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扑自研 HT 搭建的园区元宇宙可视化管理平台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园区管理对智能化、可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基于 HT(Hightopo)技术栈,不依赖任何第三方插件,从技术开发视角,详细阐述园区元宇宙智慧综合治理可视化管理平台的架构设计、核心功能实现及技术亮点,展现如何通过HT技术实现园区“安环能”一体化管控。
HT 技术作为平台开发的核心支撑,其基于 HTML5 标准的特性,为园区可视化管理提供了轻量、高效、跨终端的解决方案。平台整体采用“3D场景渲染+2D 数据面板”的混合架构,通过数据接口与园区各子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可视化呈现与交互控制。

1.1 核心技术栈
• 渲染引擎:采用 HT for Web 自主研发的渲染引擎,支持 obj、fbx、glTF、glb 格式模型导入,无需依赖第三方 3D 库,可实现园区建筑、道路、基础设施的高精度仿真还原,同时支持白天/黑夜双场景切换,通过光影渲染营造写实或科幻风格的视觉效果。
• 数据交互:支持基于 HTTP/WS 协议构建数据传输通道,实时对接园区环境监测、能源管理、安防、消防等子系统的数据库或API接口,实现数据秒级更新,保障可视化面板与实际设备状态的同步性。
• 前端框架:以原生 HTML5+CSS3+JavaScript 为基础,结合 HT 组件库的封装能力,实现 2D 数据面板的图表(折线图、柱状图、环形图等)、表格、报警模块的快速开发,无需引入第三方图表插件。

1.2 系统分层设计
• 数据层:负责采集园区基础设施的运行数据(如温度、能耗、车位占用率、人员流动量等),通过数据清洗与标准化处理,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为上层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 引擎层:依托 HT 渲染引擎,实现 3D 场景的初始化、模型加载、动画效果(如电梯运行、车辆移动)及交互逻辑(如点击查看设备详情、场景漫游),同时提供 2D 面板的组件渲染与数据绑定能力。
• 应用层:基于引擎层封装的接口,开发园区总览、环境监测、能源管理、安防监控等核心功能模块,实现“一屏通览”“一网统管”的业务需求,支持用户通过 PC、PAD、智能手机等终端访问(B/S 架构,无需安装客户端)。

二、核心功能模块开发实现
基于HT技术,平台围绕园区管理的核心需求,开发了环境监测、能源管理、人员车位管控、安防消防、照明电梯控制等功能模块,各模块均通过“3D 场景可视化+2D 数据量化”的方式实现精细化管理。
2.1 环境监测模块
2.1.1 数据采集与可视化
• 技术实现:通过对接园区内部署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检测仪、CO₂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利用HT的2D面板组件,以数字、图表、状态标签的形式呈现关键指标(如温度18.2-28.7℃、湿度38.3%-57.9%、PM2.5 92-156μg/m³)。
• 交互设计:在 3D 场景中点击指定监测点(如 AK130、AK131),可弹窗显示该点位的实时数据详情;支持按时间维度(04:00-23:59)绘制温度、湿度变化折线图,帮助运维人员分析环境趋势;当数据超标时,2D 面板中对应指标会自动标红,并触发声光报警提示。
2.1.2 场景联动
• 结合 HT 的逻辑控制能力,将环境数据与空调系统联动:当室内温度高于 28℃ 时,系统自动提示调整空调负荷;当 CO₂ 浓度超过 600ppm 时,触发新风系统启停建议,实现“监测-预警-决策”的闭环管理。

2.2 能源管理模块
2.2.1 能耗数据可视化
• 配变电与能源监控:通过 HT 3D 渲染将产业园大楼透明化,展示内部配电线路与设备布局,实时显示支路用能(如支路-1 61kW、支路-2 30kW)、实时功率(三相电压 380V、三相电流动态变化)等数据;采用环形图展示不同支路能耗占比,柱状图展示本周/本月能耗趋势,无需依赖第三方图表插件。
• 能效分析:基于采集的总负荷、总能耗数据,计算能效比(终端服务与总能源消耗量之比),在 2D 面板中以数字和进度条形式呈现,支持按区域(A区24.3kW/h、B区23.5kW/h)、时间(本日 11729kW/h、本年 210453kW/h)筛选数据,为节能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2.2.2 费用统计与节能管控
• 开发能耗费用汇总模块,自动计算本日/本年电费、水费、气费,通过 HT 的表格组件展示费用明细;支持导出数据报表,帮助管理部门实现“量化管理”,将经验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数字管理。

2.3 人员与车位管控模块
2.3.1 实时人员监测
• 技术实现:对接 AI 摄像头与人员统计系统,通过 HT 的 2D 面板展示园区总人数(如 1472 人)、人员分类(员工 600 人、访客 425 人、安保 378 人),同时在 3D 场景中以热力图形式呈现人群分布,支持检测人员倒地、异常聚集等行为。
• 数据联动:当某区域人员密度超过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报警,在 2D 面板中显示报警位置(如2F人数过多),并在 3D 场景中高亮标注该区域,方便运维人员及时处置。

2.3.2 车位动态管理
• 通过 HT 3D 场景展示园区停车场布局,实时标注已用车位(红色)与空闲车位(绿色),2D 面板同步显示总车位(6000 个)、已用车位(3201 个)、常规车型车位(3000 个,已用 1683 个)、新能源车位(3000 个,已用 1518 个)等数据。
• 支持按时间维度(04:00-23:30)绘制车位使用率折线图,帮助管理部门分析车流高峰时段,优化停车场疏导策略;点击 3D 场景中的车位,可查看车辆停放时间、车主信息(授权情况下)等详情。
2.4 安防与消防系统
2.4.1 安防监控
• 视频集成:基于 HT 的 HTML5 多媒体支持能力,直接集成园区摄像头视频流,在 3D 场景中标注摄像头位置,点击即可调取实时画面,无需依赖第三方视频插件;支持多楼栋、多楼层摄像头切换,通过“下钻式”交互查看单个设备状态(如摄像机在线 137 台、解码器在线 142 台)。
• 异常预警:对接门禁系统与入侵检测设备,当发生非法闯入、门禁异常时,2D 面板的实时报警列表会自动更新(如“3F非法规入”),3D 场景中对应区域会闪烁提示,同时联动声光报警装置。
2.4.2 消防管理
• 设备监控:在 3D 场景中展示消防栓、烟感探测器、防火门等设备位置,2D 面板以数字和状态标签呈现设备运行情况(如烟感运行 61 台、报警 5 台;消防水压正常/异常);支持查看消防主机运行状态(如当前正常、最后检查时间2022-01-24 15:25)与消防通道占用情况。
• 应急联动:当发生火警时,系统自动触发消防联动逻辑:在 3D 场景中高亮火灾区域,2D 面板显示火警位置(如“西电技南 10F 点型烟感报警”),同时推送指令至电梯系统(停运非消防电梯)、照明系统(开启应急照明)、通风系统(关闭防火阀、开启排烟阀),实现“报警-定位-处置”的快速响应。

2.5 照明与电梯控制模块
2.5.1 智能照明管理
• 模式切换:基于 HT 的逻辑控制接口,开发上班、下班、休息三种照明模式,运维人员可通过 2D 面板远程切换模式,或根据环境照度(如 696.6lux)自动调节灯具亮度;在 3D 场景中可查看各楼层灯具状态(如灯开数 128、灯关数 89),故障灯具会标红提示(如“南区 01 层 LED 灯故障,报修时间 13:48”)。
• 能耗监控:通过 HT 的折线图展示本周照明能耗趋势(如 1/1 450 度、1/2 370 度),帮助识别高耗能区域,优化照明策略(如减少公共区域非高峰时段照明)。
2.5.2 电梯智慧监管
• 运行监控:在 3D 场景中动态展示电梯位置与运行状态(如 1 号楼运行 5 台、停用 10 台),2D 面板显示电梯速度、质检信息、报警情况(如“1/3 电梯故障 1 次”);支持点击电梯模型,查看实时运行参数(如当前楼层 F12、载重800kg)。
• 故障预警与救援:通过分析电梯运行数据(如易损件使用次数、运行时间),提前预警故障风险;当电梯发生困人时,系统在 3D 场景中定位故障电梯位置,2D 面板推送 SOS 报警信息,同时联动安保系统调度救援人员,缩短救援时间。

三、技术亮点与优势
3.1 无第三方插件依赖,轻量高效
平台全程基于 HT 技术栈开发,未引入任何第三方 3D 渲染、数据可视化或视频播放插件,减少了系统冗余与兼容性问题。HT 引擎的轻量化特性(核心库体积小)确保了平台在低带宽、低配置设备上仍能流畅运行,支持多终端无缝访问。
3.2 高保真场景渲染与交互
HT 渲染引擎支持 obj\fbx\glTF\glb 模型导入,可还原园区建筑、设备的细节特征(如门窗、管道、灯具);同时提供丰富的交互接口,支持场景漫游、缩放、旋转,以及设备点击、状态切换等操作,让运维人员获得“沉浸式”的管理体验。
3.3 实时数据联动与闭环管控
通过HT的数据绑定能力,实现 2D 面板与 3D 场景的实时联动——设备状态变化会同步更新至可视化界面,界面操作(如远程控制照明、调整空调)也能实时反馈至实际设备,形成“数据采集-可视化呈现-决策控制-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提升园区管理效率。
3.4 可扩展性强,适配多场景
HT 的组件化设计与接口化开发,使得平台可轻松集成新的子系统(如智慧办公、充电桩管理)或扩展功能模块;同时支持模型与数据的批量导入,便于平台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园区(如产业园区、商业园区、住宅小区)中快速部署。
四、总结
基于 HT 技术的园区元宇宙可视化管理平台,通过“3D+2D”的混合架构、无第三方插件的开发模式,实现了园区基础设施、环境、能源、人员、安全等维度的一体化管控。平台不仅提升了园区管理的精细化与信息化水平,还为“双碳”目标下的节能降耗、安全应急处置提供了数据支撑与技术保障。未来,可进一步结合AI算法优化预警模型,或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园区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向更高阶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