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供应链网络攻击的风险与防范》

中国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供应链攻击正是利用这种系统性弱点发起攻势。近年来,随着国内数字化转型加速,供应链安全问题频发。从某盟删库事件到某头部物流企业数据泄露,从某国产工业软件遭恶意代码植入到某新能源车企因供应商漏洞导致生产线瘫痪,这些案例无不印证:供应链的脆弱性可能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安全的致命威胁。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手段,理解供应链安全风险并构建防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供应链攻击的定义

供应链攻击是一种针对企业上下游环节漏洞的精准打击方式。攻击者通过渗透软件开发、硬件制造或服务提供商等环节,将恶意代码植入合法产品,或利用第三方权限横向突破。例如,2021年某国产OA系统升级包被篡改事件中,攻击者通过软件更新渠道向10万+政企用户植入挖矿程序,导致多地政务系统算力被非法占用。这种攻击模式利用信任链条的传递性,使防御体系“从内部瓦解”,尤其在制造业、金融、能源等供应链冗长的领域危害尤甚。

111

二、供应链网络安全风险与漏洞

在网络安全领域,我们通常关注攻击面,目的不仅是减少漏洞,还包括减少任何攻击机会。供应链攻击的挑战之一是潜在的大攻击面,在某些情况下,你的组织可能无法控制这个攻击面。更具体地说,供应链网络安全风险和漏洞是多方面的,可能源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这使得它们特别难以管理。这些风险包括:

1.第三方供应商风险:某电商平台曾因合作短信服务商API接口漏洞,导致百万用户隐私数据泄露,组织通常依赖外部供应商提供软件、硬件和服务。如果这些第三方缺乏强大的安全措施,他们可能成为攻击者的入口点。随着将关键功能外包给专业供应商的趋势不断增长,这种风险被放大,增加了攻击面以及对外部合作伙伴安全态势的依赖。

2.软件供应链风险:攻击者可以通过破坏软件开发过程渗透到供应链中。这可能包括在广泛使用的软件库、开发工具或更新中插入恶意代码。 2023年某国产数据库软件被曝存在供应链后门,攻击者可利用开发工具链污染获取系统控制权。开源组件风险同样突出,某金融APP因未及时修复Log4j2漏洞,造成超500万用户敏感信息外泄。

3.硬件供应链风险:攻击者可能在制造或分发过程中篡改硬件组件,嵌入恶意组件或固件,这些可以在以后被激活。这种攻击特别阴险,因为它很难被检测到,并且可以为被攻破的系统提供长期访问权限。例如某智能汽车厂商曾发现供应商提供的车载通信模组固件中存在隐蔽通信通道,可远程操控车辆核心系统。这类硬件级攻击往往需要国家级攻防实验室介入才能溯源。

4.内部威胁:供应链中的员工或承包商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引入风险。内部威胁可能来自不满的员工、缺乏安全意识(疏忽)或不充分的访问控制。这些攻击可以操纵流程或数据、安装恶意软件或窃取敏感信息,从而破坏组织的安全。

5.缺乏可见性和控制:许多组织对其供应链缺乏完全的可见性和控制。这可能是由于复杂的多层供应链涉及众多供应商和分包商。没有全面的监督,就很难及时识别和减轻风险。这种缺乏可见性可能导致延迟检测漏洞和不充分的响应措施。

6.合规和监管风险:未能满足监管要求和行业标准可能使供应链面临重大漏洞。遵守国家标准对于维持强大的安全态势至关重要。不合规可能导致法律处罚、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同时由于安全控制较弱,也会增加遭受攻击的可能性。

减轻这些风险需要对供应链安全采取整体方法。这包括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实施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实践、执行的安全协议以及对供应链活动进行持续监测和审计。

112

三、解决软件供应链安全问题的核心路径

在数字化与全球化交织的背景下,构建供应链安全防线需立足国内实践,融合国际经验,形成“政策-技术-管理-生态”四位一体的防御体系。

政策层面: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为纲领,推动重点行业制定《供应链安全准入指南》,如能源、金融领域实施供应商安全“白名单”动态管理,将合规审查嵌入招投标全流程。

技术层面:强化软件供应链源头治理,部署软件物料清单(SBOM)实现组件级溯源,参考《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保护要求》对第三方代码实施自动化扫描;

管理层面:建立供应商安全能力成熟度分级机制,某银行对400家供应商实施红/黄/蓝牌预警,结合零信任架构动态管控第三方访问权限;同步完善事件响应机制,某省国资委组织86家国企开展供应链断供压力测试,将平均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

生态层面:依托国家级平台构建威胁情报共享网络,如某能源集团通过CNVD平台阻断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APT攻击;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成立安全联盟,通过牵头组建智能网联供应链实验室,实现漏洞共研、风险共防。

我们认为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供应链网络安全攻击的风险。真正积极主动和全面的方法不仅可以保护单个组织,还可以为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弹性和安全做出贡献。

结语

供应链安全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命脉所系,更是国家战略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企业需跳出“单点防御”思维,唯有以政策为牵引、以技术为基石、以生态为纽带,方能织就纵横贯通的安全网络,在数字时代破解“断链”“卡脖”之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数字基座。

EN

相关文章:

  • auto_ptr和unique_ptr
  • Angular 面试常见问题
  • LabVIEW 2019 与 NI VISA 20.0 安装及报错处理
  • 观测云:安全、可信赖的监控观测云服务
  • 【金仓数据库征文】金仓数据库 KES 助力企业数据库迁移的实践路径
  • Nginx +Nginx-http-flv-module 推流拉流
  • 【网络编程】三、TCP网络套接字编程
  • 在Fiddler中添加自定义HTTP方法列并高亮显示
  • springboot+vue实现在线网盘(云盘)系统
  • opengl tinygltf基本概念
  • 使用Deployment部署运行Nginx和Apache服务
  • Missashe考研日记-day35
  • 【本地搭建npm私服】使用Verdaccio
  • 晶振:智能设备的“心跳”如何支撑5G与航天
  • 【前端】webstorm运行程序浏览器报network error
  • Python基于Django和MySQL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分析系统(有大屏功能)
  • 经典题型05
  • LeetCode[226] 翻转二叉树
  • 经验:从CAN到以太网为主的车载网络架构升级
  • 如何用分布式防御抵扣大规模DDoS攻击?
  • 75岁亚当·费舍尔坐镇,再现80分钟马勒《第九交响曲》
  •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普京总统举行小范围会谈
  • 以军总参谋长:已进入“决定性打击计划的第二阶段”
  • 上海如何为街镇营商环境赋能?送政策、配资源、解难题、强活力
  • 湖南张家界警方公告宣布一名外国人居留许可作废
  • AI世界的年轻人|横跨教育与产业,他说攻克前沿问题是研究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