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传输层协议UDP

传输层

负责数据能够从发送端传输接收端 .

再谈端口号

端口号 (Port) 标识了一个主机上进行通信的不同的应用程序 ;

TCP/IP 协议中 , " IP", " 源端口号 ", " 目的 IP", " 目的端口号 ", " 协议号 " 这样一个五元组来标识一个通信( 可以通过 netstat -n 查看 );

端口号范围划分

  • 0 - 1023: 知名端口号, HTTP, FTP, SSH 等这些广为使用的应用层协议, 他们的端口号都是固定的。
  • 1024 - 65535: 操作系统动态分配的端口号. 客户端程序的端口号, 就是由操作系统从这个范围分配的。

认识知名端口号(Well-Know Port Number)

有些服务器是非常常用的 , 为了使用方便 , 人们约定一些常用的服务器 , 都是用以下这些固定的端口号:
  • ssh 服务器, 使用 22 端口
  • ftp 服务器, 使用 21 端口
  • telnet 服务器, 使用 23 端口
  • http 服务器, 使用 80 端口
  • https 服务器, 使用 443 端口

执行下面的命令, 可以看到知名端口号

cat /etc/services

 我们自己写一个程序使用端口号时, 要避开这些知名端口号.

两个问题

  • 一个进程是否可以 bind 多个端口号?

一个进程可以绑定多个端口号。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技术实现原理:

  • Socket 独立性:每个网络连接通过套接字(Socket)管理,套接字由 IP 地址和端口号唯一标识。一个进程可以创建多个套接字,每个套接字独立绑定到不同的端口。

  • 多路复用:通过多线程、多进程或异步 I/O(如 selectepoll)技术,进程可以同时监听多个端口的连接请求,处理并发通信。

2. 实际应用场景:

  • 多协议支持:例如 Web 服务器同时监听 HTTP(80 端口)和 HTTPS(443 端口)。

  • 服务分离:同一进程提供不同功能的服务(如 API 接口和管理后台使用不同端口)。

  • 负载均衡与代理:反向代理服务器(如 Nginx)可能监听多个端口,将流量分发到不同后端服务。

  • 一个端口号是否可以被多个进程 bind?

1. 默认情况:端口独占性

在 默认配置 下,一个端口号(同一协议和 IP 地址)不允许被多个进程同时绑定。这是因为:

  • 端口是网络通信的入口,操作系统需确保数据包能被正确路由到目标进程。

  • 如果多个进程尝试绑定同一端口,操作系统会抛出 Address already in use 错误(如 bind() 失败)。

2. 允许绑定同一端口的条件

在以下场景中,多个进程可以绑定到同一端口:

(1) 不同协议

  • 同一端口可以被 TCP 和 UDP 协议 的套接字同时绑定。

  • 示例:DNS 服务器通常同时监听 TCP 和 UDP 的 53 端口。

(2) 不同 IP 地址

  • 如果进程绑定到不同的 IP 地址(如多个网卡或多宿主主机),同一端口可被重复使用。

(3) 使用套接字选项 SO_REUSEADDR 或 SO_REUSEPORT

  • SO_REUSEADDR

    • 允许同一端口的套接字在特定条件下被重用(如原套接字已关闭或处于 TIME_WAIT 状态)。

    • 主要用于快速重启服务时避免端口占用冲突。

  • SO_REUSEPORT(Linux 3.9+ 支持):

    • 允许多个进程直接绑定到 相同的 IP 地址和端口

    • 操作系统内核会负责将连接请求负载均衡到不同进程。

    • 应用场景:Nginx 多进程模型、高并发服务器优化。

 

UDP 协议

UDP 协议端格式

  • 16 位 UDP 长度, 表示整个数据报(UDP 首部+UDP 数据)的最大长度;
  • 如果校验和出错, 就会直接丢弃。

 UDP 的特点

  • 无连接: 知道对端的 IP 和端口号就直接进行传输, 不需要建立连接;
  • 不可靠: 没有确认机制, 没有重传机制; 如果因为网络故障该段无法发到对方, UDP 协议层也不会给应用层返回任何错误信息;
  • 面向数据报: 不能够灵活的控制读写数据的次数和数量;

 面向数据报

应用层交给 UDP 多长的报文 , UDP 原样发送 , 既不会拆分 , 也不会合并 ; 用 UDP 传输 100 个字节的数据 :
  • 如果发送端调用一次 sendto, 发送 100 个字节, 那么接收端也必须调用对应的一次 recvfrom, 接收 100 个字节; 而不能循环调用 10 次 recvfrom, 每次接收 10 个字节;

 UDP 的缓冲区

  • UDP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发送缓冲区. 调用 sendto 会直接交给内核, 由内核将数据传给网络层协议进行后续的传输动作;
  • UDP 具有接收缓冲区. 但是这个接收缓冲区不能保证收到的 UDP 报的顺序和发送 UDP 报的顺序一致; 如果缓冲区满了, 再到达的 UDP 数据就会被丢弃;

UDP 的 socket 既能读, 也能写, 这个概念叫做 全双工 。

UDP 使用注意事项

我们注意到 , UDP 协议首部中有一个 16 位的最大长度 . 也就是说一个 UDP 能传输的数据最大长度是 64K( 包含 UDP 首部 )。  然而 64K 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 , 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 。如果我们需要传输的数据超过 64K, 就需要在应用层手动的分包 , 多次发送 , 并在接收端手动拼装;

基于 UDP 的应用层协议

  • NFS: 网络文件系统
  • 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BOOTP: 启动协议(用于无盘设备启动)
  • DNS: 域名解析协议
当然 , 也包括你自己写 UDP 程序时自定义的应用层协议。

 本篇文章介绍了 传输层协议UDP 的相关内容,欢迎评论和交流!

相关文章:

  • Logisim实验--华科计算机组成原理(保姆级教程) 头歌-存储系统设计实验(汉字库存储芯片扩展实验、MIPS寄存器文件设计)
  • 编译docker版openresty
  • huggingface transformers中Dataset是一种什么数据类型
  • # 07_Elastic Stack 从入门到实践(七)---2
  • Memcached 服务搭建和集成使用的详细步骤示例
  • STM32-DMA数据转运(8)
  • MyBatis与MyBatis-Plus深度分析
  • 测试报告--博客系统
  • vue3父子组件传值
  • Linux系统编程---Signal信号集
  • Datawhale PyPOTS时间序列5月第1次笔记
  • 【速写】TRL:Trainer的细节与思考(PPO/DPO+LoRA可行性)
  • JavaWeb 开发的核心基础知识
  • 2025-05-13 学习记录--Python-条件判断:if语句 + if-else语句 + if-elif-else语句 + match语句
  • 码蹄集——分解、数组最大公约数、孪生质数、卡罗尔数、阶乘数
  • The Deep Learning Compiler: A Comprehensive Survey (深度学习编译器:全面调查)
  • py7zr解压文件时报错CrcError(crc32, f.crc32, f.filename)
  • Kubernetes 入门笔记
  • 磁盘存储链式的 B 树与 B+ 树
  • 数据库原理实验:视图与索引
  • 外交部:反对美方人士发表不负责任谬论
  • 人民日报仲音:大力纠治违规吃喝顽瘴痼疾
  • 世界期待中美对话合作带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 国羽用冠军开启奥运周期,林丹:希望洛杉矶奥运取得更好成绩
  • 白玉兰奖征片综述丨综艺市场破局焕新,多元赛道重塑价值坐标
  • 国家统计局今年将在全国开展两次人口固定样本跟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