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诊断仪进行CAN采样点测试的原理

目录

1、初始干扰施加与错误帧记录

2、干扰位置移动与错误帧产生

3、确定采样点位置


上一篇分享了如何使用VH6501进行CAN采样点测试。

链接:https://handsome-man.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8098230?spm=1001.2014.3001.5502

有粉丝对诊断仪进行CAN采样点测试的原理不太了解,本篇文章做一个补充说明。

1、初始干扰施加与错误帧记录

首先,通过 VH6501发送 ID 为 0 的报文,共计 100 帧。在每一帧报文的第一个 ID 位(即 SOF 后的首个数据位,选择干扰此位可有效降低重同步机制引入的误差)起始边沿的 0% 位置,施加一个宽度为 27% 位宽的干扰脉冲,如下图所示。

依据 CAN 总线三点采样机制,当干扰宽度超过 25% 位宽时(因位时间的最小时间量子 Tq 为 4,两个采样点最大间距为 1/4 位时间,故需干扰覆盖至少两个采样点以确保干扰生效),记录这 100 帧报文中的错误帧数。由于此时干扰位置距离采样点较远,暂未对采样点产生实质影响,故不会出现错误帧。

2、干扰位置移动与错误帧产生

接下来,将 27% 位宽的干扰脉冲以 1% 位宽的步进沿位时间轴向右移动,即干扰脉冲的右边沿逐渐靠近采样点,如下图所示。

随着干扰右移,受总线信号传输延迟及节点内部处理延迟影响,DUT(被测设备)采样时刻的电平与 CANScope 发送的实际电平出现不一致。这种电平差异会导致 DUT 接收到的 CRC 校验值与自身计算的 CRC 校验值不匹配,进而触发 DUT 主动发送错误帧。在此过程中,需对每个不同干扰位置对应的错误帧数进行详细记录。随着干扰继续右移,更多采样点受到干扰影响,错误帧数会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3、确定采样点位置

当干扰脉冲继续向右步进,直至其左边沿位置超过采样点时,此时干扰脉冲已完全越过采样点,不再对采样值产生影响,DUT 将不再出现错误帧,如下图所示。

在这一过程中,最后一个导致错误帧出现的干扰位置,即为我们所需确定的采样点位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精准定位 CAN 总线节点的采样点,为 CAN 总线通信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提供关键依据。

相关文章:

  • 《棒球百科知识》世界棒球十强国家是如何发展·棒球1号位
  • 学习日记-day12-5.21
  • 元宇宙数字人设计大赛:往届获奖作品赏析
  • 第18天-NumPy + Pandas + Matplotlib多维度直方图
  • 数学实验(Matlab绘图基础)
  • 学习 Pinia 状态管理【Plan - May - Week 2】
  • 网页表格转换为markdown
  • 【Element UI排序】JavaScript 的表格排序sortable=“custom“和 @sort-change
  • nlohmann json:检查类型并取出数据
  • 深入解析C++静态成员变量与函数
  • 网络安全之身份验证绕过漏洞
  • 前沿技术:如何从多模态文件中自动提取有效信息?
  • 学习路之uniapp--unipush2.0推送功能--给自己发通知
  • PostGIS实现栅格数据导出PNG应用实践【ST_AsPNG 】
  • 【Redis8】最新安装版与手动运行版
  • springboot3+vue3融合项目实战-大事件文章管理系统-更新文章分类和增加文章分类优化-分组校验
  • FlashAttention:传统自注意力( Self-Attention)优化加速实现
  • BEVDet
  • 实战5:个性化数字艺术生成与销售
  • 【泛微系统】后端开发Action常用方法
  • 零基础学做网站的书/网站快速优化排名app
  • 整形医院网站建设/网店推广方案策划书
  • 手机网站怎么打开/直接进网站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