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EMC)仿真(精编版)
写在前面
本系列文章主要讲解电磁兼容(EMC)仿真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同学认识和了解电磁兼容(EMC)仿真。
若有相关问题,欢迎评论沟通,共同进步。(*^▽^*)
随着产品复杂性和密集度的提高以及设计周期的不断缩短,在设计周期的后期解决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切合实际。在较高的频率下,通常用来计算EMC的经验法则不再适用,而且还可能容易误用这些经验法则。结果,70% ~ 90%的新设计都没有通过第一次EMC测试,从而使后期重设计成本很高,如果制造商延误产品发货日期,损失的销售费用就更大。为了以低得多的成本确定并解决问题,设计师应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及早采用协作式的、基于概念分析的EMC仿真。
较高的时钟速率会加大满足电磁兼容性需求的难度。在千兆赫兹领域,机壳谐振次数增加会增强电磁辐射,使得孔径和缝隙都成了问题;专用集成电路(ASIC)散热片也会加大电磁辐射。
1. 传统的电磁兼容设计
正常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