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iMeta | 临床研究+scRNA-seq的组合思路 | 真实世界新辅助研究,HER2⁺就一定受益?单细胞揭示真正的“疗效敏感克隆”

👋 欢迎关注我的生信学习专栏~ 如果觉得文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关注、评论,一起学习

近年来,临床医学与单细胞组学的结合开启了全新的研究范式,让临床医生能以“显微镜”般的精度,深入理解疾病机制与疗效预测。这次就以一篇2025年发表在iMeta文献,理解这一模式。


一、文章基本信息

  • 题目:Efficac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of neoadjuvant disitamab vedotin (RC48-ADC) in patients with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 期刊:iMeta(2025)
  • 牵头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二、研究背景及展开思路

该研究聚焦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现阶段,以顺铂为主的新辅助治疗方案虽为标准,但约一半患者因顺铂禁忌无法接受该方案。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 的出现虽然带来希望,但对部分患者的疗效仍有限。因此,研究团队将目光聚焦于HER2靶点,选择抗体偶联药物(ADC)RC48-ADC联合ICIs作为潜在方案。然而,RC48-ADC在术前新辅助治疗领域的数据极为有限,更缺乏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这成为该研究的重要动机。


三、Figure 1分析:

“人—疗效—预测因子”逻辑

研究者首先纳入了102例接受RC48-ADC联合ICIs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评估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Figure 1清晰展示了研究人群的筛选流程、基线特征与疗效数据:

  • 病理完全缓解(pCR)比例为37.3%,总缓解率(pCR + pPR)高达75.5%,提示该方案在临床的强大疗效。

  •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一年无病生存率(DFS)高达97.4%。
  • 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T2期)与病理类型(纯尿路上皮癌)显著预测疗效,而HER2蛋白表达(IHC评分)与病理缓解率无明确相关性。

这一步明确了临床疗效,提示传统的HER2检测方式无法有效预测疗效,需要进一步寻找精准标志物。


四、Figure 2分析:单细胞组学解读机制

为了解决预测标志物的问题,研究者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对不同疗效患者(术前CR/NonCR及术后)肿瘤样本进行了深入分析。

1. 全细胞生态(Panel 2A & Figure S1):

研究者鉴定出10类细胞类型,其中重点关注上皮细胞。

附件中的内容,进一步补充

2. 上皮异质性与功能定义(Panel 2B-2E & Figure S1):

进一步划分出四个上皮亚群(C1-C4),发现C3亚群高度表达HER2,提示可能为敏感亚群;而C2亚群则显示明显的应激耐药特征。

附件中的内容,进一步补充

3. 治疗前后功能通路比较(Panel 2F & Figure S2):

术后样本(Post)显示明显的应激通路激活(如自噬),而术前(Pre)样本则以代谢通路占优。

附件中的内容,进一步补充

4. HER2 / HSPA1A表达与疗效关联(Panel 2G-2M & Figure S4-S6):
  • Intersection分析(Panel 2G)找到35个治疗后普遍上调基因,其中HSPA1A显著上调。

  • 全上皮细胞表达谱提示术后HSPA1A升高、HER2降低(Panel 2H-2I & Figure S6)。

  • 特别是术前完全缓解患者(Pre_CR)的C3亚群,表现为HER2高表达、HSPA1A低表达(Panel 2K-2M & Figure S4-S5),揭示其作为精准预测疗效的潜力。

5. 克隆进化与耐药推演(Panel 2N-2U & Figure S7):
  • CNV分析显示C2亚群存在最高水平的拷贝数变异,提示终末耐药特征(Panel 2N & Figure S7)。

附件内容,进一步说明

  • 拟时序分析(Monocle)显示细胞从敏感亚群C3逐渐向耐药亚群C2转变,伴随HER2表达下降和HSPA1A表达上升,提出耐药的潜在演化轨迹(Panel 2O-2U & Figure S7)。


五、结语:串联逻辑再强调

Figure 1明确了临床疗效与传统标志物的不足,Figure 2则利用单细胞数据提出了新的机制与精准标志物——HER2⁺/HSPA1A⁻细胞群体的预测潜力,以及潜在的耐药转化轨迹。两张图紧密衔接,清晰地体现了“临床观察—深入机制—精准治疗”这一研究逻辑。


六、文章启发与思考

这篇文章给临床研究带来的启示是:

  • 临床研究需要更深入、更细致的组学手段作为支撑,仅关注临床表型已无法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
  • 单细胞组学分析成为临床研究深入机制的有效工具,如同临床医生手中的“显微镜”,不仅能帮助揭示疾病背后的异质性,也有助于挖掘精准标志物并预判疗效。

这种临床+单细胞组学的模式,推动了临床医学向精准医疗迈进,也鼓励我们在未来研究中继续深入探索更多的细胞生态与精准机制。

👋 欢迎关注我的生信学习专栏~ 如果觉得文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关注、评论,一起学习

相关文章:

  • 【BUG】mmdetection ValueError: need at least one array to concatenate
  • 【Qt4】Qt4中实现PDF预览
  • 【东枫科技】代理英伟达产品:智能网卡的连接线
  • URP - 深度图
  • CSS网格布局
  • UE5 ML机械学习肌肉反应与布料反应
  • 大疆三方云平台部署
  • Linux grep 命令详解及示例大全
  • 多线程“CPU 飙高”问题:如何确保配置的线程数与CPU核数匹配(Java、GoLang、Python )中的最佳实践解决方案
  • 可检查异常与不可检查异常
  • suna工具调用可视化界面实现原理分析(三)
  • 【神经网络、Transformer及模型微调】
  • Windows11下ESP-IDF开发环境搭建【基于Cursor/VS Code插件】
  • 2025-05-06 滑动窗口最大值
  •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 1、PLC控制面板 - /自动化与控制组件/plc-control-panel
  • AI-02a5a2.神经网络的学习
  • C# 实现PLC数据自动化定时采集与存储(无需界面,自动化运行)
  • 2021-10-31 C++求一个千位和十位数字之和为10,百位个位之积为12的四位数
  • 针对面试-redis篇
  • 洗衣机无法有效杀菌
  • 罗马尼亚总理乔拉库宣布辞职
  • 五一假期上海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全要素旅游交易总额超200亿元
  • 国铁集团:5月4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040万人次
  • 经济日报:仅退款应平衡各方权益
  • 图忆|上海车展40年:中国人的梦中情车有哪些变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