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从虚拟大脑到世界行者: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控制基础

从虚拟大脑到世界行者: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控制基础

作者前言:
人工智能的未来不止于在屏幕上输出文字或图片,而是成为能与我们一同呼吸与探索世界的“行动者”。今天,让我们系统梳理「具身智能」的概念、发展脉络,以及支撑其落地的核心算法与机器人运动学基础。


一、什么是具身智能?

1. 概念

具身智能(Embodied AI)指拥有物理身体,并通过感知与行动与真实世界交互的智能系统
它包含三要素:

  • 身体(Body): 机器人、机械臂、无人车等物理实体。
  • 大脑(Brain): 感知、推理、决策算法,包括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模型。
  • 环境(Environment): 智能体交互的现实世界。

2. 与非具身智能的区别

非具身智能具身智能
存在于虚拟世界(如LLM、ChatGPT)拥有物理身体,可与环境交互
只能“理解”,无法“行动”通过感知和行动探索环境
典型:Midjourney、ChatGPT典型:波士顿动力Atlas、人形机器人

二、发展的脉络

1. 初期:控制论与Shakey

  • 20世纪中叶-末:
    诺伯特·维纳提出控制论,强调反馈控制的重要性。
    1966-1972年,斯坦福 Shakey 机器人首次实现感知-推理-行动一体化,奠定具身智能基础。

2. 深度学习赋能

  • 21世纪初-2020年:
    深度学习让机器人拥有“眼睛”(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让机器人通过“试错”学会复杂动作。
    波士顿动力 Atlas 机器人能跑酷、后空翻,展现出卓越的运动控制。

3. 大模型新时代

  • 2021年至今:
    GPT-3、PaLM 等大模型使机器人理解复杂自然语言指令成为可能。

    • 谷歌 RT-2 将视觉-语言模型端到端迁移到机器人控制。
    • Figure AI + OpenAI 让人形机器人具备 ChatGPT 式对话与推理能力。

三、PID控制算法基础

在具身智能的低层控制中,**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臂、移动机器人和飞行器。

1. 原理概述

PID控制的输出为:

u(t)=Kpe(t)+Ki∫0te(τ)dτ+Kdde(t)dt u(t) = K_p e(t) + K_i \int_0^t e(\tau)d\tau + K_d \frac{de(t)}{dt} u(t)=Kpe(t)+Ki0te(τ)dτ+Kddtde(t)

  • e(t): 目标值与实际值之差(误差)。
  • Kp(比例系数): 减小当前误差。
  • Ki(积分系数): 消除稳态误差,但过大可能引起震荡。
  • Kd(微分系数): 抑制误差变化率,提升稳定性。

2. Python伪代码示例

class PID:def __init__(self, Kp, Ki, Kd):self.Kp = Kpself.Ki = Kiself.Kd = Kdself.prev_error = 0self.integral = 0def compute(self, target, current, dt):error = target - currentself.integral += error * dtderivative = (error - self.prev_error) / dtoutput = self.Kp * error + self.Ki * self.integral + self.Kd * derivativeself.prev_error = errorreturn output# 示例使用
pid = PID(1.0, 0.1, 0.05)
for t in range(100):control = pid.compute(target_position, current_position, dt=0.01)

四、机器人运动学基础

1. 正运动学(Forward Kinematics)

根据机械臂各关节角度,计算末端执行器位置与姿态。
例如,2自由度平面机械臂末端位置:

x=l1cos⁡(θ1)+l2cos⁡(θ1+θ2) x = l_1 \cos(\theta_1) + l_2 \cos(\theta_1 + \theta_2) x=l1cos(θ1)+l2cos(θ1+θ2)

y=l1sin⁡(θ1)+l2sin⁡(θ1+θ2) y = l_1 \sin(\theta_1) + l_2 \sin(\theta_1 + \theta_2) y=l1sin(θ1)+l2sin(θ1+θ2)

2. 逆运动学(Inverse Kinematics)

已知末端期望位置,求解各关节角度。
逆运动学计算通常无解析解,需用数值迭代(如牛顿-拉夫森法)或优化算法求解。

3. 运动控制目标

  • 通过正运动学计算当前位姿
  • 使用PID或模型预测控制(MPC)计算关节控制量
  • 通过逆运动学实现期望轨迹

五、挑战与展望

挑战展望
Sim-to-Real难题:模拟器模型难以完全迁移到真实世界真实环境强化学习与迁移学习加速落地
数据稀缺与标注成本高自监督学习与大模型知识蒸馏降低成本
泛化与安全问题通过具身预训练+符号推理提升可解释性

结语

具身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让智能体在与物理世界的交互中涌现出超越训练范畴的高级智能。”
这条路注定曲折漫长,却也精彩绝伦。


http://www.dtcms.com/a/284836.html

相关文章:

  • python qam
  • Jmeter 性能测试响应时间过长怎么办?
  • 使用 NVIDIA Triton推理服务器的好处
  • 嵌入式学习-PyTorch(6)-day23
  • CCLink IE转ModbusTCP网关配置无纸记录器(上篇)
  • 小程序按住说话
  • zlmediakit接入Onvif设备方案
  • The Missing Semester of Your CS Education 学习笔记以及一些拓展知识(二)
  • 嵌入式基础 -- ADC(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 疯狂星期四文案网第10天运营日报
  • Kotlin自定义排序
  • AUTOSAR进阶图解==>AUTOSAR_SWS_EFXLibrary
  • Lotus-基于大模型的查询引擎 -开源学习整理
  • 打印文件/打印机队列 - 华为OD机试真题(Java 题解)
  • QT 交叉编译环境下,嵌入式设备显示字体大小和QT Creator 桌面显示不一致问题解决
  • 中国力学大会倒计时2天●千眼狼科学仪器在实验力学研究中应用
  • 状态机(State Machine)是什么?
  • 【秋招ready】
  • 网络初级安全第二次作业
  • css样式中的选择器和盒子模型
  • JoditEditor编辑与预览模式
  • 电碳表:精准计量每一度电的碳排放
  • Python--plist文件的读取
  • 使用CosyVoice-300M实现零样本语音克隆:Xinference部署与实战
  • nginx代理websocket请求
  • Android设备标识符详解:IMEI、ANDROID_ID与OAID
  • 产品经理如何绘制服务蓝图(Service Blueprint)
  • 企业级AI智能体架构落地:工程化能力设计的全景指南
  • docker重新搭建redis集群
  • ubuntu系统+N卡 | docker compose+ollama+d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