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在 Ubuntu 中用 Docker 安装 RAGFlow

一、安装

1.前提条件


CPU >= 4 核
RAM >= 16 GB
Disk >= 50 GB
Docker >= 24.0.0 & Docker Compose >= v2.26.1

安装docker:在Ubuntu中安装Docker并配置国内镜像

2.设置 vm.max_map_count

#设置 vm.max_map_count 不小于 262144

# 查看
sysctl vm.max_map_count

# 设置(下次系统重启时被重置)
sudo sysctl -w vm.max_map_count=262144

# 永久设置
sudo vim /etc/sysctl.conf

# sysctl.conf添加内容
vm.max_map_count=262144

3.下载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infiniflow/ragflow.git

4.拉取镜像,启动服务

# 进入文件夹
cd ragflow/docker

# CPU
# Use CPU for embedding and DeepDoc tasks:
docker compose -f docker-compose.yml up -d

# GPU
# To use GPU to accelerate embedding and DeepDoc tasks:
docker compose -f docker-compose-gpu.yml up -d

5.确认服务器状态

# 查看ragflow日志
docker logs -f ragflow-server

# 查看容器
docker ps

docker ps -a

# 查看镜像
docker images

# 停止容器
docker stop <容器名>

# 删除容器
docker rm <容器ID>

# 删除镜像
docker rmi  <镜像名/镜像ID>

docker命令参考链接:docker常用命令

6.访问ragflow平台

http://ip:port

http://ip/login

注册账号,登录

安装ragflow参考官方链接:ragflow/README_zh

添加ollama模型参考链接:Windows 11 搭建私有知识库(docker、dify、deepseek、ollama)

二、遇到的问题

1.问题

在RAGFlow平台模型提供商添加Ollama模型过程中,可以添加Ollama本地模型,但是在系统模型设置中无法设置

解决方法:
(1)API添加API KEY


(2)添加Ollama模型时填入API-Key导入模型


(3)可在系统模型设置中设置该新添加的Ollama模型

参考链接:rangflow无法使用本地部署的模型

相关文章:

  • 相同Vlan间的通信
  • HBase启动问题排查指南:解决HMaster和HRegionServer未运行的常见错误
  • 【C语言】使用结构体实现位段
  • Redis之单线程与多线程
  • ASP.NET Core 使用 MongoDB
  • Git Flow 分支管理策略
  • LeetCode算法题(Go语言实现)_01
  • GR00T N1——英伟达开源的通用人形VLA:类似Helix的快与慢双系统,且可类似ViLLA利用海量的无标注视频做训练
  • Docker和Dify学习笔记
  • c++简单实现redis
  • 使用LLaMA Factory微调导出模型,并用ollama运行,用open webui使用该模型
  • 基于javaweb的SpringBoot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源码+文档+部署讲解)
  • 优化广告投放算法
  • Unity Shader编程】之渲染流程之深度及pass详解
  • Umi-OCR- OCR 文字识别工具,支持截图、批量图片排版解析
  • Oracle 19C reverse反向索引测试
  • 安防监控视频平台EasyNVR级联视频上云系统EasyNVS出现“Login error”报错的原因排查
  • AI对话框实现
  • Workerman5.0如何实现一对一聊天
  • 实体机安装linux视频教程。windows和ubuntu共存。启动时选择切换引导系统。
  • “80后”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施勇加盟西湖大学
  • 陕西:未来一周高温持续,继续发布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预警
  • “先增聘再离任”又添一例,景顺长城基金经理鲍无可官宣辞职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 工人日报:应对“职场肥胖”,健康与减重同受关注
  • 精品消费“精”在哪?多在体验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