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业的前景如何
说到前景,我们不妨来回顾下“支付”的发展史,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好预测它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动向。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银行”是唯一的支付服务提供者。从发行货币流通市场,到初期的银行卡交易,后来,随着市场的逐渐扩大,成立的商业银行多了,为了让各银行的持卡人、商户资源能够共享,实现银行卡跨行交易,出现了以银联为代表的“清算组织”(关于清算组织的诞生起源笔者在之前的文章有做详细的介绍),从那之后,“发卡行-清算组织-收单机构”的格局,持续了很长时间。即我们看到的“银行+银联”两方格局。
直到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通过前期的补贴和便捷的支付体验,获得了持卡人和商户的认可。在大量的获客的基础上,三方支付机构撬动了上述“发卡行-清算组织-收单机构”的行业格局,分叉出一个“发卡行-三方支付机构-收单机构”的行业生态。后来基于监管要求,到了现在的“发卡行-三方支付机构-清算组织-三方支付机构-收单机构”的格局。由“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网联”主导的支付新格局,就此确定。
以支付宝为首的“三方支付机构”之所以能改变原来的“银行+银联”支付格局,在于它们克服了行业痛点,这个痛点是长期存在,以至于人们已经麻木的习以为常。比如“现金支付”,交易过程肉眼很难辨别对方纸币的真假,随身携带大量的现金出门不安全;“银行卡支付”,要携实体卡、输入密码、签名,在高频低额消费场景(比如买菜),过程显得繁琐。互联网公司正是利用了“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的普遍化趋势,结合自身在用户体验上的经验优势,切入了一个新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移动扫码支付)。他们最终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消费者和商户的认可,从而基于流量优势反客为主,成为“支付新格局”中最引人注目的力量。
三年的新冠疫情,到后疫情时代,第三方支付经历了从“野蛮增长”到“精耕细作”的转变。在过去的十多年,经历了从央行颁发第一批支付牌照到“红利殆尽”的过程。如今的支付市场,格局已稳定多年,各方玩家都在探索新的“突破点”,好维护自己在支付行业地位,试图能从中分到更多的蛋糕。比如为企业的账户体系、财务管理、金融增值、营销等提供创新服务解决方案,为产业生态的支付“链接”与“赋能”,如跨境、物流与零售等场景的支付。
展望支付行业的未来前景,充满“挑战”与“机遇”。支付行业近几年持续低速、平稳增长已成为常态,很难会有过去10年里的爆发性机会,这对支付各方来说是一种挑战。
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谁能够在新的支付格局中创新,解决残存的行业痛点,意味着谁就有机会翻身突破。因此,作为支付行业的我们,必须具备更多的“精耕细作”生存技能,去推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加油,未来!加油,支付从业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