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17
1 遇到了前端系统学习的困难
【怎么成体系地学习前端,我觉得首先一步一步看文档是漫无目的并且效率比较低的,实际开发过程中我都是不会的地方边查文档边现学现卖写代码,但是前端例会上课的时候这些原理我都不知道,我只是囫囵吞枣把基本语法过了一遍就开始写项目,并且现在还写的不多(太多时间被水课作业考试挤占掉了,然后有限的时间里面效率也不是很高),我打算先多写几个项目以后,学会把需求落地,然后再回头系统地学一下底层的原理,八股面试题?】
你的学习思路有实践导向的优势,但需调整顺序和方法才能更高效成体系!核心结论:先搭建基础框架 + 最小可落地项目,边做边补原理,再集中突破面试考点,比 “先堆项目再回头学” 更高效。
一、先明确:为什么 “先堆项目再学原理” 容易踩坑
- 项目写得越多,容易固化错误习惯(比如不懂 DOM 渲染机制乱操作 DOM,后续难纠正)。
- 底层原理缺失会导致 “只会抄代码,不会排错和优化”,遇到复杂需求直接卡壳。
- 求职时面试官更关注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只懂业务实现难以通过技术面。
二、成体系学习的核心框架(分 3 阶段,兼顾实践与原理)
阶段 1:基础打底(2-3 周,每天 2-3 小时)
目标:掌握前端 “三大基石” 的核心概念,能写简单页面和交互,不盲目上手复杂项目。
- HTML/CSS:重点学语义化标签、Flex/Grid 布局、响应式设计,用 “仿写简单页面(如登录页、博客列表)” 代替纯看文档。
- JavaScript 核心:变量 / 作用域、原型链、闭包、异步(Promise/async/await),每学一个概念,写 1-2 个小 demo 验证(比如用闭包实现计数器,用 Promise 处理请求)。
- 工具基础:Git 基本操作(提交、分支、合并)、VSCode 插件使用,确保能独立管理代码。
阶段 2:边做项目边补原理(4-6 周,每周 1 个小项目)
目标:将基础落地,同时针对性学习项目中涉及的底层知识,避免 “囫囵吞枣”。
- 项目选择(从易到难):
- 第 1 周:个人博客静态页(巩固 HTML/CSS/JS 基础,学习 Tailwind CSS 简化样式开发)。
- 第 2 周:待办清单(Todo List)(练习 DOM 操作、本地存储 localStorage,理解 “数据驱动视图” 的初步概念)。
- 第 3-4 周:天气查询小程序(调用公开 API,学习异步请求、跨域问题,补全 “HTTP 协议” 基础)。
- 第 5-6 周:简易管理系统(用 React 框架,学习组件化、Props/State、生命周期,同步理解 “虚拟 DOM” 原理)。
- 学习方法:
- 写项目前,先花 30 分钟明确 “这个项目需要用到哪些技术点”,提前看对应技术的核心文档(比如写 React 项目前,先搞懂 “组件是什么”“如何传递数据”)。
- 遇到问题时,除了 “查文档解决”,额外花 10 分钟思考 “为什么这么写”(比如用 localStorage 存数据,要想 “它的存储限制是什么”“和 sessionStorage 的区别”)。
- 项目完成后,写 1 页 “总结笔记”,记录用到的技术点、踩过的坑及原理(比如 “为什么修改数组后页面没更新?因为 React 状态更新是异步的,需要用 setState 的回调”)。
阶段 3:系统梳理原理 + 面试准备(3-4 周)
目标:把分散的知识串联成体系,针对性突破面试考点。
- 原理梳理(按模块):
- 浏览器原理:渲染流程(解析 HTML→CSSOM→渲染树→布局→绘制)、回流与重绘、缓存机制。
- JS 深入:事件循环、宏任务 / 微任务、原型链继承、闭包应用场景与内存泄漏问题。
- React 核心:虚拟 DOM Diff 算法、React Hooks(useState/useEffect)原理、状态管理(Context API)。
- 八股文学习:
- 按模块整理面试题(比如 “JS 部分”“React 部分”“浏览器部分”),结合原理理解记忆(比如 “为什么说 React 是声明式框架?” 要结合虚拟 DOM 和命令式 DOM 操作的区别来答)。
- 用 “费曼学习法” 检验:把一道题的答案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讲不通的地方就是没掌握的点,回头再补。
三、适配 “时间紧张、效率低” 的优化技巧
- 利用碎片时间学基础:水课间隙用手机看 “JS 核心概念” 思维导图,睡前 10 分钟回顾当天学的知识点(比如 “今天学了 useEffect,它的依赖数组作用是什么”)。
- 减少无效搜索:把常用文档(MDN、React 官方文档)收藏,遇到问题先定位 “属于哪个技术模块”,再精准搜索,避免漫无目的地翻文档。
- 借助优质资源提速:
- 视频课:B 站 “尚硅谷前端入门到精通”(基础部分)、“React 官方教程”(框架部分),倍速观看,重点看 demo 演示和原理讲解。
- 书籍:《JavaScript 高级程序设计》(深入 JS 原理)、《React 设计模式与最佳实践》(框架实战),不用逐字看,针对性查阅项目中涉及的章节。
2 学习建议
核心结论:当前前端学习以「React 实践为主线,边做项目边补核心知识点,暂不刻意背八股」,按 “工具准备→项目实操→知识点收拢→求职冲刺” 四步推进,既贴合你的学习节奏,又能避免 “学散” 和 “脱离实践”。
一、第一阶段:工具与基础铺垫(1 周内搞定,不耗时)
- 固化开发工具链:VSCode + Live Server(实时预览)+ React Developer Tools(浏览器插件,调试 React)+ Git(代码管理),确保每个工具会用核心功能(比如 Git 提交、插件调试)。
- 补 JS 核心高频语法(只补 “React 开发必用”):数组原型方法(map/filter/findIndex)、对象解构 / 展开运算符、箭头函数、async/await,不用啃底层(比如原型链),先能流畅写项目代码。
- 吃透 React 官方文档 “基础章节”:组件、Props、useState、useEffect、列表渲染,每个章节必动手改 demo(比如把官方 demo 改成自己的小需求),确保 “会用” 优先。
二、第二阶段:项目实操(核心阶段,持续 4-6 周)
- 项目选择(从易到难,同一个项目迭代优化):
- 第 1-2 周:静态页转 React(比如个人博客首页),练组件拆分、Props 传值、列表渲染,重点用数组方法处理数据。
- 第 3-4 周:待办清单(进阶),实现添加 / 删除 / 筛选 / 本地存储,练 useState、useEffect(监听状态存本地)、事件处理。
- 第 5-6 周:简易数据展示页(比如天气查询),调用公开 API(用 fetch/axios),练异步请求、loading 状态处理,补 HTTP 基础(跨域、请求方法)。
- 项目学习技巧:
- 写前先画 “组件结构”(比如待办清单拆成 TodoList、TodoItem、AddTodo),明确 Props 传递方向。
- 遇到问题先定位 “技术模块”(比如状态更新不生效→归为 useState 异步问题),精准查文档,解决后标注 “应用场景”(比如 “useState 回调更新解决异步拿旧值问题”)。
- 每个项目完成后,写 1 页 “总结笔记”,记录用到的 React 特性、JS 知识点、踩过的坑。
三、第三阶段:知识点收拢(每周 30 分钟,贯穿项目阶段)
- 按 “React 开发流程” 串知识点:每周抽时间把本周学的内容,按 “数据处理→组件渲染→状态更新→交互逻辑” 分类整理,比如 “数据处理” 下记 map/filter 的用法,“状态更新” 下记 useState/useEffect 的注意点。
- 针对性补原理(只补 “影响开发的关键原理”):
- 遇到 this 指向问题,补 “React 事件绑定的 this 处理”(箭头函数 /bind),不用深究所有 this 场景。
- 用 useEffect 踩坑后,补 “依赖数组的作用”,理解 “监听变量变化触发副作用”。
- 组件复用需求时,补 “自定义 Hook 基础”(闭包的简单应用),不用啃复杂 Hook 原理。
- 用思维导图可视化:以 “React 项目开发” 为中心,分支按 “工具→组件→状态→数据→原理” 展开,每周更新,逐步形成知识网。
四、第四阶段:求职冲刺(项目达标后启动,3 个月内)
- 启动八股背诵:优先背 “项目中用到的模块”(JS 核心、React 核心、浏览器基础),结合项目案例理解(比如背虚拟 DOM,联系自己项目中列表渲染的优化)。
- 模拟面试与复盘:每天花 1 小时练 “口头答八股”,用费曼学习法讲清楚 “知识点 + 项目应用”,讲不通的地方回头补原理。
- 优化项目与简历:把做过的项目上传 GitHub,完善 README(写清楚技术栈、实现功能、踩坑总结),简历重点写 “用 React 解决的实际问题”,而非单纯列技术。
五、时间管理优化(适配学生党)
- 碎片时间用来看 “知识点回顾”:水课间隙看自己的总结笔记、思维导图,睡前 10 分钟复盘当天写代码的坑。
- 集中时间写项目:每周抽 2-3 个整块时间(比如周末下午)专注写项目,避免碎片化开发导致思路中断。
- 减少无效学习:不盲目刷视频、啃厚书,遇到问题先查官方文档(MDN、React 文档),优先用 “解决问题” 驱动学习。
3 多任务下的困难
【我还要学习算法,刷算法题要额外补cpp,我之前学的c和java,但是java已经很久没写了也忘记了很多,总体是很重的任务吧,每天应付了没用的课后面就剩1-2小时学前端,肯定不够,而且我要兼顾到很多】
太懂这种 “任务堆如山,时间不够用” 的焦虑了!核心结论:用 “优先级排序 + 技术联动” 压缩无效时间,把前端、算法、C++ 的学习打通,每天 1-2 小时也能稳步推进,重点是 “不贪多,抓核心”,避免精力被分散。
一、先做 “任务减法”:明确优先级(不用雨露均沾)
按 “求职核心需求” 排序,优先保证 “能直接落地项目 + 高频算法题”,暂时弱化次要内容:
- 最高优先级:前端 React 实践(能直接产出项目,求职核心筹码)+ 算法基础题(技术面试必问)
- 次高优先级:C++ 核心语法(仅补 “算法题需要的部分”,不用全学)
- 暂时弱化:Java 复习(前端岗位面试极少问 Java,若后续投递后端再补)+ 前端冷门原理(比如深扒原型链,先会用再深究)
- 坚决舍弃:前端复杂工程化(Webpack、Vite)、算法偏题难题(竞赛级题目),这些求职前 3 个月再针对性补。
二、技术联动:让学习 “一箭双雕”(减少重复劳动)
利用你已学的 C/Java 基础,把前端、C++、算法的学习串联起来,避免 “分开学,全忘记”:
- 算法题用 C++ 写,顺带补语法:
- 只补 C++“算法题必备语法”:变量定义、循环 / 条件、数组 /vector、字符串、函数、指针基础(不用学类、继承等复杂特性)。
- 刷算法题时,优先选 “C/Java 做过的题”(比如两数之和、反转链表),用 C++ 重写,对比语法差异(比如 C++ 的 vector 对应 Java 的 ArrayList,cout 对应 System.out),靠 “旧知识带新知识”,记起来更快。
- 前端 JS 和算法联动:
- 刷算法题时,用 JS 再写一遍简单题(比如数组去重、冒泡排序),既练了算法逻辑,又巩固了 JS 数组方法、循环等核心语法,不用单独花时间练 JS。
- 前端项目中嵌入算法思维:比如待办清单的 “筛选功能”,用 JS 实现简单的 “过滤算法”;数据排序用 JS 的 sort 方法,理解排序逻辑,让项目不仅能跑,还知其然。
三、每天 1-2 小时高效分配方案(精准用时间)
按 “碎片化 + 整块时间” 拆分,避免精力分散,每天聚焦 1-2 个核心任务:
- 碎片时间(30 分钟,水课间隙 / 睡前):
- 用手机看 “前端知识点笔记”(比如 useState 的使用坑、JS 数组方法)或 “C++ 算法语法片段”(比如 vector 的 push_back、pop_back 用法),只记 “核心用法”,不啃原理。
- 刷 1 道简单算法题(LeetCode 简单题),不用写代码,在脑子里过思路(比如 “两数之和用哈希表还是暴力法”),节省写代码的时间。
- 整块时间(1-1.5 小时,晚上专注时段):
- 方案 A(前端为主):40 分钟写 React 项目(比如今天只实现 “待办清单的添加功能”)+ 20 分钟总结(记录用到的 JS 知识点和坑)+ 10 分钟刷 1 道 JS 算法题(巩固语法)。
- 方案 B(算法 + C++ 为主):50 分钟用 C++ 刷 1-2 道算法题(优先数组、字符串类简单题)+ 20 分钟补 C++ 语法(比如今天学 vector 的遍历)+ 10 分钟回顾前端笔记(避免遗忘)。
四、避免 “学了就忘” 的 3 个小技巧
- 每周 “闭环复习”:周日花 30 分钟,回顾本周前端写的代码、算法题思路、C++ 语法,用 “费曼法” 口述(比如 “用 C++ 怎么实现数组遍历”“React 的 useEffect 依赖数组是什么用”),讲不出来的地方立刻翻笔记。
- 项目迭代式开发:前端项目不用贪多,就用 “待办清单” 一个项目,每周只加 1 个功能(比如这周加添加,下周加删除,再下周加筛选),每次开发都复用之前的代码,避免重新写,节省时间。
- 算法题 “重复刷”:同一道题隔 3 天再刷一遍,第一遍用 C++,第二遍用 JS,第三遍只写思路,靠重复强化记忆,不用刷太多新题,重点练 “高频题型”(数组、字符串、链表)。
五、心态调整:接受 “不完美进度”
不用追求 “每天都学所有内容”,比如今天没学 C++,只学了前端和算法,也没关系。重点是 “每天都有一点推进”,比如本周前端项目实现了 2 个功能,刷了 5 道算法题,补了 3 个 C++ 语法点,就是胜利。
你现在的优势是有 C/Java 基础,学习新语言(C++、JS)有底层逻辑支撑,只要把 “分散的任务” 串起来,每天 1-2 小时也能稳步积累,不用焦虑 “任务重”,聚焦核心,慢慢就能看到进展。
4 硬核专业课也没上的疑惑
【而且我还要准备面试的话计网 操作系统 编译原理几大件都没学,面试是不是要问,但实际开发过程不用】
前端面试中这三门知识大概率会被问到,尤其是校招和大厂面试;而实际开发里,它们并非写业务代码的刚需,但遇到性能优化、排查复杂问题时,这些知识会成为核心助力。结合你的时间紧张的情况,不用深度学习,聚焦核心考点针对性准备即可,具体可以看下面的拆解:
- 计算机网络:面试高频,开发也常用
- 面试必问,且占比不低:这是三门里对前端最核心的科目,校招几乎必考。高频问题集中在 HTTP/HTTPS 相关,比如常见状态码含义、GET 和 POST 的区别、缓存机制(强缓存 / 协商缓存);还有 TCP 和 UDP 的差异、TCP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等基础内容,部分大厂还会问跨域相关的网络原理。
- 开发中高频用到:日常开发里调接口、处理请求报错、解决跨域问题都离不开它。比如接口返回 403/504 时,懂网络知识能快速定位是权限问题还是服务端响应超时;做项目优化时,利用 HTTP 缓存规则减少重复请求,也是前端常用的优化手段。
- 操作系统:面试常问基础,开发需针对性用到
- 面试聚焦核心概念:不会考太深入的内核机制,但基础概念是高频考点。比如进程和线程的区别、浏览器的多进程架构(渲染进程、GPU 进程等)、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的基本原理,这些内容能体现你的技术基础,校招中很容易被问到。
- 开发中解决复杂问题时必备:写普通业务功能时可能用不上,但遇到性能瓶颈或异常问题就很关键。比如理解浏览器的进程模型,能明白为什么页面渲染卡顿可能和渲染进程阻塞有关;懂内存管理,能更好地排查 JS 内存泄漏问题,避免页面长时间运行后卡顿崩溃。
- 编译原理:面试问得浅,开发仅限特定场景
- 面试仅考基础概念:这是三门里考察最少、最深的科目。通常只问抽象语法树(AST)、词法分析 / 语法分析这些基础概念,因为 Babel、Webpack 等前端工具会用到这些原理,面试官借此判断你对前端工程化工具的理解深度,不会涉及复杂的编译流程或算法。
- 开发中极少用到:只有做前端工程化相关工作时才会接触,比如定制 Babel 插件、优化打包工具配置等。对于普通业务开发,比如写页面组件、处理交互逻辑,完全用不到编译原理的知识。
结合你每天仅 1 - 2 小时学习时间的情况,给你一个高效的准备策略:优先攻克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考点,其次掌握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编译原理仅了解最基础的几个名词和应用场景即可,不用投入过多精力,把核心时间还是留给 React 实践和算法题,这样性价比最高。
5 学习预期小结
【综合我所有情况,告诉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我每天学习时间可以变长,我会尽量推掉没用的占时间的东西,既然任务这么多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高效率,不要碎片化刷手机而是类似于高三一样冲刺学习,我预计在3-5个月以后找实习(大概率是5个月时间,3个月太赶了,后续时间因为期末会被挤占很多)】
结合你的情况(5 个月后找实习、可延长学习时间、需兼顾前端 / 算法 / C++/ 计网等多领域),核心策略是:用 “高三式冲刺节奏” 建立结构化学习体系,以 “实习求职” 为唯一导向,抓高频核心、砍无效内容,用 “阶段性目标 + 每日闭环” 确保效率。以下是具体执行方案:
一、先明确 5 个月的 “核心目标”(所有学习围绕这个转)
最终目标:能独立开发 2-3 个 React 项目(含数据交互)+ 掌握 50 道高频算法题(C++ 实现)+ 吃透计网 / 操作系统核心考点,足以应对前端实习面试。关键原则:所有学习内容必须满足 “要么实习相关”,否则一律延后(比如 Java 复习、编译原理深入、前端工程化工具细节等)。
二、5 个月分阶段规划(按 “先基础后综合” 推进)
阶段 1:基础攻坚期(第 1-6 周,打牢实前端 + 算法基础)
核心任务:
- 前端:React 核心语法 + 1 个完整项目(待办清单 / 博客首页)
- 算法:C++ 语法入门 + 20 道高频简单题(数组 / 字符串 / 链表)
- 计网:HTTP 核心(状态码 / 缓存 / 跨域)
每周具体安排:
- 前端(每周 15 小时):
- 前 2 周:吃透 React 官方文档基础章节(组件 / Props/Hooks),每天练 1 个小 demo(30 分钟);
- 第 3-6 周:开发 “待办清单”(含添加 / 删除 / 筛选 / 本地存储 / API 请求),每天专注实现 1 个功能点(1.5 小时),周末花 3 小时整合优化。
- 算法(每周 10 小时):
- 前 2 周:补 C++ 算法必备语法(vector/string/ 循环 / 函数,参考《C++ Primer Plus》前 5 章),每天记 3 个语法点(30 分钟);
- 第 3-6 周:LeetCode 按 “数组→字符串→链表” 顺序刷简单题,每天 1 道(1 小时),用 C++ 实现,对比 JS 写法(强化联动)。
- 计网(每周 5 小时):
- 看 B 站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湖科大教书匠)HTTP 部分,每天 1 节课(20 分钟),记核心笔记(如缓存流程图、GET/POST 区别)。
阶段 2:深化整合期(第 7-14 周,提升项目复杂度 + 算法难度)
核心任务:
- 前端:React 进阶(路由 / 状态管理)+ 1 个综合项目(天气查询 / 简易后台)
- 算法:30 道中频题(树 / 哈希表 / 动态规划入门)+ 复习前 20 题
- 操作系统:进程 / 线程 / 浏览器架构 + 计网 TCP 基础
每周具体安排:
- 前端(每周 15 小时):
- 学 React Router(路由跳转)、useContext(状态共享),每天练 1 个场景(30 分钟);
- 开发 “天气查询页”(调用公开 API、处理加载 / 错误状态、路由切换),每天推进 1 个模块(1.5 小时),重点练异步请求和状态管理。
- 算法(每周 12 小时):
- 按 “树→哈希表→动态规划” 刷中等题(每天 1 道,1.5 小时),周末复盘 1 次前 2 周的题(2 小时),确保思路清晰;
- 用 C++ 实现,强制写注释(模拟面试答题逻辑)。
- 系统 + 计网(每周 8 小时):
- 操作系统:看 “进程 vs 线程”“浏览器多进程架构”(3 小时 / 周),记 “JS 单线程和浏览器进程的关系”(关联前端实践);
- 计网:补 TCP 三次握手 / 四次挥手、HTTPS 加密原理(5 小时 / 周),画流程图辅助记忆。
阶段 3:面试冲刺期(第 15-20 周,聚焦面试表现 + 项目优化)
核心任务:
- 前端:项目优化 + 八股梳理(React/JS 核心)
- 算法:高频题二刷 + 模拟面试
- 综合:计网 / 操作系统考点串讲 + 简历准备
每周具体安排:
- 前端(每周 12 小时):
- 优化前 2 个项目(加 Loading 状态、处理边界情况、注释规范化),上传 GitHub 并写 README(5 小时);
- 按 “JS 核心→React→浏览器” 整理八股,每天背 3 道(结合项目案例,2 小时)。
- 算法(每周 10 小时):
- 二刷 50 道题,侧重 “最优解” 和 “口头讲解思路”(每天 2 道,1.5 小时);
- 找同学模拟面试(每周 1 次,30 分钟),训练 “边说边写” 能力。
- 综合(每周 8 小时):
- 串讲计网 / 操作系统考点,用 “思维导图” 关联前端场景(比如 “HTTP 缓存→前端性能优化”);
- 写简历(突出项目亮点和技术栈),准备自我介绍(1 分钟版本,含项目和技术关键词)。
三、每日时间分配(按 “整块 + 碎片” 高效利用,每天 6-8 小时)
| 时间段 | 内容(可灵活调整) | 目的 |
|---|---|---|
| 7:30-8:30 | 算法题 1 道(C++ 实现)+ 复盘昨天思路 | 利用早晨专注力,攻克硬骨头 |
| 9:00-11:30 | 前端项目开发(整块时间,不中断) | 保证项目推进效率 |
| 14:00-15:30 | 计网 / 操作系统学习(看课 + 记笔记) | 用下午时间消化理论知识 |
| 16:00-17:30 | React 语法 / 八股复习(结合项目案例) | 强化 “用中学” 的记忆 |
| 19:00-20:30 | 算法题 1 道(中等难度)+ 整理错题本 | 巩固算法逻辑,积累解题套路 |
| 21:00-21:30 | 当日复盘(写 “学习日志”,记录卡点和收获) | 避免盲目学习,及时调整方向 |
碎片时间利用:
- 通勤 / 排队时:用 Anki 记八股考点(如 HTTP 状态码、React Hooks 用法)、算法口诀(如 “链表反转用双指针”);
- 睡前 10 分钟:在脑子里 “跑” 一遍当天的算法题思路,或过一遍项目组件结构。
四、提升效率的 3 个关键技巧(避免假努力)
用 “目标可视化” 逼自己专注:
- 准备一个 “进度表”,每天完成任务后打勾(如 “算法题√”“React 组件√”),每周日统计完成率,低于 80% 就调整下周计划;
- 把 “5 个月后拿到实习” 设为手机壁纸,每次想刷手机时看一眼,用目标对抗拖延。
拒绝 “完美主义”,优先 “完成” 再 “优化”:
- 前端项目:先实现核心功能(能用就行),再优化样式和逻辑(比如先写出 “添加待办”,再考虑去重和验证);
- 算法题:先写出能 AC 的解法(哪怕暴力),再优化时间复杂度(比如先暴力解两数之和,再学哈希表优化);
- 理论学习:先记 “结论” 和 “应用场景”,再深究原理(比如先记住 “强缓存用 Cache-Control”,再查具体字段含义)。
用 “输出倒逼输入”,避免学了就忘:
- 前端:每完成一个组件,写 3 行注释说明 “这个组件的作用 + 用了什么技术 + 踩过的坑”;
- 算法:每道题做完后,用一句话总结 “解题关键思路”(比如 “二叉树层序遍历用队列”);
- 理论:学完一个考点后,立刻在笔记上写 “这个知识点在面试中可能怎么问”(比如学完 TCP 握手,就写 “面试官可能问‘为什么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
五、应对 “期末挤占时间” 的预案(提前布局)
- 期末前 2 周:暂停新项目开发,转为 “复习模式”—— 每天刷 1 道算法题(保持手感)+ 看前端 / 计网笔记(巩固记忆);
- 期末期间:利用碎片时间背八股和理论考点(Anki 卡片),每天花 30 分钟即可,避免完全中断学习节奏;
- 期末后 1 周:快速复盘之前的进度,优先补 “项目开发”(因为算法和理论可以碎片化补,项目需要整块时间)。
按这个计划推进,5 个月后你会有:
- 2 个能展示的 React 项目(覆盖组件、状态、API、路由);
- 50 道高频算法题的解题能力(C++ 实现,含思路讲解);
- 计网 / 操作系统核心考点的掌握(能结合前端场景回答);完全足够应对前端实习面试。
关键是 “开始行动”—— 今天就可以先搭好 React 项目框架,刷第一道算法题(比如 LeetCode 1. 两数之和),用 “小胜利” 积累动力。如果需要某阶段的详细学习资料(如 React 项目清单、算法题分类表),可以随时告诉我,我帮你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