头距离盘片太高,则读取的信号会太弱,若距离太低则会磨到盘片表面,因此盘片表面必须相当光滑平整,任何异物和尘埃均会使得磁头摩擦到磁面而造成数据永久性损坏。

扇区:将一个盘面划分为若干内角相同的扇形,这样盘面上的每个磁道就被分为若干段圆弧,每段圆弧叫做一个扇区。每个扇区中的数据作为一个单元同时读出或写入。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引导扇区,

硬盘坏道:如果盘片上的某个区域无法正确地被磁化或读取,就会形成所谓的“坏道”。坏道可能是由于物理损伤、磁场干扰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二、Linux对磁盘管理

2.1.kernel对不同接口硬盘的命名方式

查看磁盘信息

方式1:ll /dev/sd*

方式2:lsblk

使用lsblk(list block devices)可列出所有块设备信息,包括分区和文件系统类型。

IDE(并口)

        /dev/hda

        /dev/hdb

SATA(串口)

        /dev/sda

参数说明:

        /dev设备文件目录

        sda是一个文件

        s代表sata就是串口

        d代表硬盘

        a代表第一块,b代表第二块,c代表第三块,依次类推。

2.2.磁盘分区类型

MBR

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是位于硬盘最前边的一段引导。Linux采用fdisk命令来管理MBR格式的分区表。

因MBR最初在DOS环境中被定义和广泛应用,通常dos表示MBR,gpt表示GPT

查看Linux系统的分区类型(lsblk -l  或 parted -l)

disk lable type:磁盘标签类型

msdos即“Microsoft DOS”的缩写。

只能有四个分区,这四个分区叫主分区(primary)

迭代之后,加了拓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MBR存在问题:只针对2TB以下的硬盘才能及性能分区,只能有四分主分区

GPT

GPT,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GUIDPartition Table)是一个实体硬盘的分区表的结构布局的标准。支持128个主分区,EB级别的硬盘

采用gdisk命令分区

2.3.管理磁盘

管理磁盘流程三部曲

对应添加的新硬盘来说:

分区(MBR或者GPT)-----> 格式化文件系统 ----> 挂载(mount)

这就好像,对于一个毛胚房来说,要想入住必须经过几步:

隔间----> 装修/放家具----> 加个门/目录

添加一块磁盘:

2.3.1.查看磁盘信息

方式1:ll /dev/sd*

方式2:lsblk

2.3.2.创建分区

MBR:把房子分成卧室和客厅

创建分区时允许的命令: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g   create a new empty GPT partition table
   G   create an IRIX (SGI) partition table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创建分区主要关注以下步骤:

注:依次执行即可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硬盘名称
    p  # 查看分区信息
    n  # 创建分区
    p  # 选择主分区
    回车默认,默认会将所有剩余空间都划入该分区
    t     # 修改分区格式
    L    # 列出所有分区格式信息
    8e  # 创建分区并标记为 Linux LVM(类型 8e),8e为lvm类型的hex代码
    p    # 查看分区信息
    w    # 保存并退出

启动分区工具:fdisk  /dev/sdb

进入会话模式

提示1:

提示2:

提示3:

提示4:

提示5:

提示6:

提示7:

2.3.3.刷新分区表

[root@localhost ~]# partprobe /dev/sdb

probe:探查,探究

查看分区结果:

2.3.4.创建(格式化)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房子里的格子柜,规划大小

语法:mkfs.文件系统格式   具体分区盘

前提(知晓文件系统的格式类型):

        方式一:使用 df -TH 来进行查看

        方式二:使用 blkid 查看所有盘符信息

格式化前面做好的分区

2.3.5.挂载mount

手动挂载

创建挂载点,一个分区一个挂载点

普通挂载(重启之后需要重新挂载)

永久挂载

修改配置文件:/etc/fstab

/dev/sdb1 /history_data xfs defaults 0 0

磁盘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默认选项 优先级 优先级

也可以使用uuid号(使用:lsbid来查看)来进行挂载

然后使用立刻挂载命令:mount -a

重启测试:

http://www.dtcms.com/a/288400.html

相关文章:

  • Codeforces Round 1037(Div3)
  • 【web安全】万能密码
  • 车载诊断架构 --- OEM对于DTC相关参数得定义
  • 计算机网络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 教你如何借助AI精读文献
  • python基础笔记
  • LRU算法及优化
  • 佛经个人阅读(一)《心经》解析
  • 纸板制造糊机操作
  • 数据类型选择:存储销量与查询性能的平衡
  • yolov8-pos/yolov11-pos openvino C++部署
  • 后来者居上与先来后到:栈和队列的顺序哲学及算法实战(含源码)
  • C++数据结构————集合
  • Fortran实战:快速解析气象NC数据
  • c++-class
  • 系统思考—跳出症状看全局
  • 优先算法——专题十:哈希表
  • WSL的功能及用途
  • Paimon 在维表 Lookup Join 场景中的应用
  • Spring AI - ChatClient接口演示
  • FMEA-CP-PFD三位一体数字化闭环:汽车部件质量管控的速效引擎
  • 11.1Redis高可用集群部署
  • Js中var VS let VS const
  • Jmeter系列(7)-线程组
  • 6.表内容的操作之增、读
  • 【Linux服务器】-mysql数据库数据目录迁移
  • 打靶日记之xss-labs
  • undefined reference to ‘end‘
  • 从公共数据到医学研究:32 个生信数据库详解
  • [实战]巴特沃斯滤波器全流程解析:从数学原理到硬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