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计算机网络】深入解析TCP/IP参考模型:从四层架构到数据封装,全面对比OSI

TCP/IP参考模型

  • 导读
  • 一、历史背景
  • 二、分层结构
    • 2.1 网络接口层(Network Interface Layer)
    • 2.2 网络层(Internet Layer)
    • 2.3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2.4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三、数据封装流程
  • 四、与OSI模型的对比
    • 4.1 相同点
    • 4.2 不同点
  • 结语

TCP/IP模型

导读

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啦!!!

在上一篇内容中我们简单的了解了一下OSI模型,在今天的内容中,我们将会继续学习下一个模型TCP/IP模型。

一、历史背景

TCP/IP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祖父ARPANET和其后继的因特网使用的参考模型。

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ARPANET项目发展而来,旨在实现异构网络的互联。

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DoD(U.S.Department of Defense)赞助的研究网络。

逐渐地它通过租用的电话线连结了数百所大学和政府部门。当无线网络和卫星出现以后,现有的协议在和它们相连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参考体系结构。

这个体系结构在它的两个主要协议出现以后,被称为TCP/IP参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

二、分层结构

TCP/IP参考模型是互联网通信的核心框架,它将复杂的网络通信过程简化为四个层次,确保不同设备和网络间的有效数据传输。每层承担特定功能,协同工作:

分层结构

2.1 网络接口层(Network Interface Layer)

网络接口层的功能类似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其作用是从主机或节点接收IP分组,并将它们发送到指定的物理网络上。

但是TCP/IP并未具体描述网络接口层的功能和协议,只是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连接,以便在其上传送IP分组。

因此相比于OSI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TCP/IP的网络接口层更加的灵活。

2.2 网络层(Internet Layer)

网络层又称网际层,是TCP/IP体系结构的关键部分,功能上它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非常相似。网络层将分组发往任何网络,并为其独立地选择合适的路由,但不保证各个分组有序地到达,各个分组的有序和可靠交付由高层负责。

网络层处理数据包的路由和寻址,核心协议为IP(网际协议),负责将数据从源发送到目标,其他协议如ICMP(网络诊断)、ARP(IP转MAC地址)也在此层。

网络层仅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IP,数据传输的单位是IP数据报。

2.3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的功能同样与OSI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类似,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确保可靠性或实时性。主要协议包括:

  • TCP(传输控制协议)
    • 功能:面向连接,提供可靠传输(如文件下载)。
    • 传输单位:报文段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功能:无连接,提供不可靠传输
    • 传输单位:数据报
    • 适用于实时应用(如视频通话)。

2.4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对应OSI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它直接服务于用户应用程序,包含所有的高层协议。如:

  • 虚拟终端协议(Telent)
  • 文件传输协议(FTP)
  • 域名解析服务(DNS)
  • 电子邮件协议(SMTP)
  •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主要协议

三、数据封装流程

数据在各层间传递时逐层封装:

  1. 应用层:生成原始数据(如HTTP请求)。
  2. 传输层:添加TCP/UDP头部,形成数据段(Segment)或数据报(Datagram)。
  3. 网络层:添加IP头部,形成数据包(Packet)。
  4. 网络接口层:添加帧头(目标/源MAC地址)和帧尾(校验),形成帧(Frame),通过物理网络传输。

封装流程

四、与OSI模型的对比

4.1 相同点

TCP/IP模型与OSI模型有许多相似之处:

  • 二者都采取分层的体系结构,且分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 二者都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 二者都可解决异构网络的互联,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4.2 不同点

TCP/IP模型和OSI模型也有很多差别:

  • OSI参考模型精确定义了三个主要概念:服务、协议和接口;TCP/IP模型在这三个概念上没有明确区分。
  • OSI参考模型为7层模型,TCP/IP模型为4层模型。
  • OSI参考模型先有模型,后有协议规范,通用性良好,适合描述各种网络。TCP/IP模型正好相反,即先有协议栈,后建立模型,因此不适合任何其他的非TCP/IP网络。
  • OSI参考模型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而TCP/IP模型认为是可靠的端到端的问题,因此它在网络层仅有一种无连接的通信模式,但传输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两种模式。

结语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如果大家喜欢博主的内容,可以点赞、收藏加评论支持一下博主,当然也可以将博主的内容转发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最后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咱们下一篇再见!!!

http://www.dtcms.com/a/99710.html

相关文章:

  • 面经-项目
  • 革新测试管理 2.0丨Storm UTP统一测试管理平台智能化升级与全流程优化
  • HCIP之VRRP
  • 晶晨S905L3A(B)-安卓9.0-开启ADB和ROOT-支持IPTV6-支持外置游戏系统-支持多种无线芯片-支持救砖-完美通刷线刷固件包
  • memtest86检测内存
  • Anaconda Jupyter 默认启动位置修改
  • 矩阵中对角线的遍历问题【C++】
  • JavaScript运算符与逻辑中断
  • 从零到前沿:2025年人工智能系统性学习路径与最新技术融合指南
  • LangChain 基础系列之文档加载与分割详解:从非结构化数据到知识图谱的关键一步
  • ubuntu24 部署vnc server 使用VNC Viewer连接
  • vLLM 实现加速的原理及举例; vLLM 与 TensorRT 的区别
  • C#里使用C#语言作为脚本运行的方法
  • HarmonyOS NEXT——鸿蒙神策埋点(二)
  • 了解遗传算法的Matlab程序的奥妙之处
  • 【记录自己第一个github 100星项目】采用flask框架构建一个前端页面,进行OpenManus的调用,对OpenManus生成的文件进行预览。
  • 使用Python的pytesseract进行网站模拟登录的脚本,主要针对古诗文网(gushiwen.cn)的登录功能。
  • 第十四届蓝桥杯真题(PWM输出)
  • 【Java/数据结构】二叉树(BinaryTree)(图文版)
  • Ubuntu 系统中安装 Nginx
  • 【study】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学习规划
  • The selected directory is not a valid home for Go SDK
  • [C++] STL - string部分函数小合集
  • 晋升系列6:专项提升
  • PHP 包含:深入理解与最佳实践
  • 软件工程面试题(十二)
  • Redisson延迟队列实战:分布式系统中的“时间管理者“
  • day5_Flink基础
  • 前端快速系统学习Rust的路径
  • Python 状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