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大模型核心运行机制

大模型核心运行机制目录

  • 一、核心架构:Transformer的演进与改进
    • 1.1 核心组件包括:
      • 1.1.1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 1.1.2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 1.1.3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 1.1.4 前馈网络(FFN)与残差结构
    • 1.2 模型架构改进方向
      • 稀疏化(如DeepSeek):
      • 混合专家模型(MoE)(如GPT-4、DeepSeek-MoE):
      • 多模态扩展(如GPT-4 Vision):
  • 二、训练流程:三阶段协同优化
    • 2.1. 预训练(Pre-training)
    • 2.2. 微调(Fine-tuning)
    • 2.3. 对齐优化(Alignment)
  • 三、推理机制:生成与控制的平衡
    • 3.1. 自回归生成
    • 3.2. 上下文管理
    • 3.3. 安全与可控性
  • 四、优化与扩展:效率与性能的权衡
    • 4.1. 训练优化
    • 4.2. 推理加速
    • 4.3. 扩展性提升
  • 五、核心挑战与解决方案
    • 5.1. 计算成本与能效
    • 5.2. 长尾知识与事实性
    • 5.3. 偏见与安全性
    • 5.4. 多模态与泛化性

大模型(如GPT-4、DeepSeek、ChatGPT)的核心运行机制主要是基于深度学习,尤其是Transformer架构。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高效计算优化、自注意力机制和任务对齐技术实现对复杂任务的理解与生成。

一、核心架构:Transformer的演进与改进

大模型的基础是transformer架构

1.1 核心组件包括:

1.1.1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通过计算输入序列中每个词与其他词的相关性权重,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

自注意力机制
其中,Q(查询)、K(键)、V(值)为输入向量的线性变换, d k d_k dk为维度缩放因子。

1.1.2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并行多组注意力头,捕捉不同子空间的语义信息,增强模型表达能力。

1.1.3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引入序列位置信息,常用方法包括:

绝对位置编码(如Sinusoidal编码)。
相对位置编码(如旋转位置编码RoPE),支持动态扩展上下文长度。

1.1.4 前馈网络(FFN)与残差结构

每层后接非线性全连接层,并通过残差连接和层归一化(LayerNorm)缓解梯度消失。

模型通过预训练在大规模数据上学习语言规律,再通过微调适应特定任务。训练过程中,使用反向传播和优化算法(如Adam)调整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的参数。
依赖GPU/TPU等高性能硬件和分布式训练加速计算。输入文本经过分词与嵌入转换为向量表示,模型通过推理生成输出,并采用生成策略(如束搜索)确保输出质量。整个过程依赖大规模数据和计算资源,实现复杂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核心架构图如下:

架构图bd2390b05df34786af66a15a6d5826d7.png#pic_center

1.2 模型架构改进方向

稀疏化(如DeepSeek):

动态稀疏注意力(局部窗口注意力、激活部分神经元)降低计算复杂度(从O( n 2 n^2 n2)降至O(n l o g n log^n logn))。

混合专家模型(MoE)(如GPT-4、DeepSeek-MoE):

每个输入Token通过路由机制激活少量专家网络,提升模型容量(万亿参数)而计算成本可控。

多模态扩展(如GPT-4 Vision):

跨模态编码器融合文本、图像等输入,支持图文混合任务。

核心模型树如下:

核心模型树984e742a5ca84485b878cf1665fbce56.png#pic_center

  • Encoder Only: 对应粉色分支,即BERT派,典型模型: BERT

    • 自编码模型(Autoencoder Model):通过重建句子来进行预训练,通常用于理解任务,如文本分类和阅读理解。
    • 模型像一个善于分析故事的专家,输入一段文本,能拆解的头头是道,本质上是把高维数据压缩到低维空间。
  • Decoder Only: 对应蓝色分支,GPT派, 典型模型: GPT4,LLaMA,DeepSeek,QWen

    • 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通过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词来进行预训练,通常用于文本生成任务。
    • 模型像一个会讲故事的专家,给点提示,就能流畅的接着自说自话。
  • Encoder-Decoder: 对应绿色分支,T5派, 典型模型: T5, ChatGLM

    • 序列到序列模型(Sequence to Sequence Model):结合了编码器和解码器,通常用于机器翻译和文本摘要等任务。
    • 模型像一个“完型填空专家”,是因为它特别擅长处理这种类型的任务。通过将各种NLP任务统一转换为填空问题,T5派能够利用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来预测缺失的文本。这种方法简化了不同任务之间的差异,使得同一个模型可以灵活地应用于多种不同的NLP任务,并且通常能够在多个任务上取得很好的性能。

二、训练流程:三阶段协同优化

大模型的训练分为预训练-微调-对齐三阶段,从通用表征学习到任务适配与价值观对齐。

2.1. 预训练(Pre-training)

目标:从海量无标注数据中学习通用语言模式。

数据:

规模达TB级,涵盖网页、书籍、代码等多源数据,经去重、质量过滤(如毒性内容剔除)。
多语言混合(如PaLM支持100+语言),但以英语为主。

任务:

自回归建模(如GPT系列):预测下一个词,损失函数为交叉熵。
掩码语言建模(如BERT):预测被遮蔽的词,学习双向上下文。

2.2. 微调(Fine-tuning)

目标:适配下游任务(如对话、翻译)。

策略:

全参数微调:调整所有模型参数,需大量标注数据。
参数高效微调:如LoRA(低秩适配)、Adapter(插入小型网络),仅优化部分参数。
指令微调(如ChatGPT):使用人工标注的指令-回答对,增强指令跟随能力。

2.3. 对齐优化(Alignment)

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如ChatGPT):

奖励模型训练:人工标注回答质量排序,训练奖励模型(Reward Model)。
强化学习优化:使用PPO算法,以奖励模型引导策略模型(Policy Model)生成更符合人类偏好的回答。

直接偏好优化(DPO):
替代RLHF,通过显式偏好数据直接优化模型,降低计算复杂度。

三、推理机制:生成与控制的平衡

3.1. 自回归生成

过程:逐个生成Token,将已生成序列作为输入预测下一Token。

解码策略

贪婪搜索:选择概率最高词,简单但易陷入重复。
束搜索(Beam Search):保留多个候选序列,平衡质量与多样性。
采样策略

温度调节(Temperature):控制采样随机性(低温度趋确定,高温度趋多样)。
Top-p(核采样):仅从累积概率超过阈值p的词中采样。
重复惩罚:抑制重复生成(如通过repetition_penalty参数)。

3.2. 上下文管理

有限上下文窗口:如GPT-4支持128K tokens,通过位置编码扩展(如RoPE线性插值)突破长度限制。

长文本处理

分块处理(Chunking)与层次化注意力,分段计算后融合。
KV-Cache缓存:缓存历史Token的Key-Value向量,避免重复计算。

3.3. 安全与可控性

安全层(Safety Layer)

输出前过滤有害内容(如暴力、偏见),调用外部审核API(如OpenAI Moderation)。

系统提示控制

通过system prompt动态调整模型行为(如“你是一个医生”)。

实时检索增强(RAG)

结合外部知识库(如维基百科)补全长尾知识,提升事实准确性。

四、优化与扩展:效率与性能的权衡

4.1. 训练优化

分布式训练

数据并行:多卡处理不同数据批次。
模型并行:拆分模型至不同设备(如Megatron-LM的张量并行)。
混合并行:结合数据与模型并行(如DeepSpeed的3D并行)。

显存优化

梯度检查点:牺牲计算时间换显存,重计算中间激活。
混合精度训练:FP16/FP8降低显存占用,结合Loss Scaling保持数值稳定。

4.2. 推理加速

模型量化

将FP32权重压缩至INT8/INT4,量化感知训练(QAT)减少精度损失。

动态批处理

合并不同长度请求,最大化GPU利用率(如NVIDIA Triton)。

硬件适配

针对边缘设备(手机、IoT)部署,支持自适应量化与剪枝。

4.3. 扩展性提升

参数规模

从亿级(BERT)到万亿级(GPT-4),遵循缩放定律(Scaling Laws)提升性能。

上下文长度

通过位置编码改进(如NTK-aware RoPE)、分块注意力支持百万Token级输入。

五、核心挑战与解决方案

5.1. 计算成本与能效

挑战:训练万亿模型需数千张GPU,成本超千万美元,推理能耗高。

解决方案

MoE架构稀疏化计算,量化与蒸馏降低推理成本。
绿色计算:使用可再生能源,优化数据中心能效。

5.2. 长尾知识与事实性

挑战:模型对低频知识覆盖不足,可能生成错误事实。

解决方案

检索增强生成(RAG):实时调用外部知识库(如ChatGPT联网插件)。
合成数据增强:利用规则或小模型生成高质量训练样本。

5.3. 偏见与安全性

挑战:训练数据隐含社会偏见,可能生成有害内容。

解决方案

RLHF与DPO对齐人类价值观。
红队测试(Red Teaming)主动探测漏洞,部署多级内容过滤。

5.4. 多模态与泛化性

挑战:跨模态任务(如图文生成)需统一表征空间。

解决方案

跨模态编码器(如CLIP)对齐图文特征。
渐进式多模态预训练(如PaLI-X)。

六、可能得发展方向(猜测)
稀疏化与模块化:更高效动态计算路径(如Switch Transformer)。
终身学习:持续学习新知识避免灾难性遗忘。

可解释性:通过注意力可视化、概念神经元分析提升透明度。

边缘计算:轻量化模型(如TinyLLaMA)适配移动端部署。

总结
大模型的核心运行机制以Transformer架构为基础,通过大规模预训练学习通用表征,结合微调与对齐技术适配任务与价值观,最终依赖高效工程优化实现低成本推理。其优势在于强大的泛化能力,但需持续攻克成本、安全与知识更新等挑战。聚焦效率提升、多模态融合及伦理对齐,推动技术从“规模竞赛”向“实用落地”演进。

相关文章:

  • C语言中的宏
  • Prometheus参数配置最佳实践
  • P1032 [NOIP 2002 提高组] 字串变换
  • shell脚本变量详解
  • 【WebApi】YiFeiWebApi接口安装说明
  • python: union()函数用法
  • uniapp+vue3开发项目之引入vuex状态管理工具
  • 内存泄漏系列专题分析之十三:高通相机CamX内存泄漏内存占用分析--Camx pipeline的ION内存拆解方法
  • 从 Vue3 回望 Vue2:响应式的内核革命
  • 【bag of n-grams】 N-gram词袋模型 简介
  • 已情感分析入门学习大模型-初级篇
  • 进程与线程:09 进程同步与信号量
  • QLineEdit增加点击回显功能
  • Python 字典键 “三变一” 之谜
  • WebGIS 开发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急需掌握的要点
  • 带格式的可配置文案展示
  • 典籍指数问答模块回答格式修改
  • 深入浅出:C++数据处理类与计算机网络的巧妙类比
  • 嵌入式学习--江协51单片机day5
  • PostgreSQL 配置设置函数
  • 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 媒体:“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成陕西首富”系乌龙,但她的人生如同开挂
  • 四部门:到2025年底,全国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
  • 国家林草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接受审查调查
  • 中美是否计划讨论美方以芬太尼为由对华征收的特别关税?外交部回应
  • 最高降九成!特朗普签署降药价行政令落地存疑,多家跨国药企股价收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