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快排--Hoare法
一,引言
快速排序作为基础排序中的一种,在其优秀的时间复杂度,在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去学习快排的底层逻辑和代码实现。
下面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讲解,逻辑讲解,代码实现,代码优化,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稳定性等方面。
二,逻辑讲解:
首先来看一组动图:
通常来说选择最左边数据或最右边数据为关键字(key),就以动图中的数据为例进行一步步讲解
第一趟:
首先从最右边出发(R) 向前走找到比key小的数据停下:
此时R保持不动,L开始出发找比key大的数据:
找到之后进行数据的交换:
之后同样上述操作,直到两者相遇,相遇的的位置与key的位置进行交换:
单趟排序结束。
第二趟:
第二趟将该数组分成两组第一组[L,key-1],第二组[key+1,R]
左半边key+1变成了新的R,数据3成为了新的key。
右半边key+1变成了新的L,数据9成为了新的Key。
此时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同的排序方法,直到最后一个数据,或者没有数据,排序结束。这个过程使用递归去完成-----通过传入不同的L和R。来进行不同排序。
我具体画一下第一部分的展开图:

第一次排序结束:进行分组。
第二次排序:
排序开始:
排序结束,继续进行分组:
此时key的右分支没有数据,左分支之一一个数据,排序结束。
总结:
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我仅仅呈现左半组的排序过程,大家可以把整个数组的递归展开的图画出来,有助于对快拍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代码实现
在代码实现之前,要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L和R什么时候结束,有哪几种结束方式。
2,什么时候结束递归结束。
下面的代码仅供参考:
void QuickSort(int* p,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int begin = left;
int end = right;
int keys = begin;
while (begin != end)
{
while ((p[keys] <= p[end])&&begin != end)
{
end--;
}
while ((p[keys] >= p[begin]) && begin != end)
{
begin++;
}
swap(&p[begin], &p[end]);
}
swap(&p[begin], &p[keys]);
keys = begin;
QuickSort(p, left, keys - 1);
QuickSort(p, keys+1, right);
}
强调几个点:
1,一定要进行相遇的判断,否则可能出现交叉错过的情况。
2,交换keys和begin的值之后,要记得将keys重新进行赋值。
四,代码优化
1,三数取中:
当一些特殊数据会呈现极端的情况,key的值能是最小或者最大,这样子会大大增加递归的深度,在排序之前进行一个三数取中,将中间的数作为新的key值,可以减少出现极端情况的次数。
代码样例:
//三数取中
int small = p[left];
int big = p[right];
int mid = p[(small + big) / 2];
if (small > big && small > mid)
{
if (big > mid)
{
mid = big;
}
}
else if (big > mid && big > small)
{
if (small > mid)
{
mid = small;
}
}
else
{
if (big > small)
{
mid = big;
}
else
{
mid = small;
}
}
swap(&p[left], &p[mid]);
2,当数据量过小时,不需要一直递归,可以将剩下的使用插入排序进行排序。
五,时间复杂度
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大家直到一下结论:O(Nlog^N)。
六,空间复杂度
因为没有开辟新的空间所以说是O(1)。
七,稳定性
相同数据因为交换后面的会交换的比较靠前,前面的后比较靠后,因此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
所以是不稳定的。
八,总结
如若不理解可以进行递归画展开图可以很好帮助理解,下一节进行快排的双指针法以及挖坑法的讲解。有任何问题在评论区进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