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二层框架组合实验

实验要求:

1,内网IP地址使用172.16.0.0/16分配
2,SW1和sw2之间互为备份
3,VRRP/STP/VLAN/Eth-trunk均使用
4,所有PC均通过DHCP获取IP地址
5,ISP只能配置IP地址
6,所有电脑可以正常访问ISP路由器环回

实验思路顺序:

创建vlan        eth-trunk   划分vlan     MSTP        SVI        VRRP     DHCP        NAT

1、Eth-Trunk:链路聚合

创建 Eth - Trunk 接口0并将物理端口加入

2、创建vlan并完成划分
这里是创建 VLAN 2,将相关端口加入端口组并设置为 trunk 类型,允许 VLAN 2 的流量通过。



3、MSTP

这里是配置MSTP协议的区域信息,包括区域名称、实例与 VLAN 的映射关系。通过生成树协议,防止网络中出现环路。

这里将端口组内的所有接口都设置为 STP边缘端口。边缘端口通常是直接连接终端设备的端口,这些端口不会参与生成树的计算,一旦激活就会马上进入转发状态,从而减少了端口从阻塞状态到转发状态的收敛时间。

4、SVI

为 VLAN 1 和 VLAN 2 配置 SVI 接口。SVI 接口用于实现 VLAN 间的三层通信,使不同 VLAN 的设备能够通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进行数据转发

5、VRRP

这里是通过 VRRP 协议实现网关冗余。

在 VLAN 1 中,SW1 成为主路由器,当它的上行链路(g0/0/1)出现故障时,优先级降低,备用路由器(SW2)将接管网关功能,保证网络的连续性。

6、DHCP获取IP地址:

这里是自动生成的IP地址


7、配置ospf

在路由器 R21和交换机 SW1、SW2 上配置 OSPF 协议,设置路由器 ID 和区域信息,并宣告相关网段

使网络中的设备能够通过 OSPF 协议学习到彼此的路由信息,实现网络层的通信和数据转发



8、配置nat

配置 NAT,允许源地址在 172.16.0.0/16 网段内的数据包通过 NAT 转换后访问外部网络,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9、ISP:

 

测试: 

pc之间互相可以相通

可以访问到公网

http://www.dtcms.com/a/98476.html

相关文章:

  • linux压缩指令
  • 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分析
  • 轮询和长轮询
  • html5基于Canvas的动态时钟实现详解
  • 论文内可解释性分析
  • 《ZooKeeper Zab协议深度剖析:构建高可用分布式系统的基石》
  • 0101-vite创建react_ts-环境准备-仿低代码平台项目
  • latex笔记
  • 复现文献中的三维重建图像生成,包括训练、推理和可视化
  • StarRocks 存算分离在京东物流的落地实践
  • GOC L2 第四课模运算和周期
  • 软件工程之需求工程(需求获取、分析、验证)
  • Unity顶点优化:UV Splits与Smoothing Splits消除技巧
  • 基于 Python 深度学习 lstm 算法的电影评论情感分析可视化系统(2.0 系统全新升级,已获高分通过)
  • CUDA专题3:为什么GPU能改变计算?深度剖析架构、CUDA®与可扩展编程
  • 软件信息安全性测试工具有哪些?安全性测试报告如何获取?
  • C++ 类型转换
  • java基础以及内存图
  • presto任务优化参数
  • RAG、大模型与智能体的关系
  • Binlog、Redo log、Undo log的区别
  • 【从零实现Json-Rpc框架】- 项目实现 - Dispatcher模块实现篇
  • Eigen 3
  • Jenkins 持续集成:Linux 系统 两台机器互相免密登录
  • 27_promise
  • 基于Selenium的IEEE Xplore论文数据爬取实战指南
  • 通信协议之串口
  • Java面试黄金宝典22
  • 【Basys3】外设-灯和数码管
  • 使用ANTLR4解析Yaml,JSON和Lat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