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 和微调(Fine-tuning)核心对比:通俗版 + 实操选型
核心结论:RAG 是 “给大模型查参考资料”,微调是 “给大模型洗脑灌知识”,前者轻量灵活,后者深度适配,选型看数据、成本和场景。
| 对比维度 | RAG(检索增强生成) | 微调(模型微调) |
|---|---|---|
| 核心逻辑 | 生成答案前,先从外部知识库检索相关信息,再基于资料作答 | 用专属数据重新训练模型参数,把知识 “刻” 进模型里 |
| 知识来源 | 外部知识库(文档、数据库等),可实时更新 | 训练数据,知识固化在模型中 |
| 技术门槛 | 低(不用懂深度学习,搭框架 + 调参数即可) | 高(需数据标注、调参经验、算力支持) |
| 数据要求 | 数据量可少(几百 / 几千条文档),无需标注 | 数据量要大(至少上万条,优质标注数据更佳) |
| 更新成本 | 极低(新增数据直接入库,无需重新操作) | 极高(新增数据要重新训练,耗时耗力) |
| 成本消耗 | 低(本地部署 / 云服务成本低,无大规模算力需求) | 高(需 GPU 算力,训练一次可能花几百 / 几千元) |
| 知识时效性 | 极强(实时更新知识库,就能用最新数据) | 弱(训练完就固定,新数据需重新微调) |
| 答案可解释性 | 强(能标注信息来源,方便溯源) | 弱(模型 “凭记忆” 作答,无法追溯知识出处) |
| 适用场景 | 私有文档问答、最新资讯查询、小数据量场景 | 垂直领域深度适配(如医疗 / 法律专业问答)、数据稳定场景 |
通俗举例理解
1. RAG:带参考资料考试的学生
比如公司新人查考勤制度:
- 知识库就是《员工考勤手册》,新人问 “每月能请几天事假”;
- RAG 先从手册里快速找到 “每月事假上限 2 天” 的相关条款;
- 大模型拿着这条条款,用通俗的话回复,还能告诉你答案来自手册第 3 条。
- 后续公司更新考勤制度(比如改成 3 天),直接替换知识库的文档就行,不用动模型。
2. 微调:死记硬背的学生
同样查考勤制度:
- 先把《员工考勤手册》的所有内容,整理成 “问题 - 答案” 对(如 “每月事假几天?-2 天”);
- 用这些数据重新训练大模型,让模型把 “每月事假 2 天” 记在 “脑子里”;
- 新人提问时,模型直接从 “记忆” 里调取答案回复。
- 后续制度更新,得重新整理新的 “问题 - 答案” 对,再花时间和算力训练模型,才能让它 “记住” 新规则。
实操选型建议
- 优先选 RAG 的情况:
- 数据量少(比如只有几百份公司文档);
- 数据经常更新(比如每天有新的行业资讯);
- 预算有限、技术团队小(不想搞复杂训练);
- 需要答案可溯源(比如合规场景)。
- 考虑选微调的情况:
- 垂直领域深度适配(比如医疗诊断、法律条文解读,需要模型精准理解专业术语);
- 数据量大且稳定(比如有几十万条医疗案例,长期不怎么变);
- 对响应速度要求极高(RAG 要检索,微调模型直接作答更快);
- 无法联网 / 不能用外部知识库(比如涉密场景)。
- 进阶方案:RAG + 微调结合比如医疗问答场景:
- 先用微调让模型掌握基础医疗知识(如常见疾病症状);
- 再用 RAG 对接最新的医疗指南、药品信息(实时更新);
- 既保证专业深度,又能用上最新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