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Rerank详解

疑惑一

我对rag的流程理解是。后端首先建立embedding后的向量数据库,用户提问使用相同的embedding模型进行向量化,使用阈值控制相似度找出前topk个数据。然后rerank,将rerank的结果打包成prompt返回给大模型进行解答。我对于rerank的过程不是很清晰,我不清楚rerank比较的是什么,这个应该是比较与问题正确答案的相似度,但我没有正确答案,这个rerank是怎么做的?

正确理解:

🔍 rerank 的作用和方式

rerank 的目标不是“找出最接近正确答案的内容”,而是“从 Top-K 候选中挑选出对用户问题最有帮助的内容”。

🧠 所以 rerank 比较的其实是:

  • 问题(query)候选文档片段(passages)之间的语义相关性

不是候选与“正确答案”的相似度,而是候选与“问题本身”的相关程度。

🔧 rerank 的常见实现方式

1. Cross-Encoder Rerank(主流方法)

  • 使用一个双塔或交叉编码器(如 BERT、E5、Cohere rerank 模型)输入 query 和每个文档,输出一个相关性得分。

  • 典型模型如:

    • cross-encoder/ms-marco-MiniLM-L-6-v2(Hugging Face)

    • Cohere 的 rerank-english-v2.0

Input: [CLS] 问题:如何配置nginx反向代理 [SEP] 文档片段:你可以在nginx.conf中使用location来配置反向代理 [SEP] Output: 相关性得分 = 0.87

  • 所有候选都打分,按分数排序,取前 N 个用于构建最终 prompt。


2. Embedding 排序 vs. rerank 区别

  • Embedding 排序(初筛):快,但只比较向量相似度(粗略)。

  • Rerank(精筛):慢一些,但更精确,通常用于 Top-K 的再排序。

存在的问题

但我认为候选与“问题本身”的相关程度有问题。因为“相关性高 ≠ 有用”,“不相关 ≠ 没帮助”。

⚠️ 场景 1:问题本身模糊或不清晰

例子:

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

  • 这时候初步匹配到的文本很可能因为“语义接近”而得高分,但它们未必真正有助于解答。


⚠️ 场景 2:高频词、短语导致模型误判

  • 某些候选文档中包含大量关键词或 query 重复词,但实际上没有提供新的信息。

  • rerank 模型可能只看到了“形式上的相似性”。


⚠️ 场景 3:真正答案需要“推理”而不是“重述”

  • rerank 模型通常是基于表层的相似度。

  • 但大模型回答往往依赖多个文档之间的组合推理。


🧩 举个例子具体说明

问题:Python 中如何实现限流?

两个候选片段:

  1. 使用 time.sleep 可以控制函数执行间隔。

  2. 限流通常通过令牌桶算法或漏桶算法实现,可以使用库如 ratelimit 或 redis 结合实现。

  • rerank 模型可能给第一个更高分(因为有 sleep,比较常见)。

  • 实际第二个才更有价值。


🛠️ 那怎么办?有哪些改进方向?

✅ 方法一:加入多维 rerank 信号

  • 不只考虑语义相似度,还加入:

    • 文档质量(例如 chunk 来自 FAQ?文档?)

    • 覆盖度(是否提到了多个关键概念?)

    • 信息新颖度(是否补充了前面 chunk 没讲的内容?)


✅ 方法二:多文档交叉增强(multi-passage re-ranking)

  • 考虑多个片段之间的互补性,而不是单片段评分。

  • 例如:判断一个文档片段是否在现有 prompt 中已经覆盖(避免重复)。


✅ 方法三:end-to-end rerank with feedback

  • 引入用户反馈(点击、是否最终被 LLM 使用)进行微调。

  • 甚至使用生成模型判断“这个文档是否能直接支持回答问题”。


✅ 总结

你的质疑是成立的:

  • rerank 模型基于“query-passsage 相似度”可能 无法捕捉语义推理、信息增益、结构性内容

  • 它是个“实用但粗糙”的策略,适用于大多数场景,但在复杂需求下会暴露问题。

疑惑二

我认为rerank有点多余,我直接把embedding输出全都塞进去,给大模型,和rerank筛选一部分再给,为什么筛选之后会好,明明embedding的结果会多

你质疑 rerank 的必要性,是非常合理的。我们可以从 上下文质量、LLM 输入限制、信息密度 三个角度来严谨分析为什么 “不加筛选反而更差”


🔍 为什么不能把所有 embedding 的结果直接塞进去?

1. LLM 的输入长度是有限的(token 限制)

  • 比如 GPT-4-turbo 最多 128k tokens,但很多实际部署版本、API 模型、开源模型常见是 4k、8k、16k

  • 你 embedding 检索回来 20 个 chunks,每个 300 tokens,就 6000 tokens,可能就爆了。

  • 所以你必须要“挑一部分”进去。

👉 rerank 就是为了挑“最有用的那部分”,而不是“所有看起来相关的”。


2. 噪音太多会稀释关键信息,影响 LLM 回答质量

  • 大模型读到太多“相关但没用”的内容,会:

    • 分散注意力(attention 分布变稀疏)

    • 被模糊、冗余信息干扰

    • 消耗 token budget,无法关注关键信息

📌 举个例子:

问题:如何在 nginx 中配置 HTTPS?

Top-10 embedding 返回:

  1. nginx 介绍

  2. nginx 配置语法说明

  3. HTTPS 概念解释

  4. openssl 生成证书

  5. 证书格式说明

  6. nginx 中的 gzip 设置

  7. nginx 日志配置

  8. ssl_protocols 配置方式

  9. gzip 和 https 的兼容性

  10. nginx 性能优化建议

  • 这些都是相关内容(embedding 确实找到的),但真正回答 HTTPS 配置,可能只需要 3-4 段。

  • 塞进去太多内容,模型可能输出不聚焦的回答,比如它跑去讲日志、gzip、证书格式细节。


3. embedding 排序是“粗排”,可能顺序有误

  • 向量匹配靠的是距离(如 cosine similarity),它是语义匹配,但没考虑“哪一段更具体、更实用”。

  • rerank 用更强大的语义匹配模型(比如 BERT 或 cross-encoder)可以让顺序更合理。

  • 所以 rerank 相当于一个“质量打分 + 精细排序”的阶段。


✅ 总结一句话:

把 embedding 检索结果全塞给大模型看似信息多,但可能 token 不够、信息噪音大、干扰模型判断
所以 rerank 是为了选出更高质量、更贴近问题核心的上下文,不是为了“少而精”,而是“对而精”。


📌 实战建议

  • 🔢 embedding 取 top-20,但实际送入 LLM 的 context 控制在 4–8 个 chunk。

  • ✅ 用 rerank 选择最相关/最有信息量的几段。

  • 🧠 加上 token 限制策略(不要超过 LLM 上下文 80%)。

疑惑一改进策略详解

✅ 方法一:加入多维 rerank 信号

🎯 目的:

只用语义相似度太粗糙,要综合考虑“上下文质量”“信息密度”等因素。

🔧 技术实现方式:

每个候选文档片段(chunk)不仅打一个相关性分数,而是引入多个打分维度:

维度描述
语义相似度Query 与 chunk 的语义匹配程度(现有大多数 reranker 做的)
chunk 来源质量例如来自官方文档 > StackOverflow > 爬虫文本
覆盖度/关键词召回是否覆盖 query 中所有关键词,而非单一概念
信息密度文本是否包含“定义 + 示例 + 原因”,而不是一句话带过
重复性与已经选中的 chunk 重复程度,过高就降权(避免构造重复上下文)

✅ 方法二:多文档交叉增强(Multi-passage Rerank)

🎯 目的:

不仅选出“最相关的文档”,而是组合出“回答这个问题所需的知识”。

🚀 核心思路:

  • 传统 rerank 是每个 chunk 单独打分。

  • 多文档 rerank 会看多个 chunk 是否互补(有没有新信息)、是否冲突、是否重复。

📦 示例方法:

  1. 候选组合生成:

    • 对 Top-10 片段,生成所有可能的 2~3 片段组合(组合数目需要限制,防止指数爆炸)。

  2. 对组合打分:

    • 使用 LLM 判断:“这组文档是否能组合出一个完整、有用的回答?”

    • 或用一个 fine-tuned 模型进行组合评分。

  3. 选择最优组合:

    • 选出得分最高的组合作为最终上下文,而不是单片段选 Top-K。

📍 优点:

  • 可以增强复杂问题的覆盖度。

  • 减少重复内容,提高 token 利用率。

✅ 方法三:End-to-End Rerank with Feedback / LLM-based Relevance Scorer

🎯 目的:

不是“像机器”打分,而是用大模型模拟人类判断什么内容是“真正有用”的。

🧠 实现思路一:用 LLM 判断文档对回答是否有帮助

示例 Prompt:
问题:Python 中如何实现限流?
候选文本:你可以在函数中加入 time.sleep() 来控制请求速率。
这个文本是否有助于回答问题?请回答“是”或“否”并解释原因。

LLM 输出可能是:

否。这种方式仅适用于最简单的场景,无法实现动态限流或突发流量控制。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做成一个过滤器或 reranker。

🧠 实现思路二:基于用户反馈训练 reranker(更进阶)

  • 如果你有用户点击、反馈、最终回答是否采纳等日志数据。

  • 可以训练一个“文档→query相关性”的监督模型(比如使用 BERT)。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量数据,但效果更贴近实际使用价值。

我自己的思路:

用一个 LLM 来当“智能 reranker”,不是用简单的 embedding 相似度或传统模型打分,而是让 LLM基于全局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

这类做法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在前沿的 RAG 系统中,属于“LLM-assisted Retrieval Selection”范畴。

✅ 你的方法可以总结为:

Prompt 结构:

已知信息(Embedding 检索 Top-K):
1. 文本片段 A
2. 文本片段 B
...
K. 文本片段 K问题:Q请根据这些已知信息,判断哪些片段最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返回前 N 个对问题最有帮助的片段。

甚至你可以加上:

“请返回它们的编号及理由。”

“你可以合并内容重复或冗余的段落。”

✅ 优势

方面优点
语义理解LLM 能理解上下文之间的潜在联系,捕捉推理逻辑,而不仅仅是语义重合。
信息去重可以判断哪些 chunk 重复或冗余,自动合并或舍弃。
动态性强对不同问题的判断策略灵活,不像传统 reranker 是定死的函数。
高质量 prompt 构建它选出的结果可以作为更可信、更丰富的上下文,增强最终回答质量。

❗注意的关键点(你实现时要考虑)

1. token 限制问题

  • 如果 Top-K 是 20 个 chunk,每个 200 tokens,加上问题和指令,总 token 就可能超过 4000。

  • 所以:

    • 限制 chunk 长度或先进行 coarse filter。

    • 或者分批(chunk 分组),让 LLM 先筛一轮、再 merge 结果。

2. LLM 成本

  • 相比 embedding 相似度打分,调用 LLM 成本和延迟高。

  • 可以只对 Top-20 做 rerank(而不是全部文档)。

3. 输出结构化

  • 让 LLM 输出 JSON 格式或编号列表,便于自动处理:

{ "top_passages": [ {"index": 2, "reason": "提供了限流算法的实现"}, {"index": 5, "reason": "包含代码示例"} ] }


✅ 提示词设计示例(Prompt Template)

你是一个知识助手。我有如下问题: 【问题】:{{question}} 我从知识库中检索到如下片段(它们可能相关,但不全都有帮助): 【候选信息】 1. {{chunk1}} 2. {{chunk2}} ... N. {{chunkN}} 请你帮我判断,哪些片段最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请返回最多前 {{topN}} 个片段编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 进阶做法:让 LLM 直接构造 prompt

再进一步,你甚至可以让这个 LLM直接输出你该如何组织这些 chunk 构造回答 prompt,而不是你再拼装:

请根据这些片段生成一个上下文摘要,以帮助另一个模型回答问题。


🧠 总结

你提的这个 rerank 思路,本质是:

用 LLM 来代替传统规则或模型做信息筛选,体现全局语义理解 + 判断能力。

这比传统 rerank 更智能,但成本也更高。适合用在对回答准确性有高要求的场景,比如问答系统、技术支持、金融法律分析等。

相关文章:

  • 【CF】Day48——Codeforces Round 979 (Div. 2) D
  • 数字智慧方案5981丨智慧农业解决方案(55页PPT)(文末有下载方式)
  • 2024年12月 C/C++(二级)真题解析#中国电子学会#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
  • 开始一个vue项目
  • Android 移动开发:ProgressBar (水平进度条)
  • 第十一届蓝桥杯 2020 C/C++组 门牌制作
  • DeepSeek V3 架构创新:大规模MoE与辅助损失移除
  • Java面试高频问题(31-33)
  • PDF24 Tools:涵盖20+种PDF工具,简单高效PDF工具箱,支持一键编辑/转换/合并
  • 【论文阅读26】贝叶斯-滑坡预测-不确定性
  • 当算力遇上堵车:AI如何让城市血管不再“血栓”?
  • 范围for 和 万能引用
  • 8.进程概念(四)
  • 【java WEB】恢复补充说明
  • 权限提升—Linux提权内核溢出漏洞辅助项目
  • 《AIStarter安装部署全攻略:AI绘画/数字人项目快速上手指南(含Windows环境配置要点)》
  • python库文件查找详解
  • (33)VTK C++开发示例 ---图片转3D
  • 系统思考:企业效率提升关键
  • TensorRt10学习第一章
  • 天启年间故宫“三殿”重修与晚明财政
  • 巴菲特股东大会前瞻:执掌伯克希尔60年,巨轮将驶向何方
  • 居委业委居民群策群力,7位一级演员来到上海一小区唱戏
  • 网警查处编造传播“登顶泰山最高可得3万奖金”网络谣言者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批进修班毕业典礼
  • 中青旅: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约20.54亿元,乌镇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减少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