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042_封装的实现(属性私有化 / 方法公开)

一、封装的基本概念

封装(Encapsulation)是 Java 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性之一(封装、继承、多态),指将类的属性和方法隐藏在类内部,仅通过公开的接口(方法)与外部交互

  • 核心思想:“隐藏细节,暴露接口”,即禁止外部直接访问类的内部状态,而是通过预先定义的方法操作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 形象比喻:如同一个 “黑盒子”,外部只能看到输入和输出(公开方法),看不到内部的运作逻辑(私有属性和实现细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封装的核心实现方式:属性私有化 + 方法公开

封装的核心实现手段是属性私有化(private修饰)访问方法公开(public修饰的getter/setter方法),具体规则如下:

  1. 属性私有化:用private修饰类的成员变量,禁止外部直接访问。
  2. 方法公开:提供public修饰的getter方法(获取属性值)和setter方法(设置属性值),作为外部操作属性的唯一接口。

2.1 完整示例代码

// 封装的典型实现:Person类
public class Person {// 1. 属性私有化(private修饰,外部无法直接访问)private String name; // 姓名private int age;     // 年龄// 2. 公开的getter方法:获取属性值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3. 公开的setter方法:设置属性值(可添加校验逻辑)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可选:添加参数校验,确保数据合法if (name != null && !name.isEmpty()) {this.name = name;} else {System.out.println("姓名不能为空");}}public int getAge() {return age;}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可选:添加参数校验(年龄必须在0-150之间)if (age >= 0 && age <= 150) {this.age = age;} else {System.out.println("年龄必须在0-150之间");}}
}

2.2 外部如何使用封装类

外部只能通过getter和setter方法操作属性,无法直接访问私有属性: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错误:无法直接访问私有属性// person.name = "张三"; // person.age = 20;// 正确:通过公开的setter方法设置属性person.setName("张三"); // 调用setter设置姓名person.setAge(20);     // 调用setter设置年龄// 正确:通过公开的getter方法获取属性System.out.println("姓名:" + person.getName()); // 输出“张三”System.out.println("年龄:" + person.getAge());   // 输出“20”}
}

2.3 getter/setter方法的命名规范

  • getter方法:用于获取属性值,命名格式为get + 属性名(首字母大写),返回值类型与属性类型一致。
    • 示例:name的getter为getName(),age的getter为getAge()。
    • 特殊:boolean类型的getter通常命名为is + 属性名(如isMarried()而非getMarried())。
  • setter方法:用于设置属性值,命名格式为set + 属性名(首字母大写),参数类型与属性类型一致,返回值通常为void。
    • 示例:name的setter为setName(String name),age的setter为setAge(int age)。

三、封装的核心优势

3.1 控制数据访问,确保数据合法性

setter方法中可添加参数校验逻辑,防止无效或非法数据进入类内部,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示例(年龄校验)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只允许年龄在0-150之间,否则提示错误if (age >= 0 && age <= 150) {this.age = age;} else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年龄必须在0-150之间");}
}

若外部传入age = 200,setter方法会直接抛出异常,避免非法数据被存储。

3.2 隐藏实现细节,降低耦合度

外部只需通过getter/setter方法操作属性,无需关心类内部的实现细节(如属性的存储方式、计算逻辑)。当类内部实现修改时(如属性名变更),只需同步修改getter/setter方法,外部代码无需改动,降低了代码间的依赖。

示例(内部实现修改不影响外部)

public class Person {// 内部修改:属性名从name改为fullNameprivate String fullName;// 外部调用的方法名不变,仅内部实现修改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fullName; // 内部属性名变了,但外部调用方式不变}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fullName = name;}
}

3.3 提高代码可维护性

封装将类的属性和操作逻辑集中在类内部,便于统一管理和修改。例如,若需要对 “姓名” 添加统一的格式处理(如首字母大写),只需修改setName方法: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if (name != null && !name.isEmpty()) {// 统一处理:首字母大写this.name = name.substring(0, 1).toUpperCase() + name.substring(1);}
}

所有通过setName设置姓名的地方都会自动应用该逻辑,无需逐个修改外部代码。

3.4 实现只读 / 只写属性

通过控制getter/setter的可见性,可实现 “只读” 或 “只写” 属性:

  • 只读属性:只提供getter方法,不提供setter方法(如身份证号,一旦设置不可修改)。
private String idCard; // 身份证号(只读)public String getIdCard() {return idCard;
}// 不提供setIdCard方法,外部只能通过构造器初始化
public Person(String idCard) {this.idCard = idCard;
}
  • 只写属性:只提供setter方法,不提供getter方法(如密码,设置后不允许直接获取)。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 密码(只写)public void setPassword(String password) {this.password = password; // 实际开发中应加密存储
}

四、封装的最佳实践

  1. 所有属性私有化:类的成员变量必须用private修饰,禁止使用public/protected/ 默认权限(除非有特殊理由)。
  2. getter/setter按需设计
    • 必要时才提供getter/setter(如工具类的常量可能无需setter)。
    • setter方法专注于属性设置,避免包含复杂业务逻辑(复杂逻辑应封装在专门的业务方法中)。
  3. 构造器初始化不可变属性:对于创建后不应修改的属性(如id、birthDate),应通过构造器初始化,而非setter方法。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final String id; // 学号(不可变)private String name;// 构造器初始化不可变属性public Student(String id) {this.id = id;}public String getId() {return id; // 只提供getter,无setter}
}
  1. 避免在getter/setter中暴露内部引用:对于引用类型属性(如List、自定义对象),getter方法应返回副本而非原对象,防止外部修改内部状态。
    示例(安全的集合返回):
private List<String> hobbies = new ArrayList<>();// 错误:返回原集合,外部可直接修改
// public List<String> getHobbies() {
//     return hobbies;
// }// 正确:返回集合副本,保护内部状态
public List<String> getHobbies() {return new ArrayList<>(hobbies); // 返回新集合
}

五、总结

封装是 Java 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特性,通过属性私有化(private)方法公开(public的getter/setter) 实现,核心价值在于:

  • 数据安全:通过setter校验确保数据合法。
  • 低耦合:隐藏内部实现,降低外部依赖。
  • 可维护性:集中管理属性操作,便于修改和扩展。

遵循封装原则能使代码更健壮、更易维护,是编写高质量 Java 代码的基本要求。

http://www.dtcms.com/a/282299.html

相关文章:

  • 网络基础10 长途互联--WAN广域网技术
  • fastadmin中ajax弹窗修改文字为英文
  • Taro.getRandomValues() 用法详解
  • 端侧推理软件栈
  • 搜索框的显示与隐藏(展开与收起)
  • 智能工厂生产设备状态检测算法
  • Navicat Premium17.2.8 下载与安装(免费版)
  • 数字万用表是什么?七位半数字万用表/多用表的核心指标应用及技术趋势?
  • 近期学习总结
  • ADS8331手册驱动开发
  • HTML基础知识 二(创建容器和表格)
  • 达梦数据库CASE_SENSITIVE大小写敏感差异比较
  • HTB cap wp
  • 0 - MIT 6.S081 2020 操作系统 实验环境配置
  • 前端性能与可靠性工程:前端韧性工程 - 优雅降级与离线支持
  • Nginx,MD5和Knife4j
  • 使用TIANAI-CAPTCHA进行行为验证码的生成和缓存的二次校验
  • 【后端】.NET Core API框架搭建(6) --配置使用MongoDB
  • 随机链表的复制数据结构oj题(力口138)
  • 数据结构--准备知识
  • 随机链表的复制数据结构oj题(CM11)
  • SOTI MobiControl vs EasyControl:MDM 解决方案对比 —— 理解差异与价值
  • batchnorm1d,layernorm,revin区别
  • 关于程序=数据结构+算法这句话最近的一些思考
  • 【数据结构】「栈」(顺序栈、共享栈、链栈)
  • iOS 抓包工具选择与配置指南 从零基础到高效调试的完整流程
  • 时序大模型为时序数据库带来的变革与机遇
  • Flutter 记录 使用ModalRoute获取参数
  • flutter app内跳转到其他安卓 app的方法
  • qt udp接收时 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