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TCP)
TCP: 传输控制协议
1. 面向数据流(流式套接字)
2. 建立连接
3. 安全可靠的传输协议
应用场景:HTTP, MQTT, FTP
一.建立连接与断开连接
三次握手(开始)
(1) 三次握手的第二个阶段为什么是 ACK+SYN?
核心目标:同步序列号 + 确认能力。
TCP 是全双工协议,双方需独立确认发送和接收能力。
SYN 用于交换初始序列号(ISN),ACK 用于确认收到 SYN。
合并原因:
减少网络开销(从 4 次握手优化为 3 次)。
服务器收到 SYN 后必须立即确认(ACK),同时需同步自己的序列号(SYN)。
四次挥手(结束)
(2)四次挥手的确认和结束为什么要分开发送?
核心目标:非对称关闭 + 数据传输可能性。
一方可能仍有数据需要发送(如 HTTP 响应剩余部分)。
FIN 表示“无数据发送”,ACK 表示“已收到 FIN”。
分开发送原因:
被动关闭方可能无法立即停止发送数据。
合并 FIN+ACK 会导致被动关闭方无法完成剩余数据传输。
二.函数接口
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功能:建立连接
参数:
sockfd:套接字
sockaddr *addr 服务端地址
addrlen 地址大小
返回值:成功:0 失败:-1
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功能:发送数据。
参数:
sockfd: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buf:数据缓冲区首地址。
len:数据长度。
flags:默认设为 0。
返回值:
成功:发送的字节数。
失败:-1
ssize_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功能:从 TCP 套接字接收数据。
参数:
sockfd: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buf:保存接收数据的缓冲区首地址。
len:期待接收的字节数。
flags:默认设为 0。
返回值:
成功:实际接收的字节数。
发送端关闭时:返回 0。
失败:-1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 功能:监听三次握手请求。
- 参数:
sockfd
:套接字文件描述符。backlog
:等待处理的三次握手请求的最大数量。- 返回值:
- 成功:0。
- 失败:-1
int accep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功能:处理三次握手队列中的第一个请求,创建新套接字。
参数:
sockfd: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addr:保存客户端 IP 地址的缓冲区首地址。
addrlen:IP 地址长度。
返回值:
成功:新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失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