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der包学习java_day6「面向对象编程(OOP)」
今日目标
- 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类、对象、属性、方法)
- 掌握类的定义和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 理解类与对象的关系,学会用面向对象思维描述事物
一、从现实世界到代码世界
现实世界中,我们身边的事物都有 “属性”(特征)和 “行为”(能做什么)。比如:
- 学生:属性(姓名、年龄、学号),行为(学习、考试、睡觉)。
- 手机:属性(品牌、价格、颜色),行为(打电话、发消息、拍照)。
在面向对象中,我们用类(Class) 来 “抽象” 这些事物,用对象(Object) 来表示具体的个体。
- 类:是对一类事物的 “模板” 或 “蓝图”,定义了这类事物的属性和行为。比如 “学生类” 定义了所有学生共有的属性(姓名、年龄)和行为(学习)。
- 对象:是类的 “实例”,是具体的个体。比如 “张三” 是 “学生类” 的一个对象,“李四” 是另一个对象。
二、类的定义
类的定义需要包含:属性(变量,描述特征)和方法(函数,描述行为)。
基本格式:
public class 类名 {// 1. 属性(成员变量)数据类型 属性名1;数据类型 属性名2;...// 2. 方法(成员方法)访问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 方法体(行为的具体实现)}
}
示例:定义一个 “学生类(Student)”
// 学生类:抽象所有学生的共同特征和行为
public class Student {// 属性(成员变量):姓名、年龄、学号String name; // 姓名int age; // 年龄String id; // 学号// 方法(成员方法):学习public void study() {System.out.println(name + "正在学习Java!");}// 方法:考试public void takeExam() {System.out.println(name + "参加了考试,成绩不错!");}
}
说明:
- 类名:首字母大写,遵循驼峰式命名(如
Student、Phone)。 - 属性:定义在类中,方法外,称为 “成员变量”(默认有初始值,如 int 默认 0,String 默认 null)。
- 方法:去掉
static的方法(和之前学的main方法不同),称为 “成员方法”,用于描述行为。
三、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类是 “模板”,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创建对象(实例化)才能使用其属性和方法。
1. 创建对象
格式:
类名 对象名 = new 类名();
2. 使用对象
通过 “对象名.属性” 访问或修改属性,通过 “对象名.方法名()” 调用方法。
示例:创建学生对象并使用
public class TestStud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