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Golang GC 机制的一些细节:什么是根对象?GC 机制的触发时机?
文章目录
- 关于 Golang GC 机制的一些细节:什么是根对象?GC 机制的触发时机?
- 简要回顾 Golang GC 三色标记法的工作流程
- 什么是根对象?
- GC 的触发时机?
关于 Golang GC 机制的一些细节:什么是根对象?GC 机制的触发时机?
之前我已经先后通过两篇文章对 Golang 的 GC 机制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 GC 的三色标记法以及 Golang GC 的写屏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前往查看:
- 【每日八股】Golang篇(五):垃圾回收
- Golang 的垃圾回收机制
通过本篇文章,我们继续深挖一下 Go 的 GC 机制当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什么是根对象?GC 触发的时机是什么时候?在深挖细节之前,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三色标记法的工作流程。
简要回顾 Golang GC 三色标记法的工作流程
- 在初始阶段,所有对象都会被标记为白色;
- 从根对象出发,将所有根对象及其引用的对象标记为灰色,并放入到待处理队列当中;
- 不断地从对头当中取出元素,并标记为黑色,同时将该元素引用的对象加入到待处理队列当中。
通过对第三步的待处理队列进行循环往复的检查,直到队列为空,当前存活的对象都将被标记为黑色,在 GC 期间新建的对象或新建立的引用关系先被标记为灰色。此时,所有白色的对象都是过期的对象,会被删除回收。
什么是根对象?
在面试当中如果被问到“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GC 原理”,我们介绍一下三色标记法的流程和写屏障机制,但如果面试官深挖:“三色标记法当中的根对象指的是什么?”,如果没有深挖过这部分细节,我们大概率是回答不上来的。
因此,我们首先深挖一下,GC 机制在开始时「从根对象出发将根对象及其引用标记为灰色并放入队列」当中的「根对象」指的到底是什么。
根对象是 GC 遍历的起点,所有从根对象直接或间接可达的对象都会被标记为存活,而不可达的对象会被回收。根对象主要包括:
- 栈上的对象:所有 Goroutine 栈上的变量(局部变量、参数等);
- 全局变量:程序中的全局变量(存储在静态数据区);
- 寄存器中的对象:当前执行的代码可能通过寄存器引用对象;
- 运行时数据结构:例如
runtime
包中的特殊对象。
上述根对象是第一批进入待处理队列的灰色对象,后续会递归地遍历它们引用的全部对象。如果在面试中被问到,能回答出:“Goroutine 栈上的对象,包括局部变量和参数,以及全局变量”就已经是比较完美的答案了,我们在学习 GC 机制时,至少要记住这两项是根对象的一部分。
GC 的触发时机?
和根对象一样,如果在面试时面试官深挖我们对 GC 的理解,可能会问到 GC 的触发时机有哪些,在此提前学习一下。
Golang 的 GC 是「并发标记-清扫」机制,触发条件由运行时动态决定,主要基于以下规则:
- 自动触发:当堆当中存活的对象大小(Live Heap)达到上一次 GC 结束后对内存的某个比例时触发 GC,默认由环境变量
GOGC
控制(默认值为100
,即堆内存增长100%
时触发,比如上次 GC 后堆内存为 100 MB,GOGC=100
时,堆内存达到 200 MB 时触发新一轮 GC)。 - 手动触发:显式调用
runtime.GC()
强制触发一次完整的 GC,通常用于性能测试或内存泄露调试。 - 系统监控强制触发:如果 Goroutine 长时间未执行 GC,系统监控会强制触发 GC,避免内存无限增长。
- 其他特殊情况:内存分配器发现堆内存碎片化严重时,可能提前触发 GC。
在面试时如果我们能回答上来:“GC 有以下几种触发情况,第一种是在当前堆内存增长达到上一次 GC 触发后内存的某个比例时,自动触发,比例参数由 GOGC 控制,默认为 100%,比如上一次 GC 之后堆内存为 100 MB,此时如果堆内存增长到 200 MB,即增长了 100%,就会自动触发 GC。第二种是显式调用运行时函数来强制触发 GC。第三种是当 goroutine 检测到很长时间没有触发 GC 时,会触发 GC 以避免内存无线增长。最后一种情况是当堆内存碎片化严重时,会触发 GC。”当中的几条,就已经是很优秀的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