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应用:程序运行

kill

kill命令的这种用法是向指定的进程发送特定信号编号的信号。信号在操作系统中是一种软件中断机制,用于通知进程发生了某种特定事件或要求进程执行特定操作。​

kill - 信号编号 进程 ID

信号编号的含义:不同的信号编号代表不同的事件或操作。例如,常见的信号 1(SIGHUP)通常用于通知进程重新读取配置文件。当管理员修改了某个守护进程的配置文件后,可以使用kill -1 进程ID来让该进程重新加载新的配置,而无需重启进程。信号 2(SIGINT)对应着用户按下Ctrl+C组合键时发送给前台进程的中断信号,用于终止进程运行。信号 15(SIGTERM)是一种温和的终止进程信号,它通知进程应该正常退出,进程接收到该信号后,可以进行一些清理工作,如关闭打开的文件、释放资源等,然后再退出。​
应用场景:在系统维护中,当需要让某个进程重新加载配置、暂停或继续运行等操作时,就可以通过发送相应信号编号的信号来实现。比如,在更新了一个 Web 服务器(如 Nginx)的配置文件后,使用kill -HUP 进程ID(HUP对应的信号编号是 1),Nginx 进程会重新读取配置文件,应用新的配置,而无需完全停止并重新启动服务,这样可以减少服务中断时间。

kill -9 xxx​

kill -9 xxx是向进程 ID 为xxx的进程发送 9 号信号,即 SIGKILL 信号。这个信号是一种强制终止信号。​
信号特性:SIGKILL 信号的特殊性在于它不能被进程捕获、忽略或阻塞。一旦进程接收到该信号,操作系统会立即终止该进程的运行,不会给进程留下进行任何清理操作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强硬的终止进程方式,适用于那些陷入死锁、无限循环或其他无法通过正常方式终止的进程。​
应用场景:当某个进程出现异常,如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且无法响应正常的终止信号(如 SIGTERM),导致系统性能严重下降甚至可能影响其他正常进程运行时,就可以使用kill -9来强制终止该进程。例如,某个程序由于内存泄漏或逻辑错误进入了无限循环,不断消耗 CPU 资源,使用常规的kill -15(SIGTERM)无法使其停止,此时就可以使用kill -9 进程ID来快速结束这个失控的进程,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但使用kill -9时需要谨慎,因为突然终止进程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状态不一致等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到文件操作、数据库事务处理的进程。

使用syslog来记录调试信息

syslog是 Linux 系统中用于记录系统日志的标准机制。应用程序可以通过syslog函数将调试信息、错误信息等记录到系统日志文件中。syslog函数可以设置不同的日志级别(如 DEBUG、INFO、WARN、ERROR、CRITICAL 等),以便区分不同类型的日志信息。通过查看系统日志文件,管理员和开发人员可以了解程序的运行情况,排查错误和进行系统维护。

openlog

openlog:该函数用于初始化 syslog 系统。它允许你设置一些基本的选项,比如日志的标识(用于在日志中标记该应用程序的消息)、日志的记录选项(例如是否将日志记录到控制台等)以及日志设施(指定消息的来源,比如是系统内核、用户级应用程序等)。

void openlog(const char *ident, int option, int facility);

ident是一个字符串,会出现在每条日志消息的开头,方便识别是哪个程序产生的日志;option是一些标志位的组合,用于设置日志记录的一些特性;facility指定日志消息的设施类型。

openlog 的参数:​

ident:如前面所述,它是一个字符串,通常设置为程序的名称,方便在日志中识别。例如,如果你的程序叫 “myapp”,那么设置ident为 “myapp” 后,日志消息可能类似 “myapp: [日志内容]”。​
option:它是一些常量的按位或组合。常见的选项有:​
LOG_PID:在日志消息中包含进程 ID,这对于多进程程序追踪特定进程的日志很有用。​
LOG_CONS:如果日志消息无法发送到 syslog 服务器,则将其输出到控制台,作为一种备份的日志输出方式。​
LOG_NDELAY:立即打开与 syslog 服务器的连接,而不是等到第一次调用syslog时才打开。​
facility:指定日志消息的来源设施,常见的设施有:​
LOG_USER:一般用户级应用程序产生的消息,这是最常用的设施之一。​
LOG_DAEMON:系统守护进程(后台运行的服务程序)产生的消息。​
LOG_LOCAL0到LOG_LOCAL7:供本地使用的设施,可用于自定义应用程序的分类。​

syslog

syslog:这是实际用于记录日志消息的函数。它可以根据之前openlog设置的选项和设施,将指定优先级和内容的消息记录到 syslog 中。

void syslog(int priority, const char *format, ...);

priority是消息的优先级,它结合了设施和严重性级别,比如LOG_ERR表示错误消息,LOG_DEBUG表示调试消息等。format和可变参数部分类似于printf函数,用于格式化日志消息内容。

syslog 的参数:​

priority:它是设施和严重性级别的组合。严重性级别包括:​
LOG_EMERG:系统不可用,这是最高级别的紧急消息。​
LOG_ALERT: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问题。​
LOG_CRIT:严重错误,比如硬件故障。​
LOG_ERR:一般错误消息。​
LOG_WARNING:警告消息,提示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
LOG_NOTICE:正常但重要的事件。​
LOG_INFO:一般信息性消息。​
LOG_DEBUG:调试信息,用于开发和调试阶段,生产环境中一般不记录此类消息以减少日志量。​
format 和可变参数:与printf函数类似,format是格式化字符串,可变参数是对应的值。例如:syslog(LOG_DEBUG, “Variable x has value %d”, x); 会将变量x的值以调试级别的日志记录到 syslog 中。

closelog

closelog:当你完成日志记录后,使用该函数关闭 syslog。它会释放与 syslog 相关的资源,确保程序正确清理。

void closelog(void);

代码示例

#include <syslog.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 打开syslog,设置ident为"my_debug_app",使用LOG_PID选项,设施为LOG_USER
    openlog("my_debug_app", LOG_PID, LOG_USER);

    int num = 10;
    // 记录调试信息
    syslog(LOG_DEBUG, "This is a debug message. Variable num = %d", num);

    // 假设发生错误
    if (num < 20) {
        syslog(LOG_ERR, "Error: num is less than 20");
    }

    // 关闭syslog
    closelog();

    return 0;
}

首先通过openlog初始化 syslog,设置了日志标识为 “my_debug_app”,并使用LOG_PID选项在日志中包含进程 ID,设施选择LOG_USER。然后,通过syslog记录了一条调试信息和一条错误信息。最后,使用closelog关闭 syslog。运行这个程序后,你可以在系统的 syslog 文件(通常在/var/log/syslog,不同系统可能略有不同)中查看记录的日志信息。

cat /var/log/syslo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让程序不能被多次运行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程序不能被多次运行。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文件锁机制,程序启动时尝试创建一个特定的锁文件,如果创建成功,则表示程序是首次运行;如果创建失败(说明锁文件已存在),则表示程序已经在运行,直接退出。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使用flock函数来实现文件锁。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进程间通信机制,如信号量,来判断是否已经有相同的程序在运行。

使用文件锁机制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ys/file.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cerrno>

int main() {
    int fd;
    // 尝试打开锁文件,如果不存在则创建
    fd = open("myprogram.lock", O_WRONLY | O_CREAT, 0644);
    if (fd == -1) {
        perror("open");
        return EXIT_FAILURE;
    }

    // 使用flock函数尝试获取文件锁
    if (flock(fd, LOCK_EX | LOCK_NB) == -1) {
        if (errno == EWOULDBLOCK) {
            // 锁文件已存在,程序已在运行
            printf("Another instance of the program is already running.\n");
            close(fd);
            return EXIT_FAILURE;
        } else {
            perror("flock");
            close(fd);
            return EXIT_FAILURE;
        }
    }

    // 程序正常运行部分
    printf("Program is running...\n");
    // 模拟程序运行一段时间
    sleep(10);

    // 程序运行结束,释放文件锁并删除锁文件
    flock(fd, LOCK_UN);
    close(fd);
    unlink("myprogram.lock");

    return EXIT_SUCCESS;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尝试打开或创建一个名为 myprogram.lock 的文件。然后使用 flock 函数尝试获取排他锁(LOCK_EX),并且设置 LOCK_NB 标志以非阻塞方式获取锁。如果获取锁失败且错误码为 EWOULDBLOCK,则表示已有其他程序实例持有该锁,即程序已经在运行,此时输出提示信息并退出。若获取锁成功,则程序正常运行,运行结束后释放锁并删除锁文件。

使用信号量机制(进程间通信)

通过进程间通信机制,如信号量,来判断是否已经有相同的程序在运行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em.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cerrno>

#define SEM_KEY 12345

union semun {
    int val;
    struct semid_ds *buf;
    unsigned short *array;
};

int main() {
    int semid;
    struct sembuf sem_op; // 确保sem_op是sembuf类型的变量

    // 获取信号量集,如果不存在则创建
    semid = semget(SEM_KEY, 1, IPC_CREAT | 0666);
    if (semid == -1) {
        perror("semget");
        return EXIT_FAILURE;
    }

    // 初始化信号量的值为1
    union semun arg;
    arg.val = 1;
    if (semctl(semid, 0, SETVAL, arg) == -1) {
        perror("semctl");
        return EXIT_FAILURE;
    }

    // 尝试获取信号量
    sem_op.sem_num = 0;
    sem_op.sem_op = -1;
    sem_op.sem_flg = SEM_UNDO;
    if (semop(semid, &sem_op, 1) == -1) {
        if (errno == EAGAIN) {
            // 信号量已被占用,程序已在运行
            printf("Another instance of the program is already running.\n");
            return EXIT_FAILURE;
        } else {
            perror("semop");
            return EXIT_FAILURE;
        }
    }

    // 程序正常运行部分
    printf("Program is running...\n");
    // 模拟程序运行一段时间
    sleep(10);

    // 程序运行结束,释放信号量
    sem_op.sem_op = 1;
    if (semop(semid, &sem_op, 1) == -1) {
        perror("semop");
        return EXIT_FAILURE;
    }

    // 删除信号量集
    if (semctl(semid, 0, IPC_RMID) == -1) {
        perror("semctl");
        return EXIT_FAILURE;
    }

    return EXIT_SUCCESS;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通过 semget 函数获取或创建一个信号量集,键值为 SEM_KEY。然后使用 semctl 函数将信号量初始化为 1。在尝试运行程序时,通过 semop 函数尝试获取信号量,若获取失败且错误码为 EAGAIN,表示信号量已被占用,即程序已经在运行,输出提示信息并退出。若获取成功,则程序正常运行,运行结束后释放信号量并删除信号量集。​

相关文章:

  • ESP32学习 -从STM32工程架构进阶到ESP32架构
  • C++基础 [五] - String的模拟实现
  • 本地部署 RAGFlow - 修改默认端口
  • 基于javaweb的SpringBoot校园运动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源码+文档+部署讲解)
  • 其利天下技术·伺服电机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
  • 深度解析ECharts.js:构建现代化数据可视化的利器
  • 1536数字三角形
  • 【位运算】速算密钥:位运算探秘
  • 深度剖析:Pytest Fixtures如何重塑自动化测试的可读性与高效性
  • ⭐算法OJ⭐克隆图【BFS】(C++实现)Clone Graph
  • 对项目进行优化
  • JMeter 性能测试
  • 工业省电空调降温原理
  • 边缘云原生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 Hadoop集群组成
  • pyyaml_include 2.x 版本使用说明
  • 因果推荐|可解释推荐系统的反事实语言推理
  • 玩转github
  • Spring Cloud Config 快速介绍与实例
  • KV 缓存简介
  • 谢震业领衔挑战世界顶尖高手,这场长三角田径钻石赛值得期待
  • 韩国经济副总理崔相穆宣布辞职
  • 奥斯卡新规:评委必须看完影片再投票;网友:以前不是啊?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有关规定的决定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朝鲜新型驱逐舰“崔贤”号进行多项武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