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开发智能体 一
从大语言模型风靡全球到现在,作为基础应用开发者的我,突然发现最后能把AI运用到具体业务中的关键角色还是我们,只不过不单单是过去的自己,而是综合运用多语言,多学科的综合型的开发者,我说的是开发者不是程序员。我们要懂业务,懂产品,懂交互。
我本人的第一个产品是一个连接到DeepSeek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没有在知识库,也没像样的提示工程。
时隔半年,我已经开始全流程开发以小程序为前端交互平台,go语言作为服务开发语言的智能体交互项目。

后端服务开发之所以选用go语言,除了其轻量化并可代码级别实现高并发外。go语言可以轻松实现桌面应用开发,是我看中的一点。也是未来我们智能体实现系统级权限操作的一个基础。
如上图,我的go服务追求的不是代码复用和层级架构,而是以业务区分的模块,每个接口争取对应一个业务,同类业务在同一个go文件下,复用代码不出函数所在的文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个,方便任何形式的AI介入维护,方便后续开发和扩展。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在后续开发和维护中大大减少了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当然关键的架构设计和业务逻辑是需要我们去做的,也就是彻底把我们从敲代码和改bug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产品的架构和业务实现。
后端部署就更加简单,之前烦琐的Nginx反向代理,还是SSL都可以通过自动化集成度越来越高的宝塔完成。

最后我们就去思考如何调用不同的LLM,做什么样的提示工程,实现什么样的结果就可以了!而这将是压死写屎山代码程序员的最后一根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