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网-从内网到公网
上公网-从内网到公网
Internet 接入技术
Internet接入方式
什么是Internet接入网?
ChinaNet网络架构
-
国干网(骨干网)
- 9大核心节点
- 每省1-2个D节点
-
城域网
-
接入网
宽带接入模型和基本概念
- 宽带接入技术通常应用在“最后一公里接入”(First Mile Access),即从CPN(CPE)到CO这一段线路的接入。
宽带接入的传输介质和技术
常见的宽带接入技术
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
ADSL技术
主要的光纤接入模式
- FTTH
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
-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大楼
- FTTC
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
Internet接入认证方式
- PPPoE
- PC向BAS发起PPPoE连接建立请求,并提交用户名和密码信息 (PAP / CHAP)。
- BAS向AAA发起用户认证。
- 认证通过,PPPoE连接建立成功。
- PC使用PPPoE获取的IP导致访问Internet
PPPoE协议原理
- PPPoE协议栈
-
PPPoE两个阶段:
-
PPPoE报文格式
- PPP会话建立与终止
- PPPoE Server基本配置
- PPPoE Client基本配置(路由器)
- PPPoE Client基本配置(Windows)
- 开始→设置→网络连接→新建连接向导→连接到Internet****→用要求用户名和密码的宽带连接来连接**
- PPPoE连接新建成功后,可以修改认证方式
Internet接入认证方式
- Protal
NAT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Internet接入带来的组网需求
-
公网地址需求
- 企业网采用私有IP,Internet采用公有IP,私有IP的路由不允许通告到Internet,企业网接入Internet需要向运营商申请公有IP。
- IPv4公有IP比较稀缺,申请也需要较高的费用,普通企业只能申请少量的IPv4公有IP。
- IPv6公有IP比较充裕,企业可以按需申请。
-
公网路由需求
- 企业向运营商申请了一小段公有IP,怎样与Internet路由对接?
- 企业网内部路由怎样部署,才能让所有用户都能访问Internet?
IPv4企业网接入Internet
- IPv4公网地址稀缺的解决方法
- 向运营商申请一小段或1个公有IP,在边界设备上做网络地址转换,将私有IP转换成公有IP,然后再访问Internet。
NAT概述
-
NAT
-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把数据包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
-
主要用于解决校园网使用私有地址上公网的问题
- 大多数应用基于IPv4
- IPv4地址短缺
- 使用私有地址(RFC1918)和NAT技术缓解IPv4公网地址短缺的问题
- 10.0.0.0/8
- 172.16.0.0/12
- 192.168.0.0/16
NAT的分类及作用
NAT转换类型
-
NAT:一对一转换
-
PAT:多对一转换
- 带端口转换
通过端口让一变多。
- 静态NAT与动态NAT
- NAT基本配置
NAT的工作原理
NAT数据转发原理
- 10.1.6.3访问186.1.8.6网站的数据转发过程
- 整个路径上都必须要有去往186.1.8.6的路由。
- 从10.1.6.3去往186.1.8.6的数据包,经路由转发到达边界设备的出接口E2时,执行NAT,进行源地址和源端口的转换。
- NAT数据转发原理
- 10.1.6.3访问186.1.8.6网站的数据转发过程
- 数据包到达边界设备,先查路由表,转发至出接口,当出接口为NAT outside接口时,匹配NAT ACL,匹配上permit条目的执行NAT,匹配上deny条目的不执行NAT(NAT ACL不过滤数据包)。
- 第1个包会触发NAT表项的形成,后续数据包查NAT表转换。
- 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Internet,经路由转发最终到达186.1.8.6。
- 10.1.6.3访问186.1.8.6网站的数据转发过程
- NAT数据转发原理
- 10.1.6.3访问186.1.8.6网站的数据转发过程(返回数据包)
- 返回数据包的目标IP为189.7.3.2,是边界设备的外网接口IP地址,经过Internet的路由转发,最终到达边界设备的外网接口,外网接口会接收该数据包,然后查NAT表,进行NAT还原处理。
- 10.1.6.3访问186.1.8.6网站的数据转发过程(返回数据包)
- NAT数据转发原理
- 10.1.6.3访问186.1.8.6网站的数据转发过程(返回数据包)
- 经过NAT还原处理的数据包,边界设备再查找路由表转发,然后经过企业网内部的路由转发,最终返回10.1.6.3。
- 10.1.6.3访问186.1.8.6网站的数据转发过程(返回数据包)
外网访问内网的需求与实现
- 访问需求
- Internet用户需要访问10.1.6.138主机;10.1.6.139需要向Internet提供Web服务,10.1.6.140也需要向Internet提供Web服务。
- 需求实现
- 使用外网IP对外提供服务,即Internet访问企业的公网IP,然后在边界设备上,将这些公网IP转换到内部服务器上去。
- 需要预先配置好NAT表项。
- 外网访问内网的需求与实现
- 静态NAT与端口映射配置
- 外网访问内网的需求与实现
- 应用层协议内嵌地址识别与转换
- 转换需求举例
- 10.1.6.141需要向Internet提供FTP服务。FTP在控制连接上协商数据连接的IP地址与端口号,服务器在私网,协商出来必定是私网IP,需要干预协商过程,将私网IP转换成公网IP。
- 需求转化实现
- 需要NAT设备对应用层协议进行识别,并将应用层数据的内嵌私网IP转换成公网IP,一般默认未开启这项功能,需要手工开启。
- 不同的设备或版本对应用层协议的识别能力不同。
- 转换需求举例
- 应用层协议内嵌地址识别与转换
NAT ALG
思科路由器NAT转发流程
- 出处理执行NAT转换
- 入处理查找NAT表做NAT还原
华为华三NAT转发流程
- 入处理与思科一样,先做入方向ACL包过滤,再做NAT还原
- 出处理与思科相反,华为华三先做出方向ACL包过滤再做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