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库】新华字典部分年份出版汇总
文章目录
-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时期**
- **二、商务印书馆时期(主要版本)**
- **1957年6月版(商务第1版)**
- **1959年5月版(第2版)**
- **1962年7月版(第3版)**
- **1965年版(第4版)**
- **1971年6月版(修订重排版)**
- **1979年12月版(第5版)**
- **1987年12月版(第6版)**
- **1990年2月版(第7版)**
- **1993年7月版(第8版)**
- **1998年5月版(第9版)**
- **2004年1月版(第10版)**
- **2011年6月版(第11版)**
- **2020年8月版(第12版)**
 
- **三、版本特征演变总结**
- **四、特殊版本与争议**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时期
- 
1953年10月版(音序排列版)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新华辞书社(魏建功主编)
- 排序方式:注音字母音序排列
- 字体:繁体字为主,部分试行简化字
- 特点:新中国首部现代汉语字典,白话释义首创。
 
- 
1954年12月版(部首排列版)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新华辞书社
- 排序方式:部首检字法
- 字体:繁体字
- 特点:封面题字由魏建功改为拼集鲁迅字体。
 
二、商务印书馆时期(主要版本)
1957年6月版(商务第1版)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作者: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社科院语言所)
- 排序方式:部首排列为主,辅以音序索引
- 字体:首次以简化字作为主体字头,贯彻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
1959年5月版(第2版)
- 排序方式:全面采用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 字体:简化字
- 特点:依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调整注音系统。
1962年7月版(第3版)
- 修订重点:
- 异体字标注“△”符号;
- 古义项增加“〈古〉”标志。
 
1965年版(第4版)
- 字体:采用规范简化字,字形符合《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 特点:删减大部分插图。
1971年6月版(修订重排版)
- 特点:
- 特殊时期修订,引用46条《毛主席语录》;
- 改动1100余处,未列入正式版次序列。
 
1979年12月版(第5版)
- 内容:保留部分政治术语,拨乱反正初期修订。
1987年12月版(第6版)
- 修订重点:大量增补经济、法律、技术词汇。
1990年2月版(第7版)
- 字体:依据1986年《简化字总表》调整字头。
1993年7月版(第8版)
- 修订重点:依据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调整字头。
1998年5月版(第9版)
- 收字量:单字1万余个(含繁体、异体),词语3500余条
- 特点:社科院语言所全面修订,历时两年。
2004年1月版(第10版)
- 修订重点:
- 新增“光纤”“互联网”等100余个新词;
- 删除“鲸肉可食”等不合环保的释义;
- 首次标注数字版次“第10版”。
 
2011年6月版(第11版)
- 修订重点:
- 增补800余字头、1500余繁体字;
- 新增“民生”等词,删除“合作社”等陈旧词。
 
2020年8月版(第12版)
- 修订重点:
- 增补“初心”“二维码”“点赞”等100余网络词;
- 新增50余字词新义(如“卖萌”);
- 首推APP同步发行,扫码可听发音、看笔顺。
 
三、版本特征演变总结
| 方面 | 演变历程 | 
|---|---|
| 排序方式 | 音序(1953)→ 部首(1954)→ 汉语拼音音序(1959年起固定) | 
| 字体规范 | 繁体(1953-1956)→ 简化字主体(1957年起)→ 字形标准化(1965年后) | 
| 内容修订 | 政治化(1971)→ 科技经济词汇增补(1987)→ 网络词收录(2020) | 
| 发行量 | 全球超6亿册(2023年数据),吉尼斯“最畅销定期修订书”纪录。 | 
四、特殊版本与争议
- 大字本:2022年4月推出第12版大字本,方便老年读者。
- 争议事件:2023年12月推出第12版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编纂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部分释义,如 ‘玩弄女性’ ‘腰里别着一支手枪’ ‘孩子小成了累赘’ 等释义涉嫌违反《出版管理条例》,同时指出 ‘倭寇’ 一词的缺失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