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11月软考架构真题《论云原生数据库》考后复盘总结
25年11月软考架构:论基于云原生数据库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云原生数据库是专为云环境构建的数据库系统,以微服务架构、容器化部署、弹性扩缩容及自动化运维为核心特性,突破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在扩展性、高可用性与运维效率上的瓶颈,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动态适配业务需求的数据存储与管理能力。其本质是通过云原生技术与数据库深度融合,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多租户隔离、跨地域协同、高并发访问等场景下的数据管理难题。
请围绕“论基于云原生数据库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设计”论题,依次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说明项目的业务目标、技术挑战及你在其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2、详细论述云原生数据库的技术优势及架构设计要点。
3、结合你所参与的具体项目,说明如何基于云原生数据库的特性开展企业信息系统架构的分析、设计与开发全过程。
聊聊个人看法
该题个人看法,难度上可以给到2.5颗星。
这一题实际上就是24年11月那道《论云原生架构及应用》论题的子集,那题要求的是写云原生架构的服务化、弹性、可观测性、自动化。
这一题考的更直接和具体,直接让写如何运用云原生数据库的。云原生数据库也是微服务架构技术栈选型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在微服务架构中数据库栈的选型通常就三种:1、自己买云服务器自己部署数据库,2、直接在云平台上购买云数据库,比如某里云、某讯云等,3、土豪采用的,就是自己有机房、物理服务器,自己折腾的。所以实际在多数公司都是采用的第二种方式。
在论文写作中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以微服务的架构演化这个方向切入。论文背景应该是这样:“微服务架构初期采用了自己部署数据库的方式,随着业务的扩张,某次线上活动由于数据库无法有效的实现弹性扩展、故障隔离,导致了流量高峰业务受到影响,损失了xx元,作为系统架构设计师进行了深入复盘,分析出了1、2、3个核心问题,最终确定了是数据库的问题,然后又经过方案调研、对比,最终决定在项目中将xx业务单元抽离出来,采用云原生数据库进行试点,最终成功上线!”
甄选架构论文参考↓↓↓↓↓
《论云原生架构及其应用-软考架构》
《论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软考架构》
《论分布式事务及其解决方案-软考架构》
技术栈对比
关于云原生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的对比,教材中没有直接介绍云原生数据库的内容,但是从云原生架构相关章节和知识点也能看出明显的区别。
一、从运维责任看
云原生数据库:教材在第14.2.1节“云原生架构定义”中强调,云原生的目标是将应用中的非业务代码部分最大化剥离,让云设施接管大量非功能特性。数据库的运维(如高可用、备份、升级)正是典型的“非功能性需求”,因此交由云厂商托管是云原生理念的核心体现。
自建数据库:用户需要管理从虚拟机到数据库软件的全栈。教材在第14.4.3节(某快递公司案例) 的“背景和挑战”中描述了这种模式的痛点:“传统IOE架构……系统稳定性难以保障”,这直接反映了云上自动化运维数据库的复杂性和高风险。
二、从弹性与成本看
云原生数据库:教材在第14.2.2节“弹性原则” 中指出,弹性是指“系统的部署规模可以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自动伸缩”,这能缩短上线时间,降低企业IT成本。第14.4.4节(某电商案例) 的“应用效益”也证明,使用云原生方案“节约服务器成本50%以上”。
自建数据库:教材在“弹性原则”部分对比指出,传统模式需要“根据业务量的估算,准备一定规模的机器”,采购和部署周期长,且“业务发生变化时,重新调整也非常困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或不足。
三、从高可用性看
云原生数据库:教材第14.2.1节 在“非功能性特性大量委托”中,以高可用为例说明云产品如何在多个层面(虚拟机、容器、云服务)自动提供解决方案,确保业务中断最小化。云原生数据库本身就被设计为高可用的分布式系统。
自建数据库:高可用能力需要用户自行构建。第14.4.3节 的解决方案中,某快递公司通过“引入云原生数据库”来改变完全依赖Oracle的现状,这隐含了自建集群在高可用和扩展性上的不足。
四、从技术架构看
云原生数据库:是云原生技术栈的关键组成部分。教材第14.3.3节 在介绍Serverless时提到,云原生应用会依赖“面向特定领域的后端云服务(BaaS)”,其中就包括“存储、数据库、中间件”等全托管服务。
自建数据库:属于传统架构。教材第14.1节 提到企业上云前“烟筒”模式的弊端,每个应用独自构建,资源难以共享。在云服务器上自建数据库,本质上仍是这种模式的延续,未能充分发挥云平台的服务化优势。
甄选架构论文参考↓↓↓↓↓
《论负载均衡设计-软考架构》
《论事件驱动的架构-软考架构》
《论多模型数据源-软考架构》
《论云上自动化运维及其应用-软考架构》
本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