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道Intewell操作系统:人形机器人底层操作系统
据了解,中国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在江苏发布,东土科技在中国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的设计中扮演了核心技术贡献者的角色,其参与深度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标准体系的技术底座支撑
-
通信协议的标准化突破东土科技主导制定的AUTBUS国际标准(基于TSN和IPv6技术)被纳入《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层规范。该标准解决了传统机器人总线协议碎片化问题,通过20Gb-ps带宽动态分配和微秒级确定性传输能力,实现了人形机器人关节控制、视觉感知、AI决策等多模态数据的统一承载。
-
操作系统的实时性赋能东土科技的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作为国内唯一通过汽车、工业控制、医疗、轨道交通四项功能安全认证的系统,为标准体系中的技术层架构提供了底层支持。其微内核虚拟化架构可将人形机器人电子架构成本降低50%、功耗减少60%,并支持算力芯片虚拟化,使大模型运行效率提升40%。
-
边缘计算与AI的协同架构东土科技的边缘智能控制器与MaVIEW智能控制平台被写入标准体系的应用层技术要求。其边缘计算能力可将工业设备算力利用率提升40%,在汽车焊接场景中,通过AI实时调整焊接参数,将良品率从85%提升至98.6%。此外,东土科技的低代码开发工具支持拖拉拽式编程,降低了人形机器人应用开发门槛,使中小企业能以1/3成本接入高端智造赛道。
二、未来潜力与挑战
- 技术迭代方向
东土科技计划2025年发布的AI机器人操作系统,将进一步强化标准体系中的智能化分级要求。该系统支持多模态具身智能模型,可实现从“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端到端智能协同,预计将推动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等级从L2(半自主)向L3(全自主)跨越。
- 产业生态壁垒
东土科技的AUTBUS生态联盟已吸引150余家企业,覆盖AI芯片、精密减速器等领域,形成了从标准制定到场景落地的完整产业链。然而,其在高端传感器和高精度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上仍依赖外部合作,未来需加强自主研发以提升标准体系的安全性。
总结
东土科技通过技术标准制定、生态协同创新和场景深度验证,成为《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的核心推动者。其贡献不仅体现在通信协议、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突破,更在于通过标准话语权重构了国产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路径。在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下,东土科技的实践为AI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其价值已超越企业层面,上升为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