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形势时间层的选择策略
一、前沿
在天气分型过程中,时间层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从严谨性角度而言,应选取强对流天气发生时的天气形势开展分型,唯有如此,分析出的影响系统才是真实有效的,不然极易得到表面看似合理、实则不准确的结果。
二、策略1
我国探空时间为08时和20时,这两个时间大多不在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时段内。有时08时的天气形势并不能真实反映强对流发生时的实际形势,容易出现“混淆对象、弄错因果”的情况,这给天气分型工作带来了阻碍。针对这一问题,可采用再分析资料进行分型,预报时则运用数值预报的天气形势预报产品,这种方式可看作是广义的PP法。虽然数值预报在天气形势预报方面精度较高,但它也存在虚假信息和预报误差的问题。比如,低层切变线或地面一些不显眼的低压(这些都可能是强对流天气的触发系统),数值预报可能无法准确预报,要么漏报,要么报出虚假系统,这就给预报员使用完全预报方法带来了挑战。
三、策略2
另一种常用的业务方法是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前不超过6小时的天气形势进行分型。为避免“张冠李戴”,需注意两点:其一,要关注天气型的物理内涵,所构建的天气型必须能阐释强对流天气的基本成因;其二,采用高度场进行分型,因为高度场具有较好的超前性和保守性,变化相对缓慢,即便不用6小时前的实况资料分析,一般也能得到较为真实的结果。而若采用假相当位温、总温度等其他要素场分型,往往会得出错误结果。例如用假相当位温分型时,在很多案例中,由于08时高湿区还未抵达目标区域,高能区可能位于目标区的上游,这样就会得出“高能区前部能量锋区”的型式,但实际强对流天气常常出现在高能舌内部或高能舌的左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