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 三 看书的笔记 MediaPlayer的C/S架构
MediaPlayer在运行时分为Client和Server两部分
Client层:位于Java层,用户通过调用Java层的API(如setDataSource)来操作MediaPlayer。
 Server层:位于C++层,负责实际的媒体处理工作。Server层通过Binder机制与Client层进行通信,处理各种媒体操作
Binder机制在MediaPlayer中的作用
IPC通信:MediaPlayer的Client层和Server层通过JNI(Java Native Interface)进行交互,JNI层负责Java层和C++层之间的数据转换和函数调用。C++层的MediaPlayer通过BpMediaPlayerService这个proxy对象与远程服务端的MediaPlayerService(BnMediaPlayerService)进行IPC通信
 会话管理:当Server端接收到Client端的请求时,MediaPlayerService会为每一个Client进程创建一个会话,并通过新建一个MediaPlayer::Client对象与其交互。这个对象再根据Client端请求的资源类型来创建相应的Player
例
以setDataSource函数为例,当Java层的setDataSource被调用时,它会通过JNI调用C++层的setDataSource函数。在C++层,setDataSource函数会通过IMediaPlayerService获取服务端的MediaPlayerService,然后调用其create函数来创建一个播放器对象。如果创建成功,再调用该对象的setDataSource方法来设置数据源。
status_t MediaPlayer::setDataSource(int fd, int64_t offset, int64_t length)
{
    ALOGV("setDataSource(%d, %" PRId64 ", %" PRId64 ")", fd, offset, le ngth);
    status_t err = UNKNOWN_ERROR;                                       //赋值一个未知错误状态  类似默认值
    const sp<IMediaPlayerService> service(getMediaPlayerService());     // 获取Server 端的MediaPlayerService
    if (service != 0) {                                                 //service不为空
        sp<IMediaPlayer> player(service->create(this, mAudioSessionId));//调用service的create函数
        if ((NO_ERROR != doSetRetransmitEndpoint(player)) ||
            (NO_ERROR != player->setDataSource(fd, offset, length))) {
            player.clear();
        }
        err = attachNewPlayer(player);
    }
    return err;
}
service的create函数干嘛啊
   sp<IMediaPlayer> MediaPlayerService::create(const sp<IMediaPlayerClient>& client,
        audio_session_t audioSessionId)
{
    pid_t pid = IPCThreadState::self()->getCallingPid();
    int32_t connId = android_atomic_inc(&mNextConnId);
    sp<Client> c = new Client(
            this, pid, connId, client, audioSessionId,
            IPCThreadState::self()->getCallingUid());                  //new Client
    ALOGV("Create new client(%d) from pid %d, uid %d, ", connId, pid,
         IPCThreadState::self()->getCallingUid());
    wp<Client> w = c;                                                  // 把构造的Client强引用对象复制成弱引用对象
    {
        Mutex::Autolock lock(mLock);                                   //互斥锁
        mClients.add(w);
    }
    return c;
}
new 了个嘛 Client?
 在 frameworks/av/media/libmediaplayer-service/MediaPlayerService.h中
class Client:public BnMediaPlayer{
//此处省略一堆代码   
}
Client 对应Java层的MediaPlayer的相关方法。
 Client继承关系 Client -> BnMediaPlayer -> IMediaPlayer.
 so create函数干了嘛 -> 构造一个Client对象,并将此对象添加到MediaPlayerService类的全局列表mClients中,接着执行setDataSource 方法 player->setDataSource(fd, offset, length) 即 Clients::setDataSource;
 so
  sp<IMediaPlayer> player(service->create(this, mAudioSessionId));// 约等于  sp<IMediaPlayer> player(newClient(**))
即player最终是用Client对象初始化的,那么就认为 player === Clent
Client 与 MediaPlayer 啥关系嘞!
对比 c++中 MediaPlayer 与 Client 的函数 发现 哇塞 肿么这么像;
 MediaPlayer 与 Client 的函数是一一对应的,两者通过ClientD 代理类联系在一起,有媒婆作怪;
 MediaPlayer::attachNewPlayer 就是这个函数搞事
s0 总结
就一个字 :感觉脑袋朦朦的
IPCThreadState 以下是 AI的回答
IPCThreadState 是 Android 中用于处理进程间通信(IPC,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的一个类。它主要用于管理和调度与 Binder 相关的线程状态。以下是对 IPCThreadState 的详细介绍:
1. 什么是 IPC?
在 Android 中,IPC 是一种允许不同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的机制。由于 Android 应用程序通常在不同的进程中运行,IPC 使得这些进程能够相互发送消息、共享数据和执行操作。
2. Binder
Binder 是 Android 中实现 IPC 的主要机制。它允许不同进程之间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进行交互。Binder 提供了高效的通信方式,尤其是在需要跨进程调用时。
3. IPCThreadState 的作用
IPCThreadState 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
- 管理线程状态:它跟踪与 Binder 相关的线程状态,包括请求的处理和响应。
- 请求和响应的调度:IPCThreadState管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将其分发到相应的服务处理。
- 同步处理:它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下对 Binder 交互的正确处理,避免数据竞争和不一致。
4. 主要方法
IPCThreadState 提供了一些关键方法来处理 IPC 过程中的状态:
- join():使当前线程等待,直到有新的请求到达。
- setCallingWorkSource():设置调用者的工作源,以便进行更好的资源管理和统计。
- clearCallingWorkSource():清除当前调用者的工作源设置。
5. 使用示例
通常,开发者不直接使用 IPCThreadState,而是通过更高层次的 API(如 AIDL 或 Binder)来实现进程间通信。IPCThreadState 在底层处理中是透明的。
6. 结论
IPCThreadState 是 Android IPC 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后台管理着 Binder 线程的状态和请求处理。虽然开发者通常不直接与其交互,但理解其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Android 的 IPC 机制和 Binder 的工作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