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详解--冒泡排序(Bubble Sort)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核心思想:两两相邻的元素进行比较,如有需要(升序or降序),则要交换。
冒泡排序步骤
写出一个函数,实现数组从小到大的排序。
我们小的模块分析(分析我们需要哪些操作):
1,数组中的两个元素交换。
2,冒泡一次,即排序一次。
3,冒泡总数,即排序总数。
4,优化程序,即什么时候能减少的排序次数~~(每次排序都会消耗一定的资源)~~
两个元素交换
这是冒泡排序中,最简单的步骤:
形参:肯定要传递两个要交换的元素的指针
//完成交换
void Swap(int* x,int*y)
{int z = 0;z = *x;*x = *y;*y = z;
}
在函数中,完成数组的两个元素的交换。用指针传递数组地址来完成。
冒泡一次~~(排序一次)~~
冒泡排序中,一次冒泡排序,就是两两相邻的元素进行比较,如有需要(升序or降序),则要交换。(思想核心)
怎么判断需要交换?在升序(小到大)排序中,前者元素 > 后者元素 时,需要交换,否则不需要。
那么循环几次呢?因为两两比较,所有 len 长度 的数组最多也只能比较 len - 1 次
形参:传递数组的地址 以及 长度
即:
//冒泡一次 (排序一次)
void Sort(int arr[],int len)
{for (int i = 0;i < len-1;i++){if (arr[i] > arr[i + 1]){Swap(&arr[i], &arr[i + 1]);}}
}
3,冒泡总数~~(排序总数)~~
现在要确定冒泡的总数
跟上一小节类似,在长度为 len 的数组中,最少也需要排序len-1次,
形参:传递数组的地址 以及 长度
即
//冒泡次数 (排序次数)
void Sort(int arr[],int len)
{//循环len - 1 次for (int i = 0;i < len-1;i++){Sort(arr, len);}
}
4,优化程序,即什么时候能减少的排序次数
在一次冒泡排序中,能够确定的唯一一个数就是最后一个数,而且最后一个数是100%的在整个数组中的最大的数。所有每次排序前,可以把数组中的最后一个数给去掉。这样,每多一次冒泡次数,就能减少一次单个比较。
在冒泡一次中,如果没有发生数据交换,即每一个 前元素 < 后元素 ,就代表冒泡排序已完成,没有必要跑剩下的排序。。。
总上所优化的内容。最终代码为:
#include <stdio.h>//完成交换
void Swap(int* x,int*y)
{int z = 0;z = *x;*x = *y;*y = z;
}//冒泡一次 (排序一次)
int Sort(int arr[],int len)
{int c = 0;for (int i = 0;i < len-1;i++){if (arr[i] > arr[i + 1]){Swap(&arr[i], &arr[i + 1]);c++;}}return c;
}//冒泡次数 (排序次数)
void Bublle_Sort(int arr[], int len)
{int If_Swqp = 0;//判断是否进行交换//len - 1 次循环就可以完成排序for (len;len - 1 > 0;len--){If_Swqp = Sort(arr, len);//每次传递 len - i 个,直到 len > 1 if (If_Swqp == 0){//判断是否进行过交换,如果没进行交换,排序完成break;} }
}// o -> O
int main()
{int arr[] = { 98,85,74,74,50,65,43,31,24,12,10,9,8,7,5,6,2,1,0 };int len = sizeof(arr) / sizeof(arr[0]);Bublle_Sort(arr, len);//打印数组for (int i = 0;i < len;i++){printf("%d ", arr[i]);}return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