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磁盘分区与系统监控完全指南
本文详细讲解磁盘组成、分区格式、分区操作、文件系统、挂载配置、LVM 逻辑卷及系统监控(top/free)的核心知识与实操步骤,适合 Linux 运维入门学习。
一、磁盘基础认知
1. 磁盘物理组成
- 核心组件:主轴马达、盘片(双面存储数据)、机械手臂(带读写磁头)。
- 关键特性:硬盘内部为真空环境,拆开后会进灰尘、损坏盘片,直接报废。
- 最小存储单元:扇区,默认单个扇区存储 512 字节数据,磁盘分区以扇区为单位计算(如划分 10G 分区需转换为对应扇区数)。
2. 常见磁盘接口类型
| 接口类型 | 应用领域 | 核心特点 | 现状 |
|---|---|---|---|
| IDE | 家用计算机 | 价格便宜,数据传输速度慢 | 2009 年淘汰 |
| SCSI | 早期服务器 | 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 | 2013-2017 年逐步淘汰 |
| SAS | 服务器领域 | 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 | 目前主流 |
| SATA | 家用计算机、部分服务器 | 串口传输,性价比高 | 广泛使用 |
| SSD | 个人电脑、服务器 | 固态硬盘,传输速度快(基于内存机制),价格贵 | 普及中 |
| NVMe | 个人电脑、高端服务器 | 固态硬盘协议,传输速度极快,价格贵 | 高端场景主流 |
二、磁盘分区格式
硬盘必须分区后才能使用,主流分区格式为 MBR 和 GPT,两者特性差异显著。
1. MBR 分区格式(传统格式)
- 分区限制:最多支持 4 个主分区,无法满足多分区需求。
- 扩展方案:将第 4 个主分区设为「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内可划分多个逻辑分区(数据存储与主分区一致)。
- 逻辑分区数量限制:IDE 接口支持 59 个,SCSI/SATA 接口支持 11 个。
- 致命缺点:最大仅支持 2.2T 磁盘容量,无法识别超大容量硬盘。
2. GPT 分区格式(现代格式)
- 分区限制:支持 128 个主分区,无需扩展分区 / 逻辑分区。
- 容量支持:最大支持 18EB 磁盘容量(单位换算:1024MB=1GB、1024GB=1TB、1024TB=1PB、1024PB=1EB)。
- 兼容性:适配大容量硬盘,是目前服务器和个人电脑的首选分区格式。
三、磁盘信息查看命令
1. lsblk:查看磁盘与分区概览
- 功能:列出系统所有磁盘、分区及挂载点信息。
- 常用参数:
-d:仅显示磁盘,不列出分区。-f:显示磁盘 / 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UUID 等详细信息。
- 示例命令:
lsblk # 查看所有磁盘和分区 lsblk -f /dev/sda # 查看 /dev/sda 磁盘的文件系统信息
2. df:查看分区使用率
- 功能:查看已挂载分区的容量使用情况(空间使用率、文件系统类型)。
- 常用参数:
-h:人性化显示容量(如 GB/MB)。-T:显示分区对应的文件系统类型。
- 示例命令:
df -hT # 人性化显示所有分区的使用率和文件系统
3. blkid:查看分区 UUID 与文件系统
- 功能:快速获取分区的 UUID(唯一标识)、文件系统类型,用于自动挂载配置。
- 示例命令:
blkid # 列出所有分区的 UUID 和文件系统
4. du:统计目录 / 文件大小
- 功能:统计指定目录或文件占用的磁盘空间(区别于
ls -h,ls仅统计文件名占用空间,不包含文件内容)。 - 常用参数:
-h:人性化显示大小(如 GB/MB)。-s:仅统计总数,不显示子目录详情。
- 示例命令:
du -hs /etc # 统计 /etc 目录的总大小
四、分区操作实操
1. MBR 分区:fdisk 命令
- 适用场景:小容量硬盘(≤2.2T),兼容旧系统。
- 核心命令流程:
- 进入分区工具:
fdisk /dev/sdb(操作 /dev/sdb 磁盘)。 - 查看分区:输入
p(print,显示当前分区表)。 - 创建分区:输入
n(new,新建分区),按需选择「主分区」或「扩展分区」,指定大小(如+2G表示划分 2G 空间)。 - 保存退出:输入
w(write,保存分区配置并退出,生效)。
- 进入分区工具:
- 注意事项:扩展分区无法直接使用,需在其内部创建逻辑分区;主分区编号为 1-4,逻辑分区编号从 5 开始。
2. GPT 分区:gdisk 命令
- 适用场景:大容量硬盘(>2.2T),支持更多主分区。
- 前置准备:若系统无 gdisk,先安装:
yum -y install gdisk(CentOS/RHEL)。 - 核心命令流程:
- 进入分区工具:
gdisk /dev/sdb。 - 查看分区:输入
p。 - 创建分区:输入
n,默认分区类型为 Linux,指定大小后确认。 - 保存退出:输入
w(确认保存并退出)。
- 进入分区工具:
五、文件系统格式化
分区完成后需格式化(指定文件系统),才能管理文件(如文件属性、存储分配)。
1. 主流文件系统特性
| 文件系统 | 单分区最大容量 | 单个文件最大容量 | 核心优势 | 适用场景 |
|---|---|---|---|---|
| ext4 | 1EB | 16TB | 支持日志记录(崩溃恢复快),稳定性高 | 通用场景 |
| xfs | 8EB | 500TB | 读写速度快(每秒 4G) | RHEL 9 默认文件系统,服务器场景 |
2. 格式化命令:mkfs
- 语法格式:
mkfs -t 文件系统类型 分区设备路径 # 通用格式 mkfs.文件系统类型 分区设备路径 # 简化格式 - 示例命令:
mkfs.ext4 /dev/sdb1 # 格式化 /dev/sdb1 为 ext4 mkfs.xfs /dev/sdb2 # 格式化 /dev/sdb2 为 xfs - 验证格式化:
lsblk -f /dev/sdb1或df -T,查看文件系统是否生效。
六、分区挂载配置
分区需通过「挂载」关联到目录(目录为分区的访问入口,本身无存储空间),才能存储数据。
1. 临时挂载:mount 命令
- 语法格式:
mount 分区设备路径 挂载点目录(挂载点目录需提前创建,如mkdir /data)。 - 示例命令:
mount /dev/sdb1 /home # 将 /dev/sdb1 挂载到 /home 目录 - 关键注意:若挂载点目录原有文件,挂载后会被暂时隐藏,卸载后恢复可见。
2. 取消挂载:umount 命令
- 语法格式:
umount 分区设备路径或umount 挂载点目录。 - 示例命令:
umount /dev/sdb1 # 取消 /dev/sdb1 的挂载 - 核心说明:卸载后,原挂载点目录无法访问分区数据;其他目录挂载该分区后,可正常查看数据。
3. 永久挂载:/etc/fstab 配置
临时挂载重启后失效,需修改 /etc/fstab 实现开机自动挂载。
(1)/etc/fstab 配置格式(每列含义)
| 列序 | 内容 | 说明 |
|---|---|---|
| 1 | 分区设备路径 / UUID | 推荐用 UUID(避免设备名变动导致挂载失败) |
| 2 | 挂载点目录 | 如 /home、/data |
| 3 | 文件系统类型 | 如 ext4、xfs |
| 4 | 挂载参数 | default(默认参数,包含 rw、suid 等) |
| 5 | 备份标识 | 0(不备份)、1(优先备份) |
| 6 | 自检标识 | 0(不自检)、1(优先自检,/ 分区必须设为 1) |
(2)配置步骤
- 编辑配置文件:
vim /etc/fstab,添加一行配置(示例):UUID=8551ef00-c6d1-4c16-938d-82b79a5fea52 /home ext4 defaults 0 0 - 验证配置:
mount -a(检测配置是否有误,自动挂载未挂载的分区)。 - 紧急修复:若开机挂载失败(如 /boot 掉挂载),进入 root 维护模式,用
mount -o remount /boot重新挂载。
七、LVM 逻辑卷(动态扩容方案)
LVM(Logical Volume Manager)可将多个物理分区 / 硬盘整合成「卷组」,再从卷组划分「逻辑卷」,支持动态扩容(无需格式化,不丢失数据),适合需要灵活调整空间的场景。
1. LVM 核心概念
- 物理卷(PV):底层物理分区 / 硬盘(需转换为 PV 格式,CentOS 7+ 自动转换)。
- 卷组(VG):多个 PV 组合成的「虚拟硬盘」,统一管理存储空间。
- 逻辑卷(LV):从 VG 中划分的可用空间,格式化后挂载使用,支持扩容。
2. LVM 实操命令(创建与扩容)
(1)创建 LVM 逻辑卷
- 创建卷组(将物理分区组合为 VG):
vgcreate myvg /dev/sda1 /dev/sda2 # 卷组名 myvg,包含 /dev/sda1、/dev/sda2 vgs # 查看卷组信息(如容量、空闲空间) - 创建逻辑卷(从 VG 划分空间):
lvcreate -L 10G -n mylv myvg # 逻辑卷名 mylv,大小 10G,来自卷组 myvg lvs # 查看逻辑卷信息 - 格式化与挂载:
mkfs.xfs /dev/myvg/mylv # 格式化逻辑卷为 xfs mount /dev/myvg/mylv /data # 挂载到 /data 目录 - 永久挂载:在
/etc/fstab添加配置(参考第六节 3 小节)。
(2)逻辑卷扩容(关键操作)
- 扩展逻辑卷大小(示例:扩容到 20G):
lvextend -L 20G /dev/myvg/mylv # 从 VG 空闲空间扩容到 20G - 扩展文件系统(生效扩容空间):
- xfs 文件系统:
xfs_growfs /dev/myvg/mylv - ext4 文件系统:
resize2fs /dev/myvg/mylv
- xfs 文件系统:
- 验证扩容:
df -h /data(查看 /data 目录容量是否更新)。
(3)卷组扩容(VG 空间不足时)
- 添加新物理分区到 VG:
vgextend myvg /dev/sda3 # 将 /dev/sda3 加入卷组 myvg - 后续可继续扩展 LV 空间(步骤同上)。
八、系统监控命令
1. top:动态监控系统资源(类 Windows 任务管理器)
- 功能:实时显示进程 CPU、内存占用,系统负载等信息(动态刷新)。
- 核心指标解读(第一行):
- 第五列
load average:系统负载(1 分钟、5 分钟、15 分钟平均值)。 - 负载判断:根据 CPU 核数,如 4 核 CPU,负载 1.0 表示 1 个核满负载,4.0 表示 4 核超负荷。
- 第五列
- 退出命令:按
q键。
2. free: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 功能:快速查看系统内存总容量、已用、空闲空间,比 top 更直观。
- 常用参数:
-h(人性化显示,如 GB/MB)。 - 示例命令:
free -h #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